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思维的障碍,我有这些小技巧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31

最近读了很多关于心理学、脑科学相关的书籍,发现人与人之间拉开差距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一个人的 思维模式

有人可能会说智商、情商这两个也很重要,决定了一个人能走的高度。

抛开那些天才型的人物,仅对于大多数普通人而言,智商和情商是差不多的,然而在日常大事小事上做决定,却是跟一个人的心态、思维习惯有关。

你认为你看到和听到的就是事件最真实的模样吗?1000个人去看待某一件事情,得到的回答和对世界的看法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举一个身边的例子。北京有一批商品房还没有建成,就开始售卖,然而开发商资金链断裂,房子造不下去了,买房子的人钱已经投了进去,血本无归,而且有些人还背负着银行贷款。这些人就去政府机构门口跪地拉横幅闹事。

作为局外人,看待这件事,不同的人有不一样的看法。心态一向比较理性的人会说,这些人自己的问题,这事不该政府来管,这就是完全的商业行为,买房子的时候就应该仔细调查开发商有没有风险,出事情后找政府也没有用。他们应该吃一堑长一智。

有些心态一向比较感性和厌世的人会说,政府不能放着不管,不帮助这些人解决问题就是无作为,同时还牵扯进来一大堆以前不作为的其他事迹。然后顺便感叹社会黑暗,整个国家让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对于自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一直都表示很不满,认为给自己的机会太少了,想要移民等等。

有的心态比较开放和具有同情心的人,会同情这些人做出了错误的投资,认为他们也已经尽力了,买房本身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了,如果能够帮他们追回一些款项,也是一件好事。

同样的一件事,可以折射出一个人内心看待周围世界的价值观和信念。有的人乐观积极,有的人悲观厌世。 而这种态度也会影响到一个人的工作和生活

再举一些职场中经常遇到的事情,可能大家也会很容易明白。比如领导给你派发了一些没什么技术含量的事情,有的人一接到活的瞬间就有情绪,怎么又给我这种任务,非常没有技术含量,浪费我的时间,对我的技术能力提升不大,完全不想做,以后会不会总是把这种活都给我,天天让我整这些有的没的,没啥技术含量,对我以后的职业发展不太好,这个领导能力行不行啊,我是不是应该跑路了。

而有一些人不管给他分配了什么任务,没有那么多消极的想法, 只是想一心一意把事情做好,具有主人翁意识 。知道当前有一些细碎的活需要有人去处理,但是同时知道未来会有更多具有挑战的事情,如果能够把当下的事情处理好, 能力被看到,会获得更多的信任感,也就会得到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同样的一件事,有些人看到的是消极的部分,而且把事情恐怖化。而有些人选择用更加积极的心态和行动响应,最终的结果肯定是不一样的。

而最可怕的是,如果消极的思维是一种习惯, 而且处于无意识的状态 ,那将对自己非常不利。首先消极的状态就已经损耗了自己的一部分能量,做事情主动性没有那么强,让自己徒生痛苦,跟没有这部分内耗的人比起来,做事的效率低很多,也失去了很多潜在的机会。

我常常看到有些人对自己的未来很悲观。认为我们这一代人生活的时代步入了红利消退期,经济进入了低速发展,认为自己没有太多的机会。而最近一两年的宏观经济确实不太好,整个社会进入了低速发展的状态。这些都是一些客观事实。

消极的人认定了这辈子可能就这样了,甚至对未来担惊受怕, 害怕失业,害怕变化 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去改变 ,年年做计划,却没有一个能够实现的,陷入了习得性无助。

然而我们有一些方法,可以让自己的心态从悲观消极转变到积极乐观,让自己看到机会,看到自己适合发展的方向,慢慢获得反馈,一步步走向更加成功的道路。

对比几年前我的心态发生了很大的转折,曾经我是比较偏悲观和消极的,认为自己能力不足,而且不管怎么努力都达不到。常常 感到不自信 ,不相信自己能够达到一些成就。然而比较幸运的是,我通过加入一些圈子,从优秀的人那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慢慢改变自己的思维,积极主动地迎接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

下面是我经常运用的一些小技巧,我通过这些技巧,开始了更多的尝试,打开了自己的视野,获得了飞跃式的成长,对未来也更加的充满信心。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人的大脑总是 习惯于记住不好的事情 ,而好的事情就不容易被人记住。正是因为有这个特点,我们不能总是批评反思自己做的不好的地方,而应该多注意自己做的还不错的地方。

比如今天健身了20分钟,学习新技术半个小时,从一场工作会议中学习到了别人是如何思考问题的等等。记录下自己细小的收获,会发现其实一天下来收获还挺多的,值得表扬,明天再继续保持做的不错的地方,好像也不是很难。坚持个半年,估计会有很大的变化呢!

总是批评自己会让自己感到挫败感,产生负面情绪,而做得好的地方很容易被忽略。于是一些好的习惯可能就在这种不平等的忽视中,慢慢坚持不下去。

其实已经尽力做的很好了, 只是大脑没有总结下来,没有意识到,因此总觉得自己没有任何进步 ,心态也容易被搞得越来越丧。

我每天睡觉之前会记录下今天做的不错的三件事,告诉自己已经尽力了,做得特别好的地方要继续保持。这样的记录,给我带来了成就感,对自己越来越有信心,心情好了,才会有更多的能量去面对新的一天呀。

自己做得不好的地方,不要给自己乱贴标签。比如 女生就是学不好理科,我就是脑子比别人笨 。如果你贴了这些标签,你的潜意识里就会认为这是真的,然而事实是,女生也可以学好理科,你也很聪明。每个人的潜能是很大的,如果你给自己下了个错误定论,就埋没了潜能了!

有时候这个标签不一定是自己给自己贴的。有可能来自周围的环境,社会等等。 它会像一个信条一样,你几乎意识不到它,但是它却给你的能力设限

我曾经没有意识到别人说的一句话,会像枷锁一般束缚自己,比如周围听得最多的话就是, “女生不要把自己弄得那么累,差不多就行了”

于是乎,选择公司选择职业的时候,就仿佛有一个声音跟自己说,选一个轻松一点的吧,这样周围的人会很替我开心的。

然而当我尝试过后,发现对那份工作并不感兴趣,还是喜欢有挑战有成长的工作,我才意识到 不要被那个声音忽悠,那是别人不负责任的一句话, 不负责任的一个标签 。我们应该把它撕碎,不要让这样的意识束缚了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只要通过一定时间的学习和练习,就可以掌握一项新的技能 。我以前很悲观,觉得自己没有天赋,这辈子都肯定考不上清华北大。认定自己就是没有学霸们学得好。觉得自己的记忆力好像不如谁谁,就放弃了,觉得再努力也没用。但是你真的放弃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然而我现在有这样的信心和耐心,只要给我足够长的时间,我也可以做到某个领域的专家。

有了这样的信念,我从零开始学钢琴,即使我现在双手并不灵活,学习能力也不如小孩子那么强,学习的时间也没有小孩的那么多,但是如果我一直学,学到60岁,会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呢,我也不太清楚,但是还挺期待的。

成长型思维的人会认定 人的能力是可以通过后天的锻炼提高的 。比如你想成为一名作家,不需要有天赋,不需要从小语文成绩就特别好,即使现在水平真的不怎么样,经过大量的刻意练习,是可以成为一名还不错的作家。

万事开头难,一开始对自己的要求不要太高。 了解自己的水平在哪,客观理解它,并给自己时间去成长

比如你希望今年可以写20篇优秀的技术文章,这个目标你以为很简单,实际上还是挺有难度的。这是超过自己水平的,完成不了不能只说是因为自己的自控力不足,而是目标定得有点高。

我们不能够因为看到别人一两年的时间内就把公众号做到了几十万的粉丝,自己也打鸡血,去尝试发现这事很难很难,就坚持不了多久放弃了。不能因为看到别人做到了,就以为自己用同样的方法也能做到。

同样在实践的过程中,看到别人很厉害,在某个领域已经有5年以上的积累了,自己看到了感到望尘莫及,因此而感到焦虑,这就是属于“庸人自扰”了。

凡事不要跟别人比较,多跟自己比,比以前进步了就好 。如果你怀揣着让自己学习和进步的目的,不管别人多厉害,都不会影响到你的心态。

我们都知道健身非常重要,但是就是没有几个人能够真正做到长期健身。为什么学习、写作、健身这种反人类的行为,有些人就能够长期坚持,是因为他们天生自律吗?只不过是因为他们建立起了正反馈的闭环,让自己的大脑对这件事感到开心和满足,从而像沉迷一般,根本不需要自律和强迫,自动就会去执行。

我从2015年开始就保持了每周运动3-4天的习惯,每次半个小时到45分钟,至今已有7年。我一般会下班后去健身房动一动,与其说这是一个日常打卡,不如说这是一个奖励。只要我没有特别忙,都会去挥洒一下汗水。

建立这个习惯的过程,就是我不断获得正反馈直至沉迷其中的过程。因为健身,我拥有更强健的体格,大学的时候每年必感冒发烧大病一场,健身的这些年,感冒都几乎没有了,效果非常明显。

健身给我更好的身材,我因此感到自信,体态也变得更好了,整个人看起来很精神很有活力,新陈代谢更好了,其实也有点类似对抗衰老。

跑步的过程会产生内啡肽,内心切实的感受到了愉悦和满足,可以舒缓疲劳和紧张,可以让我的情绪更加稳定。拥有了稳定的情绪,我的学习效率更高了,不太会出现厌学的状态,能够坚持做的事情也更多。

最后还有一点私心,我本身是个大吃货,喜欢吃各种好吃的东西。健身可以让我在胡吃海喝的时候没有那么有罪恶感,因为我维持在比较高的代谢水平,所以多吃也不会变胖。

有了以上的各种正反馈,每当我想到健身这个词的时候,就是以上的各种美好的画面,健康的体态,矫健的身姿,活力满满,可以继续探店品尝更多的美食。我的大脑对于健身的反应就是:“快点抓紧时间,迫不及待要动起来了”。

积极心态的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先从一个自己能够做到的小事开始吧,每个人都可以获得从容、自信、快乐和成功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