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不早点出现”这句话你敢相信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8
一看公众号里几乎全被《我的前半生》刷爆了,原本把自己生活安排地满满当当的我也很好奇,于是也追了。

其实我现在越来越发现编剧就是牛x啊,居然任何一句台词都能让人浮想联翩,并且都能对号入座。

剧中在陈俊生下决心和子君离婚时,和他的相好凌玲说了一句话:“你为什么不早点出现呢?”他的言外之意是他也是个男人,也需要理解和安慰,不能够在家里只充当一个保护的角色,而他的妻子子君是个天真、不谙世事的女人,没有上班,工作经历少,并且啥心也不操,不知道职场的残酷无情;反而需要处处被关心照顾,所以他认为在家中得不到关心和照顾,只得在外面再另找新欢,从别的女人那里得到安慰和鼓励。

这样的心思几乎是所有已婚人士的内心独白,不论男人还是女人。婚后的锅碗瓢盆,家长里短,渐渐让原本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男女之间的关系日渐疏远,他们觉得在身边这个伴侣身上找不到内心的那个需求,所以只好来家庭以外去寻找另外一个人来满足。

我也遇到过这样的例子:无意中在出差的时候遇见一个人,互加了微信以后,聊的多了慢慢熟了起来,他向我倾诉他的无奈:家里老婆啥事也不管,大办小事都得靠他,他一天上班累的像狗,回到家里连一顿热乎的饭菜都没有,自己胃口不好,老婆却从来不顾及,她总是顺着她的感觉走;但是却把工资卡管的死死的,连他的零花钱都是老婆给发。

他羡慕我的老公,说我自己挣钱,不需要向老公张口要,自己几乎把全家的开支都承担了,也不把老公管的很死,甚至还时不时地给老公买东西,关心他的生活起居,称赞我是一个好老婆,真的就接了一句“如果你早点出现多好啊”。

面对他的称赞,我只能不去解释,事实上家家都有难念的经,自己家的具体情况只有自己清楚,外人永远看的是表面现象。

回想我们每个人的婚姻初期,不论是文化高的还是低的,在决定组成家庭之前肯定都是觉得二人之间差不多,无论是性格还是家境,而且在成家以后也是知而不言,你的就是我的,更或者说俩人融为一体,你属于我,我也属于你。

但是过着过着却发现这样不行,俩人的语言思维都无法真正融合在一起,无论怎样的改变还是无法变成对方心目中的那个样子,于是彼此都开始失望,刚开始是争吵,接着是对峙,再后来就是冷眼相对,最后是无语。于是就成了你还是你,我还是我,互相都开始忍耐对方,如果忍不下去,就开始分道扬镳,如果再因为有孩子舍不得让孩子失去亲爹亲妈,于是就凑合着过日子,而结果是你不管我,我也不管你。

那么当在意外的某一天偶然遇见了一个人,忽然觉得他就是你心目中的样子,就会说出“如果你早点出现该多好”的话来。

事实上无论是谁和谁的结合都不是简单的加法运算,做的好很可能就是平方立方呈现几何增长式,但如果做的不好就会出现平方根或者立方根的结果。

既然我们都是有独立个体的双方,那么我们如何能过得好呢?不能因为有摩擦就觉得不合适,就会对另外一个人说如果我们早点遇见多好啊!照这样的思维人的一辈子恐怕要结很多次婚,同时还要离好多次婚,估计民政局的工作人手都会应接不暇,盖章盖到手软。

最好的办法就是询问、探讨、交流,说出你的想法,提出你的要求,表达你的看法,然后再商量我们该怎么改,该怎么去做,怎么达成共识。

那样你会发现压根就没有让你再遇到别的人的机会了,那样也不会说出“你早点出现该多好啊”这样的话来了。

但愿所有的家庭都能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