微博打拐行为需要多角度讨论
不同角度的多维度思考会更加有利于问题的纵深掘进
网友通过街拍的方式上传乞讨者照片,这种有点运动式特点的网络行动,会不会只是让乞讨儿童暂时被藏匿避风头,无法实现解救的目的?此外,还存在公民的乞讨权与利用儿童牟利之间的争论,以及因为街拍活动的开始而客观上转移了舆论对其他焦点事件的跟进……对儿童乞讨这一社会顽疾的最终解决而言,不同角度的多维度思考与讨论,会更加有利于问题的纵深掘进。
但需要强调的是,不同观点所立足的角度虽然差别很大,但所要达致的可能是同一个正义。需要有细节思路的讨论与建议,也需要对这份来自民间的努力多一些肯定。
网络围观的爆发力,正是它之于这个社会的作用
持之以恒的期许应当给予更制度、更刚性的社会职能设置,比如政府部门,比如立法机关。更专业,或者更趋向于专业的民间努力,可能需要专门、常设的民间组织去进行和推动。任何一次高质量的民间活动,都需要更加成熟有序的民间社会。所有的所有,最不该被苛责的,恰恰是网友围观本身,这不是脆弱,而是本身就无法和不该承受的过高期待。网络围观的爆发力,正是它之于这个社会的作用,它所能带来的短时间内的极高关注,需要感受到民意压力之后的权力部门履责和跟进,进而如果激发制度上的良性回应以及顽疾彻除,当然可以欣喜,但同时应当明白,这不是围观可以保证的确凿结果。
法律是否该禁止儿童参与乞讨
我们绝对享有行乞的自由,但那是对于成年人
为什么这么多的小孩在乞讨。据说这是一门生意。所幸我看见的大多还是健全的孩子。我觉得法律应该禁止任何儿童参与乞讨,不管他有没有收到胁迫或者是亲生父母生计所迫,凡有,儿童参与乞讨的一概违法。
而且这不难实施,因为所有的乞讨地方都是人群聚集地或者交通繁忙路口,按理有着足够的警力。但可能真正带着孩子乞讨的父母会认为,只要不是被拐卖或者胁迫的儿童,我带着自己的小孩要饭是我的权利,是种自由。诚然,我们也许没有出版的自由,结社的自由,游行的自由,但我们绝对享有行乞的自由,但那是对于成年人。
无论如何,总要从最容易解决的问题开始
真的有不少人身有残疾,甚至孩子残疾,或者的确无路可走,必须乞讨,这就牵涉到社会保障和福利的问题了。否则你让那些人怎么办呢。低保根本不够活的,如果是农村户口,更没有保障。孩子国家不可能帮你养。人肯定还觉得,你乞讨我没有收你乞讨税和管理费已经很开恩了,怎么还要反过来给你钱养活你孩子呢?
我们都希望禁止儿童行乞能最终被写进法律,能最终被严格执行,虽然孩子被拐卖,很大一部分并不是去乞讨而是被卖给别家,但无论如何,总要从最容易解决的问题开始。这么多人为了所谓的国策,为了给国家减轻负担,只生了一个孩子,如果政府还保护不了那一个孩子,那么就算你永不破产,你都无颜以对那些无言以对的顺民们。
因善而作恶 恶莫大焉
拐卖和乞讨是两件事情,这是常识
无需复杂的论证,仅仅凭常识就可以推知:拐卖和乞讨是两件事情。 拐卖是因为缺乏子嗣,乞讨是因为谋生乏术。拐卖儿童然后弄残疾再送去乞讨,无论从风险还是成本的角度计算,都只会是小概率事件。
为了这批人,整个网络上杀气腾腾,要全国网友大行动,拍摄乞讨儿童照片上传,帮助失去孩子的父母找回子女。于是,已经发生了乞丐父子被强制送去验血,仅仅是因为某个人觉得小乞丐长得像他儿子。还有那么多人为此叫好,觉得是莫大善举,认为行动胜于言辞。
目的之善,就可以掩盖手段之恶?
下一步还准备干什么?在街头拍照,强拉乞丐父子做DNA测试只是第一步。用私刑处罚乞丐父母,处死拐卖者是第二步。把所有乞丐抓起来送去强制劳动,这是第三步。终极方案是对乞丐进行绝育手术,并且将50岁以上乞丐人道毁灭。是的,恭喜你!纳粹当年就是这么干的。
在任何一个良善的借口之下,人们就可以对弱势人群为所欲为。因为目的之善,就可以掩盖手段之恶。
聪明的你,麻烦告诉我:究竟是谁拐卖了谁?
从乞讨儿童中打拐找错方向
很多人误以为乞讨儿童大都是被拐卖的
现在的一个问题是,浩大声势中,很多人误以为乞讨儿童大都是被拐卖的,对发现并解救几个儿童充满信心,但实际上被拐儿童主要是卖给需要孩子的家庭,乞讨的很少,从中找拐卖儿童有点找错了方向。
彭文乐那个案例其实是一个典型的“宝贝回家”的思路,谁家的孩子丢了,父母授权把孩子照片发上来,然后通过网络、通过微博,谁看到后找到了,这跟街拍乞讨儿童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方向。
我们只是在做,而不考虑究竟应该怎么做
我有一个朦胧的感觉,就是会不会我们自己还没有想清楚应该怎么做就已经在做了。我们肯定是好心,我们没有谋求任何自己的利益,我们只是很着急;我们跑的很快,以至于不能稍微停下来想一想,也听一听别人的意见;我们只是在做,而不考虑究竟应该怎么做。
我们在匆忙的行动中自我感动。行动中没有制衡和商讨的空间,我们不断被自己、身边的人和网络感动并推动,好像只要去做就是对的。那么活动会不会变成一场运动,像一匹脱缰的野马一样奔跑,跑累了呢?
打拐不应遮蔽对贫困的思考
儿童乞讨现象其发生根源是底层的贫困
儿童该受到良好的抚养和教育,而不是在街头行乞。
儿童乞讨现象及其背后的整个链条,其发生根源是底层的贫困。儿童来自贫困家庭,租儿租女、卖儿卖女迫于贫困,组织或者强迫儿童乞讨的那些人,未尝不是贫困的一员,底层贫弱者向更弱者下手。法律的正义和道德的谴责,都是必要的,但对贫困的思考同样不应被遮蔽。
成功、繁荣和富裕在今天获得了足够尊崇的地位,但另一方面,贫困往往被视为不被接受和容忍的状态。在社会层面,比如禁止或限制乞讨,打击或清理小摊小贩,以及对农村务工人员的种种限制等等,使贫困逐渐受到系统性的排斥,底层贫困者获取生计、改善生活的愿望与方式,在城市形象、城市秩序等诸多似乎更坚硬的理由面前,显得羸弱不堪。
对贫困视而不见乃至驱逐和排斥贫困同样不可取
某种程度上,社会对贫困以及底层贫困之人的感受力和理解力也正变得迟钝。卖儿卖女,让儿童走上街头去乞讨,这些行为都能在法律上、道德上获得解释,但它们也很可能是极端贫困者无可奈何并且艰难的选择。
赞美贫困很残忍,对贫困视而不见乃至驱逐和排斥贫困同样不可取,贫困是需要正视的客观事实,面对底层人群那些真实的苦难,心灵需要重新变得柔软,一些人在极端贫困下作出的选择,哪怕不被人们所接受,至少应该得到理解。
社会的毒瘤是贫穷而不是童乞
你怎么区分是父母教唆使然呢?
孩子对父母有爱,孩子会模仿。也许父母从来没教唆过孩子行乞,但浪迹天涯耳濡目染,孩子也终于伸出手来。这时候,你指望父母怎么办?严加管教?还是不得不忍痛一起讨口生活?你观察到儿童行乞,你怎么区分是父母教唆使然呢?还是模仿之下的必然结果?
除非禁止乞丐生育,否则父母行乞,必然把孩子带在身边。要不然能怎样?难道送到一个月一千块的幼儿园么?所以,绝大部分为人父母的乞丐,身边都有个打扮得破破烂烂的小 乞丐,不得不一起浪迹天涯,你要怎么禁?
童工和童乞都不是耻辱,也不是毒瘤,贫穷才是
你不让儿童行乞了,好,算你成功了,可下一步呢?他们的父母还是乞丐,这孩子也还是没饭吃,怎么办?新浪微博上某位意见领袖大袖一挥:“那民政低保和义务教育补贴就应跟上。”
恕我愚昧,我认为还不如直接建议他们移民美国,好像还更靠谱些。是这年头相信社会制度的人越来越多呢?还是其实新浪微博上的这些名人们其实都是会写汉字的外宾?童工和童乞都不是耻辱,也不是毒瘤,贫穷才是。你解决不了他们的贫穷,却想诉诸法律手段去阻碍他们谋生,你的道德观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的呢?
根本问题是社会福利保障制度
折射的是儿童福利和社会保障的问题
乞讨儿童的问题,不仅仅限于“打拐”,正如有些人所提出的:有些父母确实因生活所迫,带着孩子上街乞讨。如果说拐卖儿童是法律监护的缺位,那么父母带着孩子乞讨所折射的却是儿童福利和社会保障的问题。在儿童权利保障这个重大命题面前,这样一场网民自发的救护行动到底能够走多远,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公众的参与固然重要,但是要真正解决童丐这一问题,归根到底还是得依赖政府和社会建立长效救助机制,把儿童的权利救济和福利保障放到民生的高度。只有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持续给力,那么正在蒙受不幸的儿童的命运才能够得以扭转。而“随手拍照”这样的网络运动,很可能只是一次民意井喷,接下来便归于平静,儿童的成长环境和权利现状依旧未能从本质上得以改观。
网众的行为重在提出问题,而并非解决问题
真正要解决儿童乞讨这一社会问题还需在政府的主导下与社会民众共同发力。唯有引起了集中着更多公共资源的权力的重视,才是解决社会公共问题的最佳路径。
透过这起事件,一方面,我们不可高估了这股力量的行动效果,毕竟它存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盲目性。儿童乞讨问题是个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涉及到各种利益博弈和社会保障机制的完善,不是微博所能解决的。
从纯粹的“微博打拐”,到关注童丐的权利保障,甚至到对儿童成长环境的重视,实现了这样的制度转身,恐怕才是这场轰轰烈烈的“微博打拐”运动应该体现的社会价值。
人民时评:“微博打拐”火热,更需理性和法治新春伊始,“微博打拐”火热,既彰显了社会正义力量,又表明我们的社会,在面对问题的时候,正在表现出难能可贵的相互呼应、合作求解的意愿和能力。但也应冷静地看到,“微博打拐”不能任由拯救激情横冲直撞,而要注意方式方法,将情感和理性结合起来,有序进行,提高科学性、有效性。 比如,被拐儿童和乞讨儿童有交集,但毕竟不能混为一谈,尤其是通过街拍、微博“打拐”的网友,大多并非专业人士,这一方面可能造成侵犯乞讨儿童的肖像权和隐私权;另一方面,到底被拍的孩子是因为生计乞讨,还是被拐卖后充当工具,组织者是拐卖儿童嫌犯、还是孩子父母,往往一时难以分辨。有鉴于此,法律界等专业人士呼吁,发现乞讨儿童后,最重要的是拨打110报警,请公安部门进一步侦查询问。一则,拨打110是符合正当维权程序的做法,再者,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冲突,拨打110也是最冷静的处理方式。
同时也应看到,“微博打拐”只是全社会治理拐卖儿童问题中的一个部分。 “打拐”工作任重道远,近年来,有关部门打拐行动一直在努力。去年4月,公安部宣布启动全国第五次打拐专项行动,解救被拐卖儿童6785人,先后三批次发出A级通缉令通缉30名重大拐卖犯罪嫌疑人。目前,公安部已建立全国打拐DNA信息库,用高科技手段解救被拐儿童。截至去年11月11日,已经有876个孩子通过数据库找到了父母。
打击重拳之下,违法犯罪还是屡禁不止。原因何在?诚如陈士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对拐卖儿童犯罪屡打不绝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犯罪分子能够获得暴利。犯罪分子主要通过拐骗方式获得小孩,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在拐入地,通常一个男孩能卖出四五万元,女孩能卖出两三万的高价。
也就是说,利益链条的滋生蔓延,违法成本和回报严重不成比例,是拐卖儿童犯罪之所以猖獗的症结所在,尽管我国从《刑法》到《未成年人保护法》再到相关部门的通知通告,不乏涉及“打拐”的明确规定,但如何违法必究、执法必严,提高处罚和量刑标准,大幅度增加拐卖儿童犯罪的成本,使其成为犯罪分子不敢触碰的“高压线”,还需在法治建设和执行上有更大的力度。
微博的话题总是从一个热点向另一个热点转换,而那些快忘了父母模样却依然乡音不改的被拐孩子,却依然是社会挥之不去的痛。“微博打拐”唤起的热情和关注不应随时间而流逝,有关部门的行动和努力也应一如既往,只有这样,才能为被拐卖的孩子们找到新的希望。
一条寻找丢失孩子的微博,被转发了6000多次,开头一句话是:“互联网能再创奇迹吗?”其实,面对拐卖儿童这样复杂的社会问题,治理之道,远不能依赖网络奇迹,而要寄希望于理性和法治的力量,坚持不懈,久久为功,给每一个孩子以有力的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