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学术研究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10

2012年成功申报7项湖北省“十二五”规划课题,9项湖北省职业教育科学研究课题,6项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2013年成功申报8项湖北省“十二五”规划课题。2015年,成功申报7项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2013-2014学年学院教师公开发表论文276篇,著作与教材41部。
据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官网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该校科研经费总额为378000元,2010年为5268000元,2011年为14881000元,2012年为2196000元,2013年为1083000元,2014年为987000元。
2008年,该校教师余克秋获国家级专利1项。 2009年,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第六次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成果评选”中,该校论文类获得一等奖1篇、二等奖3篇,研究报告类获得一等奖1篇、二等奖2篇、三等奖1篇,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优秀规划教材2部。 湖北省“2012年优秀职业教育研究成果评选”中,该校共有8篇论文获奖,其中一等奖2篇。 湖北省“十二五”规划课题负责人课题名称刘大洪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多元化筹资模式研究 郭艳艳 基于三维造型技术的工程制图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郭占月 中高职教育衔接“对口招生”中土建类专业技能测试标准体系研究 孙晓云 电子信息类中高职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有效衔接的研究与实践 王瑷琳 高速铁路工程及维护技术专业中职高职衔接教育的研究 赵蕾 基于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高职院校人文教育问题研究 周蓓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建立与实践 马莉騂 高等职业教育高速铁路工程及维护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 高建军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三个自信”研究 杨玉梅 基于需求导向的老年护理专业设置与研究 黄臻 现代学徒制视角下的高职院校互动融合式校企合作策略研究 怀劲梅 基于过程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质量控制问题研究 王媛媛 高职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建构与发展研究 余毅晖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职业指导研究 彭军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应对模式与规范化管理研究 湖北省职业教育科学研究课题负责人课题名称课题性质周慎 职业教育集团构建及其运行的体制机制研究 重点课题 魏少峰 职业教育融资政策的探索与实现途径 重点课题 刘大洪 职业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研究 重点课题 陈明莉 基于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高职)的职业教育专业核心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的研究 一般课题 李俊娥 基于铁道通信信号专业的职业教育课程标准与高铁信号设备维修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研究 一般课题 王瑷琳 基于高速铁路工程及维护技术专业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研究 一般课题 谢刚 知识管理在课程教学资源开发中的应用研究 一般课题 严翠华 对湖北省高职体育教师专业素质的调查与研究 一般课题 王彦 基于电子工艺与管理专业的职业教育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研究 一般课题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项目负责人 2012Q033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学生化及其经验研究 李莉莉 2012D119 革命导师领袖著名教育家职业教育论述研究 屠莲芳 2012D120 高职院校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的长效就业机制研究 高玉平 2012D121 高速铁路对湖北省服务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刘建国 2012D122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培养高职轨道交通类学生职业素质的应用研究 黎雯霞 2012Z037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王彬 15D141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轨道交通类专业为例苏云峰15Y178微课程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许迅安15Y179高等职业院校订单班学风管理探讨吕超15Q265高职护理类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张明娥15Q266基于“外适质量观”的高职院校专业评估指标体系研究王媛媛15Q267湖北省高职院校90后大学生就业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彭文菁15G248基于中高职衔接的物流管理专业招生考试制度改革问题研究怀劲梅 2013年1月15日,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启用新校徽。
该校徽校志以文字图形化的设计手法来完成,取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校名中的“铁”字进行字体的个性化处理,垂直与水平线的纵横交错正如铁路轨道的四通八达、相互穿插,形象生动。
笔直挺拔的直线线形也寓意学院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理性科学的治学方针。
颜色选用绿色,与传统铁路标识的颜色相似,体现出现代高速铁路具有的快速、环保、节能的特性,既与学院特色专业相一致,又寓意学院勃勃生机和强大的生命力。
1956表明建校时间。 厚德、砺能、笃行、通达
厚德:心胸宽广不以个人得失为主,重公轻私,谓之厚德。
砺能:培养能力、磨砺技能。
笃行: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
通达:是指 通行;到达。出自《周礼·地官·掌节》:“凡通达於天下者,必有节以传辅之,无节者,有几则不达。”《庄子·则阳》:“知游心於无穷,而反在通达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