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儿的一个令家长十分揪心的问题,高分求助,无诚意者请勿扰!

我的儿子当前4.5岁,现在在幼儿园上小班,4月8日(周二)孩子从幼儿园回家后,发现多了一个频繁耸鼻子的毛病,4月10日(周四)孩子从幼儿园回家后,发现又多了一个频繁眨眼的毛病,我们怕孩子眼睛有什么问题,在4月12日周六那天,带儿子到儿童医院眼科进行了检查,诊断为眼结膜发炎,开了2瓶眼药水和1盒羊肝护目丸,说是让服用10天,不见效果的话就再带孩子去复查。我们按照大夫的药方坚持给孩子服药和点眼药至今,眼睛的毛病基本未见好转。
令我们十分揪心的是,在上周三(4月16日)的时候,孩子又增加了一些面部动作,具体包括:频繁眨眼、挤眉、揉眼、耸鼻子、揉鼻子、皱鼻子、用手揪上嘴唇、努嘴等等,频度几乎为每分钟之内隔几秒钟就有1到几个动作,我总觉得孩子不是单纯的眼睛的毛病,经过征询同事和朋友们的意见,大多说是不是孩子精神压力太大或不太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以及孩子经常感冒生病迁延不愈,我上网在百度上搜索“儿童+频繁眨眼+挤眉”得到了小儿抽动症的结论好象比较能“对号入座”,在此,求助诸位医疗专家学者、热心网友给予咨询和帮助,但不要从网站搜索一些来搪塞我们,不胜感激!!!
首先,非常感谢各位热心网友和专家们对我的真诚帮助!
其次,作为一位年轻的父亲,在此,我向各位汇报一下儿子的病情进展:到4月25日为止,儿子的病情没有实质的好转,晚上,我们又专门带儿子到天津市眼科医院(我们就在天津)急诊进行了检查,50多岁的老大夫特自信地说,你儿子就是眼结膜炎,于是继续给儿子点眼药。至今暂未见症状有缓解和好转的迹象。到27日,我下班回家,发现儿子有明显的斜眼、呕嘴和提胸等症状,现在我还拿不准......
重点关注:“抽动专家”,我查阅了您的大量“回答”以及其中的相关文章,非常希望您能和我一同关注我儿子的病情进展。
特别申明:因为我儿子体质较弱,一遇感冒就有咳嗽喘息的毛病,所以儿子从3月底就一直服用一种从天津市中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童门诊开的止咳平喘的汤药方子. 4月20日儿子又突然发烧,最高达到39.7度,又开始输液吃药,今天是28日,发烧快好了。

第1个回答  2008-04-23
抽动症是抽动-秽语综合征的简称,又叫多发性抽动症,是以面部、四肢、躯干部肌肉复发性、不自主、快速无目的抽动伴喉部异常发音及猥秽语言为特征的综合征候群。

哪些孩子易患抽动症?

一般儿童多在少年期发病,90%在10岁以前第1次发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早产、难产、剖腹产儿童多患此病,其中以剖腹产最多见。另外,性格内向、行为异常、胆小、性情执拗、人格发育不全的孩子也多见,家族中有类似病史,与精神行为异常的人有血缘关系的人也易被遗传。

抽动症的抽动特点?

抽动快速、多组肌群同时出现。

面部肌肉抽动多表现为眨眼、斜眼、扬眉、皱眉、咧嘴、耸鼻、作怪相等;

头颈部肌肉抽动则为点头、摇头、挺脖子、耸肩等;

躯干部肌肉抽动则为挺胸、扭腰、腹肌抽动;

上肢抽动表现为搓手指、握拳、甩手、举臂、扭臂;

下肢抽动表现为抖腿、踢腿、踮脚甚至步态异常。

喉部肌肉抽动则为异常发音,如干咳声、吼叫声、吭吭声,或随地吐痰,或发音时重音不当,或有时不自主骂人等。

以上各组症状,有人同时出现,有人是先有一组症状,一段时间后换一组或加一组症状。抽动发作时意识清楚,可以自我短暂控制,入睡后减轻或消失,感冒、腹泻、疲劳、精神紧张或看电视时间过长时可加重或复发。

儿童抽动症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1)症状开始于2-15岁之间;

(2)反复出现眼肌、面肌、四肢、躯干部肌肉多发性不自主抽动;

(3)喉部异常发音及模仿语言,模仿动作;

(4)以上症状轻重交替出现,感冒、腹泻、精神紧张或看电视时间过长,有时可使症状加重,入睡后症状减轻或消失;

(5)神经系统检查多无异常,部分症状能短时间自我抑制;

(6)除外风湿性舞蹈病(应检查血沉、抗链“O”、C反应蛋白)、手足徐动症、肝豆状核变性(应检查肝功、血浆铜蓝蛋白)等类似疾病。

抽动症为什么容易被误诊?

临床可见一些病人在症状出现几年以后才被诊断。造成误诊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医生对此病不熟悉,以致常被多种多样的症状所迷惑。如将喉肌抽动所导致的干咳误诊为慢性咽炎、气管炎;将眨眼、皱眉诊断为眼结膜炎;动鼻诊断为慢性鼻炎等。

(2)家长对此病缺乏认识。有些家长认为不停眨眼、耸肩是不良习惯而不加重视。当到医院看其他病被医生发现而询问有关情况时,家长仍认为“没事,就有一点小毛病”,从而耽误了诊断。

(3)病人对症状有一定抑制或掩饰能力,当轻症患者有意掩盖其抽动症状时,使得家长及医生不易觉察。

(4)某些医生认为抽动症必须具备秽语,但实际上只有1/3患者在发病几年后才出现秽语现象。

儿童抽动秽语综合症的诊断标准?
⑴ 起病年龄在2-15岁;
⑵ 同时伴有动作性和发生性抽动,特点为多发、快速、刻板、和不随意;
⑶ 病情波动、时轻时重、缓慢变化;
⑷ 主观抑制随可短期内减轻或甚至完全控制症状、但导致内在情绪的紧张,最终症状释放加重;
⑸ 全神贯注于其他事情可减轻症状;
⑹ 睡眠或过度兴奋时症状通常消失;
⑺ 病程至少1年,有慢性迁延至终身倾向;

以下几项症状如果出现有助于诊断为抽动秽语综合症,但并不是确诊抽动秽语综合症的必要条件,⑴秽语;⑵秽亵行为;⑶模仿言行;⑷重复言语。

通常是根据临床症状表现和是否有家族史来做出诊断。无论是运动或发声性抽动症都必须在症状出现1年以上才能下诊断。MRI、CT EEG以及血清学的检查可排除其他疾病所引起的症状。TS的诊断主要靠临床表现,目前尚不能通过血液或实验室检查就能诊断此病的方法。研究显示临床诊断比症状出现要晚,这是因为许多医生并不认识此病的临床表现。临床上将此病分为两类:简单和复杂型。简单型是指突然的发作、涉及少数的几组肌肉群的反复抽动。常见的表现为眨眼、耸肩、摇头、面部出怪相。复杂型则具有独特性,通常影响许多组肌肉群,表现为跳动、摸鼻子、触摸别人、淫秽言语、模仿行为或自残举止。

明确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可能是遗传基因的缺陷导致脑内神经递制质如多巴胺、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的代谢异常。并不是所有的病人都伴随功能紊乱,但有一些病人可出现强迫症(如反复的洗手或检查门是否锁好);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能力下降(如阅读困难、写字计算障碍、五官知觉减退);冲动行为;睡眠紊乱(经常醒来或梦语)。这些功能紊乱往往更难以控制,且对病人和社会影响更大,这就需要病人、家庭以及医生共同配合、选择合适的药物或治疗方法。

由于这些表现通常很难解释,所以这些患儿经常在学校、家庭甚至在医生的诊所被老师、父母、伙伴误解。病情的反复也增加了医生做出诊断的难度。

推荐医院

北京宣武医院
研究机构:神经内科研究中心。
擅长治疗:脊髓损伤后康复治疗、脑血管疾病治疗及康复、神经内科疑难病诊治。
知名专家:李慎茂、唐俊英、杨秀卿、颜振瀛、姜凤英、王默力、陈彪、高利、张新卿。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长椿街45号。
交通:6、50、53、61、122、721路公交车
北京宣武医院国内神经内科的权威!
第2个回答  2008-04-29
抽动症是抽动-秽语综合征的简称,又叫多发性抽动症,是以面部、四肢、躯干部肌肉复发性、不自主、快速无目的抽动伴喉部异常发音及猥秽语言为特征的综合征候群。

这个和你儿子的情况不像。

结膜炎的话你需要了解幼儿园还有别的孩子有这个情况不,是不是传染给你儿子了。另外,结膜炎的恢复有的病人就是时间偏长,有的1到2个月都有的。

其他的情况你说的不是很清楚,但我总的印象是你儿子的主要问题还是结膜炎,至于脸部的抽动,是个暂时的习惯动作,现在强迫纠正过来也行,等他长大也是会消失的,不用担心。

补充回答:好多需要的临床资料你都没有说清楚,从你现在的描述,神医也很难看出是什么病。我只能谈谈我的怀疑,脑膜炎或者脑膜脑炎,脑血管病等,你应该把医院检查过的检查都在这说说,才好进行参考判断啊。
第3个回答  2008-04-23
小儿眨眼为哪般?

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主任 张建良

2006-06-06

本来,眨眼是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是眼保护性反射动作。但有的家生发现自己的孩子常常出现无意或有意的频繁眨眼动作,而且频率很快,不由自主。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其实这类眨眼已属病理状态,医学上称之为“异常瞬目症”。

患儿瞬目是一种眼睑神经反射,具有保护眼的功能。在正常情况下,每分钟眨眼不超过15次,但频率太快则属于异常,通过眼科检查可以发现大部分患儿有浅层角膜炎、结膜炎、屈光不正、寄生虫病、睡眠不足等病症。有的患儿有明显的性格不健全的表现,如注意力分散、自控能力差、易兴奋、好争吵及无目的的小动作过多等,这需要对症处理。另一些情况是精神刺激:如学习有压力,心情不舒畅,多见于5-13岁的儿童,这类儿童如果遇有斥责或批评就可出现此现象,父母只要多与小孩沟通,减轻心理压力,情况就会好转。如果患儿除有阵发性的频繁眨眼之外,还表现有挤眉、咧嘴、摆头、歪颈、耸肩、喉鼻作响及异常出声(打呃)等多余动作时,家长往往异常反感,因而训斥不止。这样做不仅不能有效地制止孩子的行为,反而会使患儿的这种行为日趋顽固。是需要循循善诱耐心纠正的。

对于因角膜炎、结膜炎、屈光不正等导致的异常瞬目症,可在医生指导下采用药物治疗。对于多数患儿要注重心理治疗,频繁眨眼对眼睛本身并无不良影响,家长不必过于紧张和忧虑,更不能以谩骂的方式给孩子施加压力,应当注重心理治疗,以良性诱导为主。一旦眨眼发作时,家长可置之不理,听其自然,也可适当安排娱乐活动,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原因不明时,不要盲目用药。平时要给予孩子安排合理的饮食,限制患儿看电视的时间,保持其充足的睡眠时间,保证生活有规律。

瞬目症状可以认为是视觉超兴奋所引起的一种反馈性防卫动作。长时间近距离面对荧光屏,闪烁不定的荧屏画面和房间的黑暗环境形成强烈反差,增加眼睛调节负担。我们建议,如果发现儿童有频繁瞬目现象,在明确诊断前提下,应停看电视2~3个月。症状消失后,也应限制看电视时间:2~3岁不超过半小时,4~6岁不超过1小时,7~10岁不超过1个半小时。电视机与眼睛距离以2~3米为宜,房间要有适当照明。

只要家长有信心,采取适当的态度和手段,不责骂及恐吓患儿,依靠说理和耐心帮助,相信孩子的异常瞬目现象很快就会消失的。

参考资料: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主任 张建良

第4个回答  2008-04-26
看了你说的情况,我问了我们医院儿科里的主治医师,
她说这是由于小孩有需要大人的关注的心里要求,
所以在小孩认为得不到应有的关注时就会有个种方式引起大人的注意.
如繁眨眼、挤眉、揉眼、耸鼻子、揉鼻子、皱鼻子、用手揪上嘴唇、努嘴等等.
1,不是一个病理改变!
2,是小孩子正常的心里活动!
3,治疗建意.
1,平时抽出时间和小孩交流,可以玩一些亲子游戏!
2,不要对小孩眨眼、挤眉、揉眼、耸鼻子、揉鼻子、皱鼻子、用手揪上嘴唇、努嘴等动做有太多的关注(如批评,指责,打骂.)这样会让小孩认为只有做这些动做才能被观注.不利于改掉毛病!
通过这样的治疗一段时间后,这些毛病就能渐渐消失了.
怎么样,明白了吧,不要害怕.这可是我请客吃冰棍才问出来的,你可要把分给我呀:->
第5个回答  2008-04-27
这个和你儿子的情况不像。

结膜炎的话你需要了解幼儿园还有别的孩子有这个情况不,是不是传染给你儿子了。另外,结膜炎的恢复有的病人就是时间偏长,有的1到2个月都有的。

其他的情况你说的不是很清楚,但我总的印象是你儿子的主要问题还是结膜炎,至于脸部的抽动,是个暂时的习惯动作,现在强迫纠正过来也行,等他长大也是会消失的,不用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