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严—生命—价值,这是欧洲人的世界观。把尊严放在了首位,可见一个生命最重要的是你的尊严。
被别人所压制的童年,让简过早地认识了这个世界的苦与辣,因此,洛伍德那种在别人看来犹如地狱般的生活在她看来却是成长的好处所,她在那里“变得那样有学问,说话那样得体。”后来,她出色的条件让她来到了桑菲尔德府当家庭教师。这个让她找到真爱的地方,同样也是让她真正地绝望。后来她又找到了自己的亲人,最后,她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幸福。
她不是爱财的人,对于亲情来说,钱财只是小之又小的陈设。她从来没有屈服过,即使是受着里德太太的那样虐待,她仍然倔强地昂着头。她虽然是一个孤女,仍然依靠自己的拼搏,克服了贫困、艰苦、荣辱、钱财的阻碍,追求到了自己的幸福。她是一个不满足现状,不甘受辱,自尊自爱,自立自强,敢于追求,敢于梦想的女孩。她或许天生就是不懂锝放弃,不懂得失败,经历那么多的坎坷路程,她终于验证了一句话——阳光总在风雨后。
人生对她来说,可以是一个大舞台,让她有足够的空间来展示自己;可以成为一次旅行,她可以使沿途的风景变得更美;可以是一次冒险,让她为自己的梦而拼搏。
暴君与明君,战争与和平,在这本书里巧妙地对比出来,不仅暗示出充满硝烟的国家,担心自己利益受损的女王于大臣,而且也巧妙地表达了憧憬。
荒唐地选官员,荒唐地进行科学研究,侧面表现出英国的朝廷的昏庸无为、腐败无能造成的18世纪败落的英国。讽刺了那些生活奢侈,只关心自己的利益、财产的朝廷官员们。
小人国之间的战争,动不动就被处以极刑的老百姓似乎就是18世纪英国人生活的缩影:人们生活在战争之中,而且还要忍受着政府的剥削与压迫。简直就是民不聊生。
飞岛国似乎就是爱尔兰。当飞岛国的政府惧怕了人民时,这些人才会过上正常的生活。就正如爱尔兰人民在斯威夫特的带领下为自由而斗争,从英国殖民手中夺回幸福一样——哪里有剥削,哪里就有反抗。
全书主人公最成功的旅行要数大人国之旅了。那里的人虽块头大,可并不野蛮、粗暴或贪婪。他们过着和平与幸福的日子;他们有个与世隔绝并渴望和平的国王——及时书中写他“孤陋寡闻”——在我看来这是书中最成功的描写:准确且巧妙地揭露出颠倒是非黑白的社会。
又拿起书细细咀嚼了一番,它更像是一部历史剧,带我们走进18世纪的英国。我由衷地希望乔纳森·斯威夫特先生的憧憬能真正地变为现实。
追问哪里是情节?哪里是作文??太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