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爱,有条件OR无条件?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8
[别样生活,万卷书万里路]2018年10月10日,连续1000天阅读日志第364天。

心理学兴盛的这100多年,学界大师对于爱这个话题兴趣浓厚。几乎所有心理学界大师都不约而同抱持这样一个观念:母爱是无条件的。比如,心理学界被认为仅仅位居弗洛伊德之后的大师弗洛姆就曾在他那本关于爱的经典著作——《爱的艺术》中有过这样的表达:父爱是有条件的,而母爱,则是无条件的。没有任何别的理由,仅仅因为你是妈妈的孩子,"你因妈妈而来"这一点,你妈妈就会无条件爱你。

曾几何时,我也是此观念深刻的执行者和宣传者。直到最近,跟八岁的孩子一次次深度探讨何谓幸福何谓爱,苏格拉底式的提问法让我对这句话越来越打了个问号,真的有无条件的爱吗?难道任何情况下,作为母亲,我们都一定会全心全力爱那个因为我们而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生命吗?

我开始保持怀疑的态度。经过深度思考后,我觉得,这个问题真不是那么简单,不是能够那么斩钉截铁做出回答的。甚至,为什么现在很多人发出感慨说今天的孩子不懂感恩,只知索取不懂奉献。这,很可能跟我们对这句话的误解有关系。

我想追溯"无条件的爱"这句话的根源。但,似乎有点难度。我想,很可能这句话是来自于西方的婚礼誓词:我愿意她(他)成为我的妻子(丈夫),从今天开始相互拥有、相互扶持,无论是好是坏、富裕或贫穷、疾病还是健康,都彼此相爱、珍惜,直到死亡才能将我们分开。

这是爱情上的"无条件的爱"。也就是说,不管经济条件(富裕还是贫穷)、身体条件(疾病还是健康)这两个条件如何,都不能阻挡夫妇之间的爱。在这两个方面,夫妻之间的爱是无条件的。

但是,这个婚礼誓词有一个地方是很含糊的:无论是好是坏。这个好和坏究竟指的是哪一个方面呢?我又查了其他版本的婚礼誓词,发现是有这样说的:

综合以上两个不同版本的婚礼誓词,我们似乎可以这么推测:无论是好是坏,可以指的是环境或者境遇是好还是坏。

这么说来,在西方婚礼誓词上的"无条件的爱"指的应该是在这三个方面无条件:无论身体情况如何、经济状况如何、双方境遇如何。

但,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仅仅只有这三个方面吗?

很显然,这三个方面不能包罗万象。身体、经济、境遇,都指的是外部的东西、物质的东西。而每一个人活着,除了物质,还有精神的部分或者说灵魂的部分。而人之所以为万物之灵,"灵"应该就是在精神或灵魂的部分。

而精神上的部分,如果不契合不统一不协调不一致不同步了,夫妇是可以分开的。婚姻法也有规定,夫妻离婚,夫妻感情确实破裂是其中一条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标准。

所以,这么看来,爱情里是没有纯粹无条件的爱的。

那么,父母之爱尤其是母亲对孩子的爱呢?会不会有纯粹的没有任何条件的爱呢?

我认为,跟爱情类似,同样是否定答案。

作为母亲,我们确实都爱孩子。而且,不管孩子出生时是漂亮还是丑陋,健康还是残疾,面貌是否长的跟我们相像,聪明还是智商平平甚至天生智力低下,有可期许的未来、能让我们长面子赚更多钱让我们后半生过得更好还是相反,考试分数如何,是否听我们的话,是否成功……作为母亲,我们似乎都会爱那个因为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小生命。

从这一点来说,母爱确实有无条件的一面。

但是,就像我在前一篇文章中分享的,有些时候,哪怕是世间最高尚的爱——母爱,也会是有条件的。比如,如果我们面对一个不知道感恩不知道回报永远只是索取而没有爱从他那里回流的孩子,我们可能就会灰心,就会受挫,甚至会彻底失望。因为,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的爱,哪怕爱如潮水爱如大海,如果永远是单方面的流动,那么,终究会有干涸枯竭的一天。爱的水,必须是流动的,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一旦总是单方向的流动,爱的潮水也就成了一潭死水,最终的结局是成为干枯的情感的沙漠。

爱有它有条件的一面,还因为,就像任何硬币都必须有两面构成一样,爱也同样有另一面。那另一面,就是责任。我们接收爱,我们就必须承担由这份爱而来的责任。爱,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是人际之间流通的。那么,承担爱的责任,就是必须的。怎么承担?你也要付出爱,回报以爱。

在婚姻爱情里,作为两个成年人,大家彼此其实心知肚明,要想得到爱,首先要付出爱。否则,婚姻几乎一定解体。

问题出现在现在的家庭教育中,即父母尤其是母亲对孩子的爱之中。

现在的文章,育儿专家们总是强调,父母要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这本来无可厚非。但问题是,父母与未成年子女之间的爱,变成了单向流动的河流,变成了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的只有一个面的扭曲的畸形的爱。而哲学上早就讲到了,任何事物都有两个面,只有一个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君不见,多少中国式父母认为孩子的任务就是学习,所以,在中国,做家务的孩子寥寥无几。以至于中国的教育部曾经把让孩子做家务写进了行政法规中。其实,一个孩子沐浴在父母的爱之中成长,但,他作为人的责任,也是同步成长的。所以,什么年龄可以做什么家务就是他作为人必须承担的责任。这乃天经地义的事情。但,由于爱,由于对无条件的爱的误解,我们不让孩子做家务。

君不见,我们的孩子,沐浴在父母亲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众多亲人的爱河里长大,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他们大胆地毫无顾忌地接受爱,却忘记了爱是需要双向流动的。

前几天,看到一篇文章。一个妈妈得知自己患了癌症,准备去医院做手术。出发前,陪同的家人问这个家里那个22岁大学已经毕业的女儿是不是陪同妈妈一起去医院,这姑娘回答:我去干什么呢?我又不是医生。接着,女儿又问:妈妈,你们都去医院了,我今天中午吃什么?等他们到了医院,这姑娘打几个电话,不是问妈妈的检查情况,而是问她的中餐问题。

这篇文章,是这个姑娘的小姨写的。她义愤填膺,为她的姐姐悲叹:身体的病痛倒是其次,更重要的是心灵上的悲哀。

而我却在想,究竟是谁创造出了一个这样的自私自利的可怖的冷血动物?眼睛里没有任何他人、哪怕这个人是自己得了癌症的母亲。对,责任当然是社会、家庭、学校多种因素造成。但主导因素,当然还是家庭。换句话说,是这样的父亲母亲造成的这样的孩子,怪不了别人。毕竟,孩子出生时是一张纯粹的白纸,家庭才是一个人成长最重要的环境,父母是孩子第一任也是终身的最重要的老师。

记得前段时间,我写了一篇论述让孩子做家务的文章,那些比我年长的孩子已经长大成人的朋友们纷纷感慨,现在的孩子太不知感恩,现在的社会问题太大了。我没有说太多,但我想跟他们分享,如果我们的孩子这样了,那先不要怪责整个社会,而是要反思到我们自己头上来。

当然,话说回来,作为母亲,我们在付出爱的时候,必须把自己的期望值降低。并不是指望自己付出多少就要回收多少。那样,爱就成了一笔交易,这样的爱,就变成了一种以爱之名的控制而不是真正的爱了。正像从古到今无数的人常说养儿防老,父母年轻时养儿女,父母年老时儿女就必须恭顺孝顺父母,这是伦理,可这也让孩子承受巨大的压力。正像无数家长时常挂在嘴上的:你必须听话,你如果不听妈妈的话,我就不爱你了;你要考得好,如果成绩太差,我就不爱你了:你必须乖乖的,否则,妈妈就不喜欢你了。甚至,你必须成功,必须出人头地,否则,父母就不爱你了……但凡以上种种打着"爱"的名义施行的,都不是真正的"爱",不过是控制,是枷锁,是对弱小的孩子的威胁和恐吓,是对神圣的母爱的委屈……

最后,我想总结今天的主要观点:爱,不管是什么样的爱,都不会是完全百分百无条件的。作为家长,我们千万不要被"要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这句话误导,对它发生理解错误,以至于让我们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剑走偏锋。那样的错误,一旦铸成,似乎就没有更改的机会了。毕竟,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

爱,必须双向流动;爱,意味着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