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的建港有利条件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3-08-24
摘要:连云港港是我国重要的海港之一,拥有良好的港航资源,处于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的优越区位,面临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良好机遇,在连云港市 “以港兴市”的城市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到“十一五”末的2010年,规划吞吐量要翻一番,跻身我国的亿吨大港的行列。
  关键词:连云港市;建港条件
  
  连云港市是我国1984年第一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港口城市之一。连云港港位于连云港市东部的连云区境内,现在的港址建于1933年,经过70多年的发展,到2005年实现年吞吐量达6016万吨,集装箱 100万 标箱。为进一步增强连云港港在连云港市及东陇海经济带发展中的引擎带动作用,提升港口在我国海港中的位置,“建大港,兴大市”,连云港市“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连云港港的年吞吐量达1.2亿吨,集装箱为400万标箱。这就要求五年时间内连云港港的年吞吐量要增加6000万吨,为过去70多年发展所达到的水平。这种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必须依托各种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才能可靠的实现。
  
  1港口岸线较多,分布较广。
  
  连云港市具有176.5km的海岸线[1],海岸线的北端是苏鲁两省的分界线绣针河口,南端是连云港市与盐城市的分界处灌河口。从绣针河口向南约47km是海州湾的湾顶--临洪河口,为沙质岸线。此段岸线分布有柘汪、海头、青口等县级地方港口、盐场及海产品养殖场。临洪河口向东约16km到西墅村,逐渐成为基岩岸线(连云港的前身大浦港的港址就在此段内),现作为远景预留岸线,建港条件较好。从西墅村到排淡河口约52km,是基岩岸线,为江苏省近千公里海岸线中仅有的基岩岸线。目前已被港口岸线、海滨旅游及城市岸线等用了约21km,正在开发和尚未开发的岸线中,有多处可建10~30万吨级泊位的大型深水码头。从排淡河口到灌河口长约60km是淤泥质岸线,分布有燕尾港、堆沟港、盐场及海产品养殖场。灌河口是本段最大的入海河口,灌河是江苏省境内除长江外入海河流中水深条件最好的河流,河面宽450m到900m,水深一般为7m到9m,河床冲淤变化不大,有公路和内海航道交织其间,集疏条件好,可建万吨级泊位。
  连云港市共有14个海岛,其中近海岛屿和沿海岛屿各七个。东西连岛是最大的海岛,距岸2.5km,岸线长17.7km,是连云港港的天然屏障,1993年竣工的长度为全国之最的拦海大堤,通过7.6km长,顶宽12m的大堤,把连岛与陆地相连,在云台山与连岛之间形成一个面积为30km2环抱式良好港湾,拓宽了港口岸线,并为港口提供了良好的防御风浪的掩护条件。前三岛距岸27海里,岸线长6km,离岛10m至20m处,水深即可达-25m,由岛屿作掩护,具备建设30万吨级大型泊位,也可在其附近自然深水区,建设55万吨及以下各种单点系泊轮船泊位若干个,可以作为石油,天然气,矿石等装卸运输的优良港区。凭借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连云港港可以建设成世界级大型海港。秦山岛距岸5海里,岛屿岸线2.65km,岛南岸泊稳条件好,-5m等深线距岸不过一二百米,可建3000至5000吨码头。
  连云港海域水深条件好,风浪较小,泥沙冲淤基本平衡,海岸陆域较宽阔,建港库场用地较多。气候温和湿润,自
  然灾害较少,海面常年不冻,具有多方面建港尤其是建深水大港的天然条件。
  
  2港航基础设施初具规模
  
  连云港港现有三个生产港区,老港区是以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为主,大中小泊位共存的通用杂货港区。庙岭港区是大宗散货和集装箱运输并重的综合性港区,以5万吨级至10万吨级泊位为主。墟沟港区是以5万吨级泊位为主的通用杂货港区。3个港区现有生产性泊位35个,其中万吨级以上31个,年综合通过能力近4000万吨,运营30个大类、150多个货种,港口航道总长超过20km,水深-9m至-29m,底宽160m至270m,可供3.5万吨级船舶双向航行,5万吨级船舶单向航行,15万吨级船舶可乘潮进港作业。港口装卸设备齐全,工艺先进,陆上最大起吊能力150吨,水上最大起吊能力200吨,拥有全国第一套双重功能,各为100吨的散粮装卸线, 煤炭、木材、矿石、散化肥、液体化工品码头配套,港口的外部环境优越,高速公路、铁路延伸到码头,供水、供电、邮政通讯等市政建设较为完善。
  吞吐量是港口规模大小的直接体现,吞吐量越大港口竞争优势越明显,其对所在地城市的发展所起的带头作用越大。港口吞吐量的大小受很多因素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港航资源的开发利用。当今世界海洋运输日益朝着大型化、专业化、集装箱化的方向发展。要跨入亿吨大港行列首先要有大型深水码头及与之相适应的集疏运设施,这样才能使港口在国内外航运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赢得更多的分额(见表一)。连云港港具有建设亿吨大港所必备的良好的港航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