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战争中要想控制辽东地区必须经过此地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6-05

打开中国地形图,巍峨的燕山山脉将中原和东北分割开来,这一片广袤的山区一直以来就是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之间的障碍,在军事中也很有地位。在古代与近代战争中,此地常常是兵家必争之地。从远古时期一直到明清时期,无论是北方政权想要南下,还是中原政权想要控制辽东地区,都必须经过燕山地区的三个枢纽。

这三条枢纽分别对应现在的唐山、北京和秦皇岛。

唐代之前中原通往辽东地区的主要枢纽就在唐山地区,直到今天,我们还能在喜峰口看到当初的北上路线,古人称之为——卢龙道。

这条古老的路线一直和滦河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可以说,这条道路正是由众人沿着河岸一路向北走出来的,翻越穿过燕山之后才转向东面,随着河流一直进入到东北地区。因为,这条北上的路线,带动了蓟城的长期兴盛,最终,使得这座城市在近一千年的时间里长盛不衰,一度成为了燕云地区的核心城市。

随着契丹族在北方地区的逐渐崛起,为了摆脱卢龙道这条交通干线对自己的控制,他们重新开辟出了属于自己的新路线——古北道。

正是因为有了这条道路,契丹人才得以南下攻占燕云十六州。为了能够彻底对燕山地区的交通运输路线进行控制,契丹统治者开始重新梳理用于自己联系大后方的古北道。

这条交通干线的起点就在今天的北京市,从顺义县、密云县一路向北穿过古北口,绕过滦河直接转向东面和平泉县连接在一起,在这个地方和原有的卢龙道交汇在一起,一直北上便可到达如今的赤峰地区。

并且,老哈河又可以为他们提供下一步的前进路线,直接到达他们的大本营中京。

每一次的交通变革便会引起一大批沿途城市的兴起于衰落,那些原本占据地利优势的枢纽城市,很可能会因为交通干线的偏离而走向衰败,柳城便是这一说法最好的佐证。

它曾经是唐朝控制东北地区的中心枢纽,处在卢龙道的咽喉位置,战略意义十分重要。但是,随着辽代将古北道大规模开发之后,它所处的位置便变得无足轻重。直到今天,这个地区仍然属于辽宁省内发展水平较为薄弱的地方,这就是当年改变交通干线对它带来的影响。

明清时期,朝廷日益发觉山海关所处的重要战略位置,所以,重新开辟出了联系东北地区的第三条交通干线——傍海道。

从这条路线的名字上我们就可以看出,它就是从北京城里开始一直沿着山海关向东行进,直到进入东北地区。可以说,直到今天这条路线还是联系东北地区和中原的重要交通干线。近现代历史上,人们普遍将东北地区称作“关东地区”,我们可以从中看出,山海关其实就是东北地区的咽喉所在。

明朝正是由于失去了山海关,最终,华北平原彻底显露在清军面前,使得他们能够长驱直入。

清王朝建立之后将东北地区封禁了起来,直到十九世纪后期由于沙俄的虎视眈眈,才允许大批的中原百姓们进入广阔无垠的白山黑水之间,这一次大规模的移民运动在历史上被称作“闯关东”。

农耕民族的最大特点,就是喜欢固守一亩三分田,愿意过“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平静生活。要做一个离家的游子,要到新世界去努力与开拓,确实需要极大的勇气,闯关东,作为一种社会习俗而被广泛接受。

山海关城东门,界定着关外和中原大地,从清朝到民国数百年间,背井离乡的山东等地区的关内人开始兴起了闯关东。当然,也正是由于这次人口的大规模迁徙,使得东北地区的民族比例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片少数民族的聚集地中汉族的人口比例直线上升。

而这次人口迁徙所依靠的交通干线正是“傍海道”,东北地区的公路铁路网也由此快速发展起来,可以说,这对今天东北地区的交通运输和城市布局方面仍有着巨大的影响。

燕云地区的千年发展和变迁,都是和这几条交通干线紧密相连的,而这些交通线路也是东北和中原地区之间交流融合的见证。它们促进了两个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将盐分和牛羊牲畜源源不断地运往中原乃至南方地区,也将大批的中原汉族人口不断带入东北地区,形成了多民族共同繁荣的新局面。

可以说,城市的交通是否发达可以成为评判这座城市的发展水平的标准,两者之间的关联性很强。交通运输干线的兴盛和衰败影响着周边的众多城市,并且,在古代交通极为不便利的情况下这种关联性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