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90后」「00后」的亲缘关系越来越淡?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7

亲缘关系的变淡,是必然中的必然!

并不是年轻人变得“冷漠”了,而是生长环境中确实没有太多亲缘关系的往来,作为我们这代,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即便是有兄弟姐妹,几乎也就是再有一个。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中,有接触的亲缘关系很少,几乎就没有什么对“亲戚”的认知。

而且当代年轻人很大一部分生活在城市中,每天自己的生活都忙碌不过来,也没有太多旧时候的走亲戚习惯,逐渐疏远很正常。如果现在去问年轻人们对“亲戚”的认知,估计很多亲戚的亲密程度还不如近距离的朋友。在这种已经逐渐疏远的情况下,一年见不了几次的亲戚,再见面的嘘寒问暖也都带着点儿讽刺。



想看你过得不如自家孩子好,又想看你过得好,自己是不是能沾点光,总得来说,年轻人亲缘关系的减淡并不是年轻人一方的问题。长期以来,亲戚之间笑里藏刀的事情都不曾减少。只是在年轻人的观念中,可以做到我不爱和你打交道,我就远离你。而老一辈更多觉得都是亲戚,不好太过生疏罢了。

亲缘关系的减淡并不一定是件坏事,它更体现出大家个人意识的觉醒。

第2个回答  2022-06-17

“关心”的背后藏着势利与攀比

每到过年关于走亲戚的话题热议不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仅不愿意走亲访友,甚至连家都不愿意回。这背后最大的问题就是亲友的“关心”。

小家庭越来越独立

前段时间三刷了电视剧《知否知否》,里面的治家之道个人非常喜欢。有一段记忆很深刻,盛家祖母请来宫里的孔嬷嬷教孙女们学习礼仪规矩。但同父异母的姐妹之间,却在勾心斗角。

面对墨兰、如兰之间的摩擦,孔嬷嬷并不是只罚她们二人,而是连同没有犯错的明兰一起罚。孔嬷嬷这样对明兰说道:“我今日告诉你一个道理,一家子兄弟姐妹,同气连枝,共荣共损,即便你一个人没有错,但是你三个姐姐都错了,你没错也错。”

古时大家族的确是这样,一个人的言行举止代表着全族人,就连兄弟姐妹之间的排辈分,都是按照全家族的年龄来进行。因此,古时的家族中的亲缘关系非常紧密。

有网友说:“古代讲究同气连枝,互帮互助,一个子弟有出息了,可以提携后辈,渐渐的家族也跟着兴旺。现在不行了呀,现在这个社会,自己想过得有滋有味都费劲呢。”也许是因为经济能力,也许是因为其他,总之,小家庭越来越独立,不需要亲戚之间带来的那种“拉扯”关系了。

人口流动性变大

舅舅一家很早就搬到省城居住,从表哥开始,户口已经落在城市。平时上班,很少回去看外公外婆。只有老人过生日或者过年的时候,才会像“走亲戚”似的回去住一两天。

我们这一辈还好,但下一辈之间关系就比较陌生了。平时不见面,说话方式也不同,孩子们之间的关系很生疏。数据显示,中国开启加速城镇化进程后,有超6亿人口陆续从乡村迁移到城市,其中超过2亿人口实现跨省市居住流动。

第3个回答  2022-06-17

不是90后,00的亲情观念淡薄,而是因为这个年龄段的人,都在忙碌着,无暇顾及这些吧 ,或者也并没有觉得亲情需要过分的去维系吧。

还有重要的一点,是90、00后,还太年轻,都生活的平淡,平凡,一路平坦,还没有遇到什么困苦苦难,俗话“患难见真情”,所以这个年龄段的还没有机会体会到亲情。

许多90后、00后青年人,全是独生子,连兄妹也没有,二代就更并没有表兄妹姊妹。亲戚定义慢慢冷漠,亲缘关系黏性几乎缺失,对现有亲戚中间的互动交流几乎丧失兴趣爱好……“断亲”身后。

现实生活中,我也遇到过许多年轻人挺心的,也接触过不少冷漠的年轻人。我觉得这与家庭教育有关。与社会发展有关,与他们的生活环境有关。

第4个回答  2022-06-17

如今,90后、00后几乎都不愿意走亲戚了。 网上甚至有一个名词叫“断亲”,字面意思是“与亲人断绝联系的年轻人”。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
很多家长给出的答案是“孩子不听话”、“现在的孩子太内向”、“年轻人没有人情味”等等,总而言之,问题出在孩子身上。

但是,如果个别孩子不愿意探亲,那可能确实是孩子的问题。 当孩子不愿意探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时,可能有很多原因。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不愿意探亲?




1.对亲戚太陌生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亲戚搬家的越来越少。 很多亲戚可能只是在过年的时候打个表格,平日很少联系。
对于孩子来说,这样的亲人其实和陌生人没什么区别,很难有任何感情,所以孩子自然不喜欢面对这些本该熟悉的“陌生人”,与亲人意见相左也是情理之中。



2.易于比较
过年亲朋好友相聚时,话题往往会不经意间转到孩子身上:
“你家孩子这次的考试成绩怎么样?我家孩子差远了。”
“谁家的孩子真的听话,长大后肯定有出息”
孩子虽小,但自尊心很强。 有时候,他们虽然没有当面表示厌恶,但内心对这种比较是非常抗拒的。 尤其是有些家长喜欢当众暴露孩子的缺点,把孩子的一些难堪的事情当成是难堪的事情。 说到钱,大家都知道,这样的笑话很容易对孩子造成伤害,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3. 亲戚给人的印象不好
有些亲戚很喜欢和孩子开玩笑。 每当过年他们聚在一起,都会忍不住调侃自己的孩子。 在大人的眼里,这些玩笑可能算不了什么,但很多孩子都觉得很抗拒。
比如有的亲戚会说,“你更喜欢哪一个?” 再者,我对这样的亲戚印象不好,即使长大了也不愿意和他们交往。


4、孩子性格内向
由于他们还没有涉足社会,他们与陌生人的接触较少。 很多孩子性格比较内向。 当他们与亲戚等相对陌生的人接触时,难免会有些克制。
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这个阶段的自我意识比较高,在人际交往中更加注重自己主动选择的朋友,而不是一些血亲,与朋友相处时可以放松, 相反,与亲人相处时,会更难放手,甚至会出现反抗的态度。

第5个回答  2022-06-17

1、“关心”的背后藏着势利与攀比

每到过年关于走亲戚的话题热议不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仅不愿意走亲访友,甚至连家都不愿意回。这背后最大的问题就是亲友的“关心”。

朋友小琴前几年每次过节回家都发愁很久,不是没钱回家,也不是没有体面的工作。相反,她工作体面,月入几万。但只要一提到回家,就要抑郁很久。年过三十还未结婚生子,在小琴的家乡这属于十分罕见的事情。因此只要一回家,上门来“关心”的七大姑八大姨纷纷而至。

更恐怖的是,有一次她正在穿衣服,隔壁三婶就带着媒婆上门,说给她看了一个不错的男人。“小琴啊,对方虽然离婚带娃,但有房有车,还不嫌弃你年龄大,以后不管你能不能生,起码有个孩子了。要学学你表妹,早结婚,早享福”。

“我三婶每次说这话的时候,眼睛都要斜视了!这哪里是为我好,分明是带着看笑话的意味。在她们心里,我就跟被人挑剩的桃子一样,有个人花5块钱买了,我就应该感恩戴德。”

类似于小琴三婶这样的亲戚不少见,带着他们的偏见来审视、批判后辈。如果大人做不好长辈,又怎么能要求小辈同他们亲密呢?

2、小家庭越来越独立

前段时间三刷了电视剧《知否知否》,里面的治家之道个人非常喜欢。有一段记忆很深刻,盛家祖母请来宫里的孔嬷嬷教孙女们学习礼仪规矩。但同父异母的姐妹之间,却在勾心斗角。

面对墨兰、如兰之间的摩擦,孔嬷嬷并不是只罚她们二人,而是连同没有犯错的明兰一起罚。孔嬷嬷这样对明兰说道:“我今日告诉你一个道理,一家子兄弟姐妹,同气连枝,共荣共损,即便你一个人没有错,但是你三个姐姐都错了,你没错也错。”

古时大家族的确是这样,一个人的言行举止代表着全族人,就连兄弟姐妹之间的排辈分,都是按照全家族的年龄来进行。因此,古时的家族中的亲缘关系非常紧密。

有网友说:“古代讲究同气连枝,互帮互助,一个子弟有出息了,可以提携后辈,渐渐的家族也跟着兴旺。现在不行了呀,现在这个社会,自己想过得有滋有味都费劲呢。”也许是因为经济能力,也许是因为其他,总之,小家庭越来越独立,不需要亲戚之间带来的那种“拉扯”关系了。

3、人口流动性变大

舅舅一家很早就搬到省城居住,从表哥开始,户口已经落在城市。平时上班,很少回去看外公外婆。只有老人过生日或者过年的时候,才会像“走亲戚”似的回去住一两天。

我们这一辈还好,但下一辈之间关系就比较陌生了。平时不见面,说话方式也不同,孩子们之间的关系很生疏。数据显示,中国开启加速城镇化进程后,有超6亿人口陆续从乡村迁移到城市,其中超过2亿人口实现跨省市居住流动。

可以预见,未来“断亲”是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