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过扬州的人应该会说什么话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3-09-03
乖乖龙滴东,韭菜炒大葱!
第2个回答  2013-09-03
乖乖咙滴咚!
第3个回答  2013-09-03
中国话
第4个回答  2013-09-03
很好拉
第5个回答  2013-09-03
扬州话
扬州话是江淮官话的代表方言,她的存在至少也有三、四百年的历史了。它曾经是明朝时期的官话,至今还有很多古汉语词汇,以及一些生动的、有意思的口头语。以扬州方言为载体的曲艺有扬州清曲、扬州评话、扬剧等。这些曲艺已经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狭义上的“扬州话”一般指扬州城区方言,扬州郊区又称其为“街上话”。而广义上的扬州话还包括邗江、江都一级仪征西部的方言,俗称“大扬州话”。

音系特点
声母方面:
扬州话有17个声母,包括零声母在内。与普通话相比,只比普通话少了zh,ch,sh,r,n这5个声母。古全浊声母在扬州话里全部清化,逢塞音、塞擦音,平声读送气清音,仄声读不送气清音,与多数官话方言一致。普通话的平卷舌,扬州话里是不分的,扬州话用z,c,s,l来代替zh,ch,sh,r。
古见系的开口二等字,多有声母不颚化(开口呼)、颚化(齐齿呼)两读。如:家,“家去”中念ga,“家庭”里念jia。不可混淆。
影母和疑母混同,皆读为零声母。与普通话一致。
泥母、来母、日母混同,就是所谓的n,l,r不分。洪音韵母前为l,细音韵母前为n。如:脑=lao,凉=niang。但是,扬州郊区很多地方是区分n,l的。

韵母方面:
扬州话有47个韵母。和多数官话方言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保留入声韵,入声收喉塞音韵尾。古咸山摄三分为桓欢、寒山、先天韵。如:关=guan,官=guon,山=san,扇=xian等等,这些是与普通话不同的。
北京话的前、后鼻音韵尾,在扬州话中分别合并。冰=宾,静=进。
果摄不区分开合口,一律读o。如:贺=货=ho。和=河=ho。

声调方面:扬州话有5个单字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古全浊上声今归入去声,古次浊上声今归上声。古清去、浊去;清入、浊入则分别合并为去声、入声。 除入声外,其他字的调类与普通话基本相同。

扬州话内部分歧较
通常扬州市(包括市区,邗江)分为三大块,城区话(通行于市区、南郊的瓜洲,施桥,八里以及将王、汊河、湾头、汤汪、等乡镇),洲上话(通行于邗江区的李典,沙头、红桥等乡镇),山上话(通行于扬州北郊区以及仪征北部等地)。

扬州话的内部分歧,并不一定是距离城区越远,差别越大。过了瘦西湖以北,和城区距离不远,但是差别不小。而扬州下属县级市江都城区话却和扬州城区话几乎一模一样。

山上话把一部分麻韵字并入了流摄,如:车=抽,而城区话、洲上话则读成[iI],车=qiI/ciI。
山上话,洲上话除了个别字(那,冷,拿等),基本都分n,l,市区n,l不分
普通话读er的字,城区读[a],,洲上读“熬”(英语or的发音)。还有部分字,如:借,写。城里读jiI,xiI,。郊区读zei,sei。

以上的特点可以说是城里与郊区的标志。如:儿子不说“阿子”而说“熬子”,蛇不说xiI而说sou,城里人可能听不懂,因而乡下人往往会遭非议,甚至被认为是撇”二八京腔“(学普通话没学好)。

关于入声字
好多人虽然方言里有入声,但却不知道何谓入声字。
比较
巴-八 梯-踢 遇-育 库-哭 乌-屋
两组字,普通话同音,而扬州话读起来后一个字要短促,这一类就是入声字。入声字的特点就是短促。而入声字在北方话里已经消失了,混入了其他韵调,那么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的普通话也就没有入声了。所以扬州人在学普通话时要分辨入声字究竟归入哪个声调,而不至于造成错误。

扬州话的基本特点就介绍完了。但是扬州话里还有些常用词汇,与普通话相异得。这里简要提下

扬州话——普通话
家(ga)去(kei)——回家
不得——没有(动词)
未(mei)——没有(副词)
……得了/特了——……了,……掉了:他死特了=他死了
忙——”马上“的合音
多晚子了——什么时候
哪块——哪里
则骨——这里
勒骨——那里
今嘎("个儿"的合音)、明嘎、后噶——今天明天后天
求噶、桥个——前天
忾(kai去声)——拖延时间:忾摆子
蹲(den)——在,表示方位:蹲则骨
wa入声——呕吐
锉钵子——簸箕
出——把垃圾扫进簸箕:用笤帚把垃圾出特
白啊大——不花钱的好处:吃白啊大(白吃)
pai阴平——踩
小爬爬——小板凳
兀子——中板凳
堂屋——客厅
抗——藏东西
接斗——紧接着,马上
筲箕——装针线的筐子,普通话叫“笸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