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佛教与中国文学”,请提出几个较新颖的观点

关于“佛教与中国文学”,请提出几个较新颖的观点
只要观点,不是要你帮我写论文!拒绝网上摘抄!

第1个回答  2008-05-07
嗯,今天我引用了一些文化界公认的名家,看他们对佛教的关点如何,希望能给楼主一个借鉴

用梁启超、胡适等先辈们的话来说明佛教的输入,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与贡献。
一、梁启超认为佛教对中国文学有五项影响:
(一)国语实质的扩大:因佛典的翻译,我国语汇即增加了三万五千多个。
(二)语法及文体的变化:佛典的科判疏钞之学,为组织的解剖的文体首次在中国的出现。而禅宗的语录,更是中国文学的一大革命。
(三)文学情趣的发展:我们近代的纯文学,像小说歌曲等,皆与佛典之翻译有密切关系。孔雀东南飞、水兰辞等长篇叙事诗的产生,大概就是受东晋昙无谶所译马鸣‘佛所行赞’的影响。又大乘经典,皆以极壮阔之文澜,演绎极微妙之教理,增进了中国人的想像力,革新了中国人的诠写法,宋元以后章回小说受其影响不少。
(四)歌舞剧的传入:我国最初的歌舞剧——拨头(亦名钵头),据近人考证,就是从南天竺附近的拔豆国传来的。
(五)字母的仿造:佛教输入,梵文也跟进来,我国高僧仿造字母来应用,才有唐代守温‘见溪群疑’等三十六字母的制作。
二、胡适则认为佛教的输入,对中国有三大影响:
(一)佛教的译经诸大师,用朴实平易的白话文体来翻译佛经,但求易晓,不加藻饰,造成一种白话的文体,佛寺禅门成为白话文与白话诗的重要发源地。
(二)佛教文学最富想像力,对于最缺乏想像力的中国文学,具有很大的解放作用。中国浪漫主义的作品,像‘西游记’等小说是印度文学影响下的产物。
(三)印度文学很注重形式的布局与结构。‘普曜经’、‘佛所行赞’、‘佛本行经’等都是伟大的长篇故事;‘须赖经’一类是小说体的作品;‘维摩诘经’、‘思益梵天所问经’等是半小说、半戏剧的作品。这些佛经的输入,对后代弹词、平话、小说、戏剧的发达都有直接或间接的贡献,又佛经的散文与偈体夹杂并用,也对中国后来的文学体裁有影响或系。
好了,仅就‘文学’一项而言,已经够我们大书特书了。我之所以不怕长篇累牍地来引述它,就是希望我们提高警觉,同时投以佛教更多的关切与注目。佛教绝不是一般等闲的宗教,无论就人生的任何角度来看,佛教都与我们有密切的关系,尤其它对中国文化的贡献,更是功不可没。
第2个回答  2008-05-07
中华几千年主流文化就是儒释道三教文化激荡、碰撞、融汇的过程。作为中国重要文化流派之一的佛教文化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两晋南北朝、唐代、明清时代众多皇族对佛的虔诚及崇拜,更令“佛光普度”佛教文化几度盛行,对于中华民族思想有重要意义,直接表现在文学作品上:(1)佛学意义的诗歌,很多诗人仕途失意、生活多蹇晚年都用佛学来静心养身,很多人都号称居士如白居易自称香山居士、李清照自称易安居士。“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死去元知万事空”“一花一世界 一叶一菩提”皆是诗歌中的典范(2)佛学意义的小说,《西游记》被誉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高峰,大量佛教色彩的寓意画面被视为佛教思想的产物,也是佛教思想的传播者、更借用佛教思想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的控诉。另外两部名著《水浒》中鲁智深、武松,《红楼梦》中贾宝玉出家都有深刻寓意,为小说增添了一抹浓重。另外,众所周知武侠宗师金庸的小说有着深刻的佛教色彩,视为其思维和武术的最高境界,令无数读者倾倒!(3)佛教意义的歌曲,走在现代都市的大街上、商铺旁、门厅边还可以听见有现代歌手演绎的优美佛教歌曲入耳。如齐豫的《大悲咒》、黄慧音的《心经》洗涤着无数颗彷徨、浮躁的心。佛教智慧博大,思想精深,其影响岂能一言片语盖之?聊献数语,略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