扔掉了从小学到高中的课本和校服,就等于扔掉了回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5
文 | 二姑娘

01

年末,家里大扫除,老母亲让我把从小学攒到高中的课本、练习册、作业本以及其它杂七杂八的东西收拾收拾,扔掉一些不需要的东西。

足足两大箱。也佩服自己的念旧,很多别人早就扔掉的东西我还保存着,那些是舍不得扔掉的一本本从学校背回来的学习资料还有记录着学习生涯的日记。

我一边回忆着,一边拍打着它们身上的灰尘,然后果断地将它们放在大袋子里面,我怕再迟一秒,我就又会舍不得。

02

除了扔掉课本等学习资料,我妈还让我扔掉一些不能穿的衣服。

真是残忍,我一边抱怨我妈的“赶尽杀绝”一边颓废地收拾起了衣服。

我妈毕竟不是我,不知道这些破破烂烂的东西对我的重要性,她只是觉得它们碍事、占地方而已,留下来也没有什么用。何况,她也让我留下我不想扔掉的东西了。

的确,每一年都会买新东西,大学里的课本、这两年买的好看衣服。有新东西来,旧东西就该淘汰一些,毕竟空间就那么大,再怎么挤,也没有足够的空间。

就像人心,装的东西太多,会承载不住。

收拾衣服时,看见自己留了好几年的初中和高中的校服。我翻开几件短袖校服的下摆,果不其然地发现以前用圆珠笔在那写下的东西。

有的很直接:“我要成为像你一样成功的人。”

有的则很含蓄:“不远”、“NJN”。

直接的,一眼就能看懂那时的心情,含蓄的,则无论怎么回忆,都想不起来,显然是不重要了。但是,它们都是那时青春年少的我,带着某些心情一笔一划写下来的。

有些东西,可以扔掉,但回忆扔不掉。

03

这学期期末考期间,一个高中好友在朋友圈发了一则招聘启事,我看着觉得挺适合我的一位朋友,便私信了高中好友。

说来也惭愧,自从高中毕业之后,我跟她就没什么联系,能够知道彼此近况的方式,大概也只有朋友圈了吧。

三年没有见面和联系,生疏地让我对她的热心回答说了声“谢谢。”

她说:“不用这么说的。”

我本想跟她解释这是我这几年养成的习惯用语,但思考了一会儿,才慢慢打出“三年没联系了”这几个字并且发送了出去。

不一会儿,她就发过来一个大哭的表情,并且说:“是啊,时间很快的,一眨眼又一个三年。”

于是,我们约定过年期间见面。高三毕业她约我去玩,因为我妈不答应被我拒绝,那么大三的这次约定,我们都不要爽约好吗?

因为跟她联系上了,我的脑海里不断想起以前和她在一起的那些往事。

我们是高二认识的,同班,是饭友,也是朋友,她很开朗,很爱笑,性格也不错,我们挺合拍的。高三不同班,有时候在走廊上或者在宿舍的开水房上遇到时,会相视而笑,然后打招呼、问好。

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又在开水房遇到了,她在洗衣服,我去吹头发,开水房里的窗户正开着,风呼呼地吹,洗衣液的香味和洗发水的香味混杂在一起,被风吹得更加肆无忌惮地扑鼻,甜甜的,甚是好闻。

她看见了我,又跟以往一样笑了起来,我问她为什么每次见到我就笑,她说:“因为是你,所以开心呀。”

我不知道为什么这些回忆会像源源不断地海浪般地涌现,我只想说:回忆,并不是一定要有一个凭借才能回忆。就算扔掉了课本和校服,那些刻苦铭心的美好回忆,也会在我们渐行渐远的路上,突然涌现,让人泪流满面。

很多大事会在时间的流逝里变小,然后被遗忘。相反的是小事情看上去不重要,却占据我们心里的一大片位置。

就算过了三年,可我一直记得那个中午,开水房里面的味道,仿佛一闻,就能想起好友的微笑。

04

我是一个很念旧的人,时常会想起以前的事情,有时候看见某条走过的街道会突然想起,然后继续走我的路;而有时候会因为一本讲友情的书而回忆了两三天,任凭自己怎么驱赶,回忆也散不了。

喜欢回忆是好还是坏?

我想如果背负太多,前面的道路,我会走得很辛苦。扔掉一些,让自己轻装上阵,或许会走得更好更远。

我们每一年都在长大,我们的三观也在不断改变,我们一直在认识新朋友,圈子每一年都有所不同。以往的那些人那些事,不是不愿意再继续回忆下去,只是,我们应当更好地向前看向前走了。

活在过去,不如活在当下。

就把那些回忆封锁起来,在某个特定的时刻再拿出来晒一晒吧。

真正想记住的,无论是扔掉了课本还是校服,都不会忘记。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