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本草纲目》中的《水部》一文

《本草纲目》中的《水部》一文的全片文章内容

第1个回答  2013-04-01
一、水部新增药物品种考释
�《本草纲目》水部共收录药物13种,其中有11种注明是李时珍新增药物。
1.潦水�李时珍在该药释名项下曰:“降注雨水谓之潦,又淫雨为潦。”考潦水一词,《辞源》释其有积水之义。降注雨水和淫雨是指大而多的雨水。由此可见,潦水就是在大而多的雨水中所取的积水。关于潦水的出处,李时珍在该药发明项下转引金代医家成无己曰:“仲景治伤寒瘀热在里,身发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煎用潦水者,取其味薄则不助湿气。”考此一段,是引自成无己的《注解伤寒论》卷五。可见潦水一药,在前人著述中已有药用记载,并非首出于《本草纲目》。
2.神水�李时珍在该药的集解项下转引《金门记》云:“五月五日午时有雨,急伐竹竿,中必有神水,沥取为药。”由此可见,逢农历五月五日午时下雨时,从砍伐的竹竿中沥取的水就是神水。同时也可知神水早在前人的《金门记》中已有药用记载,并非首出于《本草纲目》。
3.节气水�李时珍在该药集解项下曰:“一年二十四节气,一节主半月,水之气
味,随之变迁,此乃天地之气候相感,又非疆域之限也。”由此可见,节气水就是二十四个节气的水。如立春水、清明水等。
4.阿井水�李时珍在其发明项下曰:“阿井在今兖州阳谷县,即古东阿县也。”考阿井,为现在的山东省阳谷县东北阿城镇的“古阿井”。这口井里的水,就是阿井水。�5.车辙中水�李时珍在该药释名项下曰:“辙,乃车行迹也。”又曰:“主治疬疡风,五月五日取洗之,甚良。”车辙,是指车轮压出的痕迹。由此可见,车辙中水就是车轮在泥土地上压出凹陷痕迹中的积水,治病宜在农历五月五日取之用。
�6.齑水�李时珍在该药集解项下曰:“此乃作黄齑菜水也。”考齑字,《辞源》释义为切碎后用盐腌制的咸菜。民间一般用芥菜、白菜等蔬菜腌制。如《本草纲目》菜部芥一药的集解项下转引苏颂曰:“紫芥,茎叶纯紫可爱,作齑最美。”由此可见,齑水就是用盐腌制咸菜中产生的黄色卤水。李时珍言其“酸,咸,无毒”,有“吐诸痰饮宿食”的功效。�7.铜壶滴漏水�李时珍对该药未作释名和集解,仅在其主治项下转引前人虞抟(生卒年为公元1438~1517年)曰:“性滑,上可至颠,下可至泉,宜煎四末之药。”据考,我国古代常用铜壶装水滴漏计时。这种经过铜壶滴漏出的水就是铜壶滴漏水。可见此水在李时珍(生卒年为公元1518~1593年)之前的虞抟有
关著述中已有药用记载,并非首出于《本草纲目》。�8.磨刀水�李时珍对该药未作释名和集解,而在其附方项下转引前人吴球的《活人心统》曰:“耳中卒痛,磨刀
铁浆,滴入即愈。”由此可见,磨刀水就是用铁刀蘸水后磨出含铁质的水。同时也可知此水在前人的著述中已有药用记载,并非首出于《本草纲目》。�9.浸蓝水�李
时珍在该药发明项下曰:“蓝水、染布水,皆取蓝及石灰能杀虫解毒之义。”又在草部蓝淀一药的释名项下曰:“南人掘地作坑,以蓝浸水一宿,入石灰搅至千下,澄去水,则青黑色。亦可干收,用染青碧。”据考,蓝是指加工蓝色染料的植物,主要为蓼科植物蓼蓝 (Polygonum tinctorium Ait.)。可见,浸蓝水就是用蓼蓝、石灰等加工蓝色染料过程中产生的水。
�10.洗手足水�李时珍对该药未作释名和集解,仅在其主治项下转引宋代王怀隐等人著的《太平圣惠方》曰:“病后劳复,或因梳头,或食物复发,取一合饮之,效。”显然,洗手足水就是洗过手足的水。此水在宋代医药中已有药用记载,并非首出于《本草纲目》。
�11.洗儿汤�李时珍对该药未作释名和集解,仅在其主治项下转引前人的《延年秘录》曰:“胎衣不下,服一盏,勿令知之。”考汤字,在古代有开水之义。可见,洗儿汤就是给小儿洗过身子的温开水。该药在前人的著述中已有药用记载,并非首出于《本草纲目》。�通过以上初步考释,笔者发现《本草纲目》水部10种新增药物中,有潦水、神水、铜壶滴漏水、磨刀水、洗手足水、洗儿汤等6种药物系《本草纲目》首次立条为药物品种,而并非首出于《本草纲目》。因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本草纲目》中的新增药物,既包括首出于该书中的药物品种,也包括首次立条在该书中的药物品种。
二、土部新增药物品种考释
�《本草纲目》土部共收录药物61种,其中有21种注明是李时珍新增药物。
�1.赤土�李时珍对该药未作释名和集解,而在其附方项下引《普济方》云:“牙宣疳匿虫,赤土、荆芥叶同研,揩之,日三次。”又引《御药院方》云:“风疹瘙痒,甚不能忍者,赤土研末,空心温酒服一钱。”又引《千金方》云:“身面印文,刺破,以醋调赤土傅之,干又易,以黑灭为度。”考赤字,有红色之义。赤土,即红土,是一种红色土壤,又名红壤。这种土壤具有粘性和强酸性,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地区。该药早在唐代孙思邈的《千金方》等方书中已有药用记载,并非首出于《本草纲目》。
�2.太阳土�李时珍对该药未作释名和集解,而在其主治项下转引前人虞抟《医学正传》曰:“人家动土犯禁,主小儿病气喘,但按九宫,看太阳在何宫,取其土煎汤饮之,喘即定。”由此可见,太阳土是按太阳照射的“九宫”方位取土,带有迷信色彩。该药早在前人的著述中已有药用记载,并非首出于《本草纲目》。
�3.千步峰�李时珍在该药集解项下曰:“此人家行步地上高起土也,乃人往来鞋履沾积而成者。”由此可见,千步峰即人家房屋中地上隆起的小土堆。这种小土堆是因人长期进出走动,由鞋底从野外带进的泥土堆积而成。
� 4.烧尸场上土�李时珍对该药未作释名和集解,而在其附方项下引《本草拾遗》曰:“好魇多梦,烧人灰,置枕中、履中,自止。”又引《集玄方》曰:“脚底多汗,烧人场上土,铺于鞋底内蹉之。灰亦可。”由此可见,烧尸场上土即古时火化死尸场上的泥土(常带有死者骨灰)。该药早在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等前人著述中已有药用记载,并非首出于《本草纲目》。
�5.白蚁泥�李时珍对该药未作释名和集解,仅在其主治项下曰:“恶疮肿毒。用松土上者,同黄丹各炒黑,研和香油涂之,取愈乃止。”白蚁,是一种主要以木材为食的昆虫。白蚁泥,就是白蚁(以松木为食者)的粪便。�
6.蚯蚓泥�李时珍在该药释名项下未作来源解释,而在附方项中引《千金方》曰:“耳出水,成疮。蚯蚓粪为末傅之,并吹之。”又引《千金方》曰:“齿�宣露。蚯蚓泥,水和成团,煅赤,研末,腊猪脂调傅之,日三。”由此可见,蚯蚓泥即蚯蚓的粪便。该药早在唐代孙思邈的《千金方》中已有药用记载,并非首出于《本草纲目》。
�7.螺蛳泥�李时珍对该药未作释名和集解,而在其主治项下曰:“主治反胃吐食,取螺蛳一斗,水浸,取泥晒干,每服一钱,火酒调下。”据考,民间食用螺蛳,常将鲜活螺蛳置水中浸养,待其排出粪便后,再加工食用。螺蛳泥,就是螺蛳排出的粪便。
�8.白鳝泥�李时珍对该药未作释名和集解,仅在其主治项下曰“主治火带疮。水洗取泥炒研,香油调傅。”顾名思义,并以蚯蚓泥来源类推,白鳝泥即白鳝排出的粪便。
�9.犬尿泥�李时珍对该药未作释名和集解,仅在其主治项下曰:“主治妊娠伤寒,令子不落,涂腹上,干即易。”顾名思义,犬尿泥即狗经常撒尿处的湿泥。
�10.尿坑泥�李时珍对该药未作释名和集解,仅在其主治项下曰:“主蜂蝎诸虫咬,取涂之。”顾名思义,尿坑泥即人经常撒尿的土坑底部湿泥。
11.粪坑底泥�李时珍对该药未作释名和集解,而在其附方项下引《圣济总录》曰:“丁肿。粪下土、蝉蜕、全蝎等分,捣作钱大饼,香油煎滚,温服。以滓傅疮四围,丁自出也。”由此可见,粪坑底泥就是人经常拉粪的土坑底部泥土。该药早在宋代《圣济总录》中已有药用记载,并非首出于《本草纲目》。
�12.檐溜下泥�李时珍对该药未作释名和集解,而在其附方项下引《肘后方》曰:“蝎虿螫叮。蝎有雌雄,雄者痛在一处,以井底泥封之,干则易;雌者痛牵诸处,以瓦沟下泥封之。若无雨,以新汲水,从屋上淋下取泥。”由此可见,檐溜下泥就是雨水经过瓦沟从屋檐淋到地下后产生的湿泥。如无雨水,可用井中新汲上来的水从屋上淋下取泥。该药早在晋代葛洪的《肘后方》中已有药用记载,并非首出于《本草纲目》。
�13.田中泥�李时珍对该药未作释名和集解,仅在其主治项下曰:“马蝗入人耳,取一盆枕耳边,闻气自出。人误吞马蝗入腹者酒和一二升服,当利出。”顾名思义,田中泥即稻田中的湿泥。
�14.乌爹泥�李时珍在该药释名项下列出其别名:乌叠泥、孩儿茶。并曰:“乌爹或作乌丁,皆番语,无正字。”又在其集解项下曰:“乌爹泥,出南番爪哇、暹罗、老挝诸国,今云南等地造之。云是细茶末入竹筒中,坚塞两头,埋污泥沟中,日久取出,捣汁熬制而成。其块小而润泽者为上,块大而焦枯者次之。”考孩儿茶,即现在的儿茶。李时珍所云出南番者,系茜草科植物儿茶钩藤 Uncaria gambier (Hunter) Roxb. 带叶嫩枝的干浸膏,现主产于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国, 古时可能由爪哇国、 暹罗国(今泰国)、 老挝等国进口。李时珍所云“今云南等地造之”者,系豆科植物儿茶 Acacia catechu (L. f.) Willd. 树枝或树干的干浸膏,现主产于云南西双版纳等地。该药在元代《饮膳正要》中已有“甘、苦,微寒,无毒”,“去痰热,止渴,利小便,消食下气,清神少睡”等药用记载。此外,李时珍在该药附方项中亦引黄济之(15世纪中叶人)的《本草权度》曰:“鼻渊流水,孩儿茶末吹之,良。”可见,该药并非首出于《本草纲目》。
�15.土墼�李时珍在该药释名项下曰:“此是烧石灰窑中流结土渣也,轻虚而色赭。”并在其附方项下引前人《积德堂方》云:“白秃腊梨,灰窑内烧过红土墼四两,百草霜一两,雄黄一两,胆矾六钱,榆皮三钱,轻粉一钱,为末,猪胆汁调,剃头后搽之,百发百中,神方也。”由此可见,土墼就是石灰窑中烧结的赭红色土渣。该药早在前人的方书中已有药用记载,并非首出于《本草纲目》。
�16.甘锅�李时珍在该药释名项下列出其别名:销金银锅。并曰:“吴人收瓷器屑,碓舂为末,筛澄取粉,呼为滓粉,用胶水和剂作锅,以销金银者。”考甘锅,即现在的坩埚,多用黏土、石墨等耐火材料制成。又考瓷土,方言亦称坩子土,即纯黏土。因此,李时珍所说的也是一种制造坩埚的。
�17.砂锅�李时珍在其释名项下曰:“沙土埏埴烧成者。”考埏字,有和泥之义;埴,即黏土。纯黏土又叫高岭土,白色,也称陶土。砂锅,即现在的沙锅,是一种用沙土和陶土烧制而成的锅。
18.烟胶�李时珍在该药集解项下曰:“此乃熏消牛皮灶上及烧瓦窑上黑土也。”并在其附方项下引前人的《积德堂方》曰:“牛皮血癣,烟胶三钱,寒水石三钱,白矾二钱,花椒一钱半,为末,腊猪脂调搽。”又引陈藏器曰:“胞衣不下,灶突后黑土三指撮,五更酒下。”考烟胶一药,为老法熏硝牛皮过程中,牛皮受热后出的油状液体,淋沥于灶面上,日久积累而成的黑褐色胶状物。过去该药多产于湖南、湖北、四川等地,现因大都改为化学制皮,已很少出产。该药早在唐代陈藏器著述中及前人《积德堂方》中已有药用记载,并非首出于《本草纲目》。
�19.百草霜�李时珍在该药释名项下列出其别名:灶突墨、灶额墨。并曰:“此乃灶额及烟炉中墨烟也。其质轻细,故谓之霜。”由此可见,百草霜即各种杂草(百草)经燃烧后附着于灶膛内壁或烟囱内壁上面的黑色烟灰。因其质轻而细如霜,故名百草霜。李时珍在该药主治项下引宋代苏颂曰:“消化积滞,入下食药中用。”又在附方项下引唐代孙思邈《千金方》曰:“尸厥不醒,脉动如故。灶突墨弹丸,浆水和饮”。引宋代《证类本草》曰:“头疮诸疮,以醋汤洗净,百草霜入腻粉少许,生油调涂,立愈。”可见,百草霜一药早在唐宋医药家的著述中已有药用记载,并非首出于《本草纲目》。
�20.门臼尘�李时珍对该药未作释名和集解,仅在其主治项下曰:“止金疮出血。又诸般毒疮,切蒜蘸擦,至出汗即消。”门臼,即门墩上安门轴的小圆坑。门臼尘,即此小圆坑中的积尘,主要由门轴与门臼磨擦出的木粉与灰尘组成。
�21.香炉灰�李时珍对该药未作释名和集解,仅在其主治项下曰:“跌扑金刃伤损,罨之,止血生肌。香炉岸,主疥疮。”香炉,是一种用陶瓷或金属制成专供烧香用的器具。香炉灰,即香燃烧后落入香炉的灰烬。这种香,一般是用木屑掺香料做成的细条,燃烧后的灰烬基本上已经灭菌,并有止血功效,至今民间仍用此灰外敷治创伤出血。
�通过以上初步考释,可以认定《本草纲目》土部21种新增药物中,千步峰、白蚁泥、螺蛳泥、白蟮泥、犬尿泥、尿坑泥、田中泥、甘锅、砂锅、门臼尘、香炉灰等11种药物系首出于《本草纲目》;赤土、太阳土、烧尸场上土、蚯蚓泥、粪坑底泥、檐溜下泥、乌爹泥、土墼、烟胶、百草霜等10种药物在李时珍之前的有关医药著述中已有药用记载,系《本草纲目》首次立条为药物品种,并非首出于《本草纲目》。同时,乌爹泥一药系植物的干浸膏,而李时珍对该药未作深入考究,误将其归入土部药物。此外,笔者认为《本草纲目》土部的白蚁泥、螺蛳泥、蚯蚓泥、白鳝泥等药物与禽部的五灵脂(寒号鸟屎)、兽部的兔屎(明月砂或望月砂)均为动物粪便,若以其自然属性分类,应归为同一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