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质名人的简介哪有?

简单明了,最少10个

第1个回答  2013-09-19
1、
世界著名地质学家 冯志强
冯志强 男,1935年出生,河南汤阴人。曾用名冯汉卿。中共党员, 195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地质系,1984-1985年美国夏威夷地球物理研究所进修。曾任地矿部南海地质调查指挥部副总工程师、副指挥,地质调查局副局长,联合国援华 CPR/85/O44项目国家项目主任,中国海洋地质学会理事,广东石油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研究会理事,海洋地质灾害研究会及南海石油开发环境研究会副主任委员等职。现任国土资源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教授级高工及高级技术顾问、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兼职教授,第四届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贴。50年代参加我国西部地质调查,参与发现冷湖油田,获"青海省先进个人"荣誉称号。1955-1963年,在我国青藏高原区从事石油勘查及地质研究,参与发现柴达木盆地冷湖油田; 1958年主持昆仑山东段的综合地质研究与找矿; 1959年率"共青团地质分队"完成了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唐古拉山区的路线地质填图; 60年代转入海洋地质调查,主要从事石油地质和海洋地质调查研究工作,是南海珠江口大型含油气盆地的主要发现人之一;主持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合作,首次在我国海域开展1:20万区域海底不稳定性调查研究,开拓了我国海洋灾害地质及工程地质调查研究新领域。1964年调入地质部南京海洋地质研究所,参与渤海、黄海及苏南石油地质研究。1970年随所南迁广东后,参与组织北部湾海区油气勘查,为该区首钻见油提供了基础资料。1975年主持南海北部调查资料的综合研究,发现确定和命名了珠江口盆地这一大型油气区,划分了构造单元,参与组织了高产油井的首次突破,该盆地现已成为我国海上主要产油区。1985-1992年领导联合国援华项目,首次在南海开展1:20万海洋工程地质调查,开拓了我国海洋调查的新领域80年代以来,个人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一、三等奖,地矿部找矿特等奖记一等功,地质勘查成果一等奖及李四光地质科学奖。编写勘查调研报告30余份,发表论文20多篇,组织国际技术会议2次,出版专著及论文集3部。代表作有“珠江口盆地的构造演化与南海之形成”、“南海北部地质灾害及海底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和“Geology and GeoPhysics of Continental Margins”
2、杨遵仪教授(1908.10— ),男,广东揭阳人,中共党员,九三学社社员,1939年任教授,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博士生导师,著名的古生物学家。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地学系,1939年获美国耶鲁大学理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地质学特别是地层学和古生物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执教于中山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地质学院。历任中山大学地质系主任兼两广地质调查所所长,北京地质学院副总务长,专修科主任,水文系、石油系、地质测量及找矿系、地质系主任;中国古生物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地质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地质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科学通报》、《古生物学报》的编委,《地质学报》、《地层古生物论文集》的副主编和《Stratigraphy and Paleontology of China》 的主编;九三学社中央顾问;美洲地质学会终身荣誉会员,美国耶鲁大学Sigmay Xi荣誉会员;国际地科联地层委员会冈瓦纳地层分会委员。
第2个回答  2013-09-19
搜索一下“李四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