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下雪天都怎么玩儿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3-26
古人将雪视为“五谷之精”。汉代农书《汜胜之书》记载了相关做法:冬季,雪停后,用物品将其压实;防止雪随风飘散。积雪保留至立春,可冻死虫子,来年有利于丰收。”西汉韩婴指出:“大多数草木花朵呈五角形,雪花独六角形。”这是雪花的一个特点。
古时有俗语:“厚雪相当于寸雨,瑞雪预示着丰年。”在以农业为主的时代,雪的降临具有重要意义。
冬日的雅趣之一是“踏雪寻梅”。正值梅花盛开时节,踏雪寻梅被视为一种雅致活动。一位老者骑着黑毛驴,身披红斗篷,伴有小书童,背负琴。他们深入山林,寻觅梅花,品茶弹琴,享受雅致时光。
清·萧晨《踏雪寻梅图》
从宋代起,赏雪成为市井生活的一部分,逐渐在文献中有所记载。宋人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提到:“富贵家庭遇雪即设宴。”南宋临安人除在家中设宴邀请朋友共赏外,还喜在西湖乘“玩雪船”。
南方人遇到雪则会欢欣鼓舞。南宋张约斋为自己定下一年四季的乐事,其中包括“绘幅楼前赏雪”、“南湖赏雪”和“瀛峦胜处赏雪”。
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描述临安人好乘骑出游赏雪,西湖赏雪充满乐趣,人们珍惜这个机会。
古代戏曲中,也常见赏雪情节,如元人张国宾的《相国寺公孙合汗衫》杂剧,以赏雪起始。南京富户张员外与家人在楼赏玩雪景,楼内设果桌,茶点,羊酒,楼外则是瑞雪纷飞。
张员外有《混江龙》一曲唱道:“正遇着初寒时分,您言冬至我言春。既不沙可怎么生梨花片片、柳絮纷纷。梨花落,砌成银世界柳絮飞,妆就玉乾坤。俺这里逢美景对良辰、悬锦帐、设华茵、簇金盘、罗列着紫驼新倒银瓶,满泛着鹅黄嫩……”
赏雪的游戏性体现在“赏”字上,历史记载的多是文人雅士通过赏玩雪景,表达个人情感,或踏雪构思诗篇。
堆雪人是赏雪游戏的重要内容。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提到:北宋汴梁人遇下雪天,常“塑雪狮、装雪灯,以会亲旧枣兆饥”。这个习俗在南方的临安也很流行,《梦粱录》《武林旧事》等书中有记载。
吴自牧在《梦粱录》卷六“十二月条”这样记述:豪贵之家,如天降瑞雪,则开筵饮宴,塑雪狮,堆雪山,以会亲朋,浅斟低唱,依五偎香。
塑雪狮、堆雪山等游戏,与赏雪、踏雪、煎茶、饮酒等结合。这种赏雪游艺形式在统治阶级上层更盛行,宋室南渡后,整个官僚集团生活腐化,奢靡之风盛行。每值冬季,赏雪、玩雪之风更盛。
宋·周密《武林旧事》卷三《赏雪》条说:“禁中赏雪,多御明远楼。后苑进大小雪狮子,并以金铃彩缕为饰,且作雪花、雪灯、雪山之类,及滴酥为花及诸事件,并以金盆盛进,以供赏玩。”
所塑雪狮子,用金铃、彩缕作为装饰,极其豪华讲究,规模宏大,形式多样。
清代以后,这种游艺形式在宫中继续盛行。在清代人的诗词笔记中,时见记咏。清·吴振械《养吉斋丛录》卷十四有这样的记载:“冬日得雪,每于养心殿庭中堆成狮、象,志喜兆丰,常邀宸咏。乾隆壬申、乙酉,以雪狮、雪象联句。嘉庆戊寅,又堆为卧马二,东西分列,有与内廷翰林联句诗。”
雪狮、雪象、雪马塑成后,皇帝与宫中翰林学土以此为题吟诗作赋,雅兴不浅。如光绪间颜缉祜撰《汴京宫词》一百首中,就有咏开封行宫中赏雪游艺的诗句:瑞雪缤纷盛上天,堆狮持象戏阶前。
嬉冰,古人称之为“冰嬉”。玩耍的项目有跑冰鞋、打滑挞、拖冰床等等。跑冰鞋相当于现代的滑冰。滑冰,要穿上冰鞋,冰鞋即木板底部固定铁条或铁片,木板扎紧在鞋上。
《燕京岁时记》云:“冰燕以铁为之,中有单条缚于鞋上,身起则行,不能暂止,如蜻蜒点水,紫燕穿波,殊可观也。”
滑冰者在光洁的冰面上,一会儿“金鸡独立”,一会儿“哪吒探海”,一会儿“张果老骑驴”,做出各种姿势,赢得人们称赞。
还有一种“打滑挞”,清代同光年间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二描述:“……打滑挞,先汲水浇成冰山,高三四丈,晶莹滑无比。使勇健者着带毛猪皮履,其滑更甚,从顶上一直挺立而下,直到地不扑者为胜。”
这种活动,确实惊险刺激。东北人叫作“打跳溜坡儿”或“打跳溜滑儿”。在那些自然形成的坡地或较低缓的小山丘上,积满了冰雪,孩子们从顶端向下滑,顺顺溜溜,玩得尽兴。
拖冰床,顾名思义就是人坐在冰床上,由力士用绳索拉着在冰上飞跑。游玩者坐在冰床上观赏景物,或聚饮小酌,领略滑行如飞的快意。
清人杨静亭《都门杂咏》中的一首竹枝词记述道:十月冰床遍九城,游人曳去一毛轻。风和日暖时端坐,疑在琉璃世界行。
自古至今,赏雪由于与人们的生活实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而作为一类时令游艺形式,在不断得到普及和丰富的过程中,一直长盛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