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法和主题法_谈分类法与主题法的比较研究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3-11
  [摘 要]分类法和主题法是图书情报单位广泛使用的两种主要检索方法。它们既有相共性,又有各异的特征。这种特征的差异形成了各自的特点,显示出二者互有长短、各有千秋。  [关键词]分类法;主题法
  图书馆为了发挥馆藏图书的最大效用,必须将其所藏每种图书的内容向读者揭示出来。
  目前,世界上尽管有多种多样的检索方法,但归根结底只有两种:即图书分类法和主题法。
  1. 图书分类法和主题法
  图书分类法是按图书内容的学科(知识)属性来系统揭示和组织图书资料的方法。它通过类目之间的关系,使类目按学科内容的逻辑关系由总到分、由一般到具体,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逐级展开,是一种等级的分类法。它采用数字、字母或数字和字母相混合号码作为标识符号,通过标识符号来代表各级类目和固定各级类目的先后次序。以基本类目作为基本词汇。以类目的相互关系来表达复杂概念的一类检索语言。《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即是分类语言的一种体现。主题法是按图书资料内容的主题名称来揭示和排检图书资料的方法。是通过词语间的基本关系,将独立的分散的主题词有机地联系起来,间接体现学科体系的逻辑关系。它是采用自然语言中的名词术语。作为描述和表达图书资料内容主题的词语标识系统。这种方法,从其形式来看,以规范的词语作为主题标识和查找依据,并按标题字顺序排列。从本质来说,则是从特定事物着眼,通过参见系统形式标题“网络”,通过组配集中特定事物有关的部分问题或者全部问题。
  2. 图书分类法和主题法的比较
  分类法和主题法是图书情报单位广泛使用的两种检索方法,它们的出发点是相同的,都是从文献的主题出发。分类法的类目和主题法的标题某种意义上都可以说是主题。分类法和主题法既有相同的共性方面,又有各异的特性方面。从相同的共性来说,首先它们都是揭示和检索各种类型的图书资料,其次,它们都是图书情报单位用来组织和编排图书资料检索工具向读者揭示、宣传和流通图书资料的一种手段。从分类法和主题法相互区别的特性来说,主要表现在:
  2.1 体系结构不同
  逻辑次序分类系统是分类体系结构的主体。这种体系结构,是为了充分揭示事物之间的关系,便于读者从学科门类进行系统性(族性)检索。字顺系统是主题法体系结构的主体,这种体系结构是为了满足事物进行专指性(特性)检索的需要。
  2.2 揭示事物的角度不同
  主题法着眼于特定事物,具体问题和对象,它不管学科的分野,也不管学科之间的逻辑关系,只是对特定事物及其它各部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分类法则是着眼事物的学科性质,揭示事物属于什么学科门类,便于读之中进行研究和探索。比如说“肥料”,分类法把有关肥料的资料集中在“肥料”这一类目之中,然后再按肥料的成分、性质、作用等层层划分。但在主题法中,却把有关各种肥料的资料分散到各个肥料的名字下面,而在肥料这个标题下只有关于肥料的一般性著作。因此,可以这样说,分类法揭示的是事物的外延方面,主题法揭示的是事物的内涵方面。
  2.3 对图书资料的集中与分散方面的不同
  分类法由于受到学科体系的制约,这就必然将同一事物或同一主题的图书资料分散在各个不同的学科门类之下,将同主题的图书分散,但把同一学科性质的图书资料集中,而主题法则是把同一主题的图书资料集中,把同一学科性质的图书资料分散。
  譬如,分类法把“浮游生物、漂浮生物、游动生物、水底生物”等同一学科性质的图书资料集中在“Q179水生生物学”类目下,而主题法则是把它们分散了。又如,主题法把“中草药药理学、中草药药剂学、中草药药化学”等同一主题的图书资料集中在“中草药”这一标题之中,而分类法则把它们分散在医学和农业学等类目下。
  2.4 标识符号不同
  主题法采用直接的词语标识系统,即以自然语言作为图书资料内容主题的标识符号。如“qinq bao xue”情报学,这种标识符号比较直观地给人以一目了然的效果。分类法采用间接的号码标识系统,以人为语言作为图书资料的标识符号。即以字母,数字或而者相混和号码,作为大小类目的标识符号。
  2.5 显示语义关系的方法不同
  分类法类目之间的语义关系,有从属关系、并列关系、交替关系、相关关系。用类目之间的等级层次来显示上下位置的从属关系。并列关系用“宜入X X X”或“X X X入X X X”的注示来表示交替关系。《中图法》用“参见”的方式来表示相关关系。主题法主题词之间的语义关系,是通过参照系统显示的,主要有同义关系、属分关系、相关关系三种。标题法的语义关系是采用“见”“见自”反映同义关系,“参见、参见自”反映相关关系和属分关系(标题法中的属分关系与相关系的标题参照是统一处理的,都同时作为相关参照对待)。发展到叙词法时,其语义关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揭示。字顺表中有“用(y)、代(D)、分(F)、属(S)、族(Z)、参(C)等较细致的参照系统。“用(Y)、代(D)”反映同义关系,“属(S)、分(F)、族(Z)”反映属分关系,“参(C)”反映的是相关关系。分类法的语义关系显示比较直接明显。主题法由于受到字顺割裂的影响,其语义关系的显示则是一种间接的,暗含的语义系统。
  2.6 号码组配的方法不同
  主题法组配,由于直接采用自然语言的名词术语作为组配标识,其组配是词与词的结合,所以使用起来比较直观,灵活如“国际内燃机会议”可以用内燃机——国际会议。
  分类法的单线性逻辑序列,很难反映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和综合学科的图书资料,为了满足这一需要,现代许多分类法则采用通用复分组配,专用复分组配和主类号组配等有力措施,来补救这一缺点。分类法的组配进行由于受到号码形式的限制,其组配的深度是有限的,组配的层次多了,号码则特别长,这对检索图书资料是很复杂和困难的。《国际十进分类法》对“国际内燃机会议”的组配号码是;
  621·43:061·3(100)(内燃机主类号)(会议通过复分号)(世界国际通用复分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