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计划怎么写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1-24
6年级语文学习计划范文一:
  六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即将开始,为使教学工作能顺利开展,也为了及时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拟定本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及学情分析
  我班本学期共有学生25人,其中男同学16人,女同学9人,其中有1人三残儿童。通过上学年的教育教学,我班大多数同学的学习兴趣有了较大的提高,班级纪律有了很大的改善,多数的同学上进心更强了,语文基础知识也有了一定的提升,但仍有少数同学学习积极性不高,没有自觉学习的习惯,留下了遗憾。希望通过本学期的努力,争取把我班的语文教学提高到一定的高度。
  二、教材基本结构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心灵之歌,珍爱我们的家园,初识鲁迅,轻叩诗歌的大门,人与动物,艺术的魅力。
  本册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二组 祖国在我心中 和第六组 轻叩诗歌的大门 。其中, 轻叩诗歌的大门 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 活动建议 和 阅读材料 两大部分。
  除去第六组,共有课文二十八篇,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各十四篇。这七组教材,每组由 导语 课例 口语交际〃习作 回顾〃拓展 四部分组成。课例包括四篇课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两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 资料袋 或 阅读链接 。全册安排 资料袋 三次,安排 阅读链接 两次。 口语交际〃习作 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 回顾〃拓展 由三个栏目组成, 交流平台 日积月累 是固定栏目,另有 展示台 成语故事 课外书屋 趣味语文 穿插安排,其中, 趣味语文 成语故事 课外书屋 各安排了两次, 展示台 安排了一次。
  三、教材分析
  (一)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目标,有的是一以贯之的,如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前面的学段提出了,后面的学段要贯彻始终;有的可以分出层次,如,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方面的目标,是环环相扣、螺旋上升的,前面的学习为后面的学习作准备,后面的学习是前面学习的深化和发展。
  另外,重视 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设臵了关于爱国主义( 祖国在我心中 专题)、关爱他人( 心灵之歌 专题)、环境保护( 珍爱我们的家园 专题)、艺术情操( 艺术的魅力 专题)等方面的专题。
  (二)加强整合,使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教材继续按专题分组编写,注意加强整合。每一个专题从导语到课后思考题,从 口语交际〃习作 到 回顾〃拓展 ,各个部分都力求从内容和形式上凸显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前面有布臵,中间有练习、应用,后面有总结、拓展,整组教材乃至于全册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与五年级教材相同,本册各专题的导语(第六组除外)分为两个自然段,激发学习兴趣、点明学习专题,提示语文学习重点、明确读写训练点。精读课文后有练习题,从课文自身特点出发,结合专题学习重点精心编写。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承上启下,提示学习要求和方法,体现由精读到略读的阅读训练过程。 口语交际〃习作 的话题和内容大多与单元主题相关, 回顾〃拓展 中的交流平台与导语呼应,为学生总结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提供平台。
  教材在编排上注意情感、态度与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与语文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培养融为一体。
  (三)加强导学功能,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本册教材,在编写时既考虑有利于教师的教,又考虑有利于学生的学,努力使教科书既成为教师的 教本 ,又成为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 学本 。主要体现在:一是导语提示单元学习内容;二是精读课文的课后题,略读课文前的连接语,注意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和独立思考;三是每组课文后的 词语盘点 便于学生自查自测;四是 回顾〃拓展 中的 交流平台 为学生讨论问题、交流认识提供了平台。
  (四) 口语交际〃习作 的编排,加强指导,明确要求
  延续五年级教材的编写思路,本册中 口语交际〃习作 依然单列。编排形式亦比较灵活,有先说后写的,有先写后说的,有把两部分内容合在一起的,也有分开的。教材中的提示性文字,注意提供多个角度,拓宽话题范围,增加选择性,为学生回归常态进行口语交际、自主进行习作,留有较大的创造空间。
  口语交际话题方面,有与专题内容相关的,也有意识地安排了指向技能的。与专题内容相关的,如, 珍惜资源 身边的艺术 ;与口语交际技能相关的,如,演讲、辩论、朗诵、劝阻。
  习作的编排注意兼顾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也安排了一定数量的应用文。记实作文主要安排在第三组、第五组、第八组,分别是 体现人们相互关爱的事情 用一两件事介绍小伙伴 学习艺术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和感受 或写 一件艺术品 、 一次艺术欣赏活动 。想象作文有:第一组,把自己想象成大自然中的一员或听音响讲想象到的、感受到的;第四组,借助漫画写感受或编故事;第五组,根据材料扩写;第七组,根据图片报道写故事。应用文分别安排了写演讲稿或,写建议书以及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教材中的提示性文字,首先,对口语交际和习作内容给予提示、指导,或从生活实际谈起或从情境引入,注意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另一方面,教材根据阶段性目标,注意明确要求。具体地说:第一组结合本专题的读写点,突出了写 感受 的要求;第二组安排了综合性学习,提出 运用搜集到的资料 ,可以看作是学习方法的提示,也可以看作是学习要求。如果写,要表达 真情实感 ;第三组,写 体现人们相互关爱的事情 ,对于 真情 感动 关爱 等主题的习作,前面有几册教材曾做过安排,本册教材就这类主题,要求学生关注事情发生的环境,当时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侧重点不同,难度相应地有了提高;第四组的看图作文,明确要求写出 理解和感受 ;第五组的扩写,要求把事情的经过 写清楚、写具体 ;第七组的根据图片报道习作,要求想象合理,内容具体,感情真实;第八组则提示学习运用课文表达感受的方法。
  (五)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本册教材安排两次综合性学习,一次是在 祖国在我心中 专题中,与课文的学习同步进行,要求学生开展调查访问、搜集资料等活动,交流收获和展示成果。
  另一次安排在第六组,是一次大的综合性学习── 轻叩诗歌的大门 。这次综合性学习,首先,在导语中提出学习任务──以 了解诗歌 为主题,开展搜集诗歌、欣赏诗歌、朗诵诗歌等活动。而后分成两大板块── 诗海拾贝 与诗同行 ,按两个阶段开展综合性学习。教材在这两大板块中,分别提出活动建议,提供若干必读材料。第一个板块引导学生搜集诗歌并进行整理、欣赏;第二个板块引导学生动手写诗、开诗歌朗诵会、编诗集和进行诗歌知识竞赛。最后,提出写一个简单的活动总结。综合性学习的编写,把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整个学习活动中。除了学习专题和必读材料要予以落实以外,学习的具体内容、方式、方法,学习成果的呈现方式等等,师生有相当大的自主权。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特别是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六)加强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语文学习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教材注意把语文学习引向生活,拓宽语文学习的途径。首先表现在精心编排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其次表现在:一是引导学生用生活中的实例,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如,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的重点语句,结合生活实际交流读了课文后的感想。二是从生活的实际需要中提炼 口语交际〃习作 的话题,小练笔、选做题的安排也注意引向生活。三是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课外阅读, 课外书屋 中重点推荐了《绿山墙的安妮》和《我的野生动物朋友》,引导学生读整本的书。这样的编排,拓宽了语文学习的渠道,加强了课内外语文学习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