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大雁塔四字词语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07

1.为大雁塔写一篇导游词四百字

各位游客:到西安游览时,您一定想去看看大雁塔二这座唐代古塔是古城西安的独特标志,古人曾留下“驱山晚照光明显,雁塔晨钟在城南”的诗句。

作为关中八景之一的大雁塔高高耸立在西安市南郊慈恩寺内,市中心约4公里,是我国的佛教名塔之一。大雁塔前身是著名的慈恩寺。

慈恩寺初名无漏寺,到了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高宗李治做太子时,为追念死去的母亲长孙皇后的恩德,下令在长安晋昌坊建造寺院,敕赐“慈恩”。它北面正对大明宫含元殿,占地26570平方米,周边风景优美,为唐都长安最宏伟、最壮观之佛教寺院。

下面,请大家随我一起走进慈恩寺和大雁塔游览一番。各位游客,慈恩寺是皇家主持建造的寺院,具有其他寺院望尘莫及的显赫地位和宏大规模。

这座寺院当年由13座庭院组成,面积达34O亩,是现在寺院面积的7倍。其建筑富丽堂皇,装饰华丽富贵。

慈恩寺现有面积32314平方米,约合48.5亩。我们先来看寺院山门前这对威武的石狮子。

说来也怪,一般外域传入我国的东西,总是先传入实物,而后才有根据实物创作的艺术品。而狮子落户我国,却例外地先传人狮子石刻艺术品,而后才有真狮子的出现。

大家知道狮子是在东汉年间由波斯引入我国的,石狮子则是与佛教同时在两汉之际已自印度传入我国。狮子有护法避邪的作用,佛教认为“佛为人中狮子”,所以佛台前常刻有狮子,称护法狮子。

慈恩寺大门口,有4尊石狮对称地雄踞左右,里边靠近大门的两尊,不清楚雕造于何年何时。东侧是雄狮,在戏弄脚下绣球。

西侧是雌狮,脚边有一对小狮,称为母子狮。看来这些狮子也按照人们的习惯,以男左女右的序列摆放了。

靠外边的两尊狮子,东侧一尊是清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雕造,西侧一尊是民国19年(公元1930年)雕造。这两对石狮高度在1.7米以上,每尊重量至少也在250公斤以上。

奇怪的是这两尊八面威风石制实心的庞然大物,即使用手轻轻地拍打,也会发出似铜非钢的金属声,清脆悦耳,十分动听。各位游客,您能猜出这是什么原因吗?走进寺院是两座小楼,东边是钟楼,里边悬挂有明代嘉靖年间铸造的一口铁钟,重15吨。

西边是鼓楼,楼里存有一面大鼓。长久以来,人们都把“雁塔晨钟'作为关中八景之一,广为流传。

但以往人们都以为“雁塔晨钟”是指西安小雁塔的钟,其实此景指的是大雁塔,因为大雁塔这口钟重3万斤,是在大慈恩寺内于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十月铸造的,比小雁塔那口钟搬入寺内的时间早100多年,上面还铸有“雁塔晨钟”铭文。众所周知,一般寺庙都有大雄宝殿,慈恩寺也一样。

它的大雄宝殿位于寺院中心高台上,初建于明天顺二年(公元1458年)至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曾予大修。大殿上面三座塑像是释迎牟尼三身像。

中间的叫法身像,西边的叫报身像,东边的叫应身像。释迎牟尼为佛教始祖,原是古印度迎毗罗卫国的王子,生于公元前565年,死于公元前486年,大约与孔子同时代。

三身佛东侧立有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迎叶;西侧立有其堂弟阿难,他待从释迦牟尼25年,也是十大弟子之一。两侧是十八罗汉和玄奘塑像。

大雄宝殿后是藏经楼,存有《藏文大藏经》等重要经典。楼下是讲堂,为佛教徒讲经说法之处,供奉阿弥陀佛铜像一尊,高1米多。

殿内珍藏玄奘亲手供奉的佛座一件,还有唐代青响石四大天王像座一块。此石为蓝田玉山所产青石,敲之锵锵有声,清脆悦耳。

各位游客,我们走出藏经楼,就能看到壮观雄伟的大雁塔。看到这座唐代建筑,你们一定会又感叹又好奇吧?首先一个问题就是此塔为何要以大雁命名呢?按照印度佛教传说,当初佛教有大乘与小乘两派,小乘佛教不忌荤腥。

有一天,正是菩萨布施日,一座小乘寺院的和尚却买不到肉下饭。这时天空中一群大雁飞过,一个和尚望着雁群自言自语:“今日增房无肉吃,大慈大悲的菩萨一定不会忘记这是什么日子。”

话音未落,领头的大雁便折翅坠地。于是全寺和尚大惊失色,认为这定是菩萨显灵。

他们就在大雁坠地处建造石塔,并戒绝荤腥,改信大乘佛教。因此,佛塔又称大雁塔。

到了大雁塔,人们自然会想起唐代名僧玄奘,他是慈恩寺内的第一任住持方丈。相传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著名高僧玄奘大师为安置他从西域带回来的经书、佛像、舍利,奏请高宗允许,在慈恩寺西院,敕建了大雁塔。

当年三月动工,玄奘亲自监造,一年建成。各位游客,大家一定看过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及据此改编的同名电视连续剧,那么《西游记》里的唐僧是否就是唐代这位著名和尚玄奘呢?玄奘法师俗姓陈,13岁在洛阳出家为增,勤奋好学,在国内各地访师问学后,决意到佛教发源地印度去探索佛教的精蕴。

玄奘于唐贞观三年(公元629年)从长安出发,沿着丝绸之路,穿越上天飞鸟、下无走兽的戈壁沙漠,西行直至天竺,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学成后返回长安,历时17年,行程5万公里,经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取回佛经657部,并在印度获得极高地位,备受尊崇。回国后,在唐皇室的支持下,他集中各地博学高僧,组成规模空前的佛经译物场,并亲自任译。

2.描写大雁塔的诗句

早在寺塔建成初期,时为太子的李治就率百官亲临赋诗,当上皇帝后,又亲谒慈恩寺赋诗一首:“日宫开万仞,月殿耸千寻。花盖飞团影,幡虹曳曲阴……”唐中宗时,专置修文馆,招纳文人雅士,往往随驾游宴。其中每年九月九重阳节,皇帝都要亲临慈恩寺登高远眺,吟诗作赋。学士们则纷纷唱和,曾被编辑为四十卷诗集,广为传诵,雁塔诗会一时蔚然成风。天宝十一年(752年)秋,杜甫与岑参、高适、薛据、储光羲相约同登大雁塔,凭栏远眺触景生情,每人赋五言长诗一首,流传千古不衰,今大雁塔六层悬挂有这些诗会佳作。

《谒大慈恩寺》-“日宫开万仞,月殿耸千寻。华盖飞团影,幡红曳曲阴。绮霞遥笼帐,丛珠细网林。寥阔烟云表,超然物外心。”(李治,唐高宗皇帝)

《九月九上幸慈恩寺登浮屠群臣上菊花酒》-“帝里重阳节,香园万乘来。却邪萸入佩,献寿菊传杯。塔类承天涌,门疑待佛开。睿词悬日月,长得仰昭回。”(上官婉儿)

《奉和九日登慈恩寺浮屠应制》-“凤辇乘朝霁,鹦林对晚秋。天文贝叶写,圣泽菊花浮。塔似神功造,龛疑佛影留。幸陪清汉跸,欣奉净居游。”(李适,字子至)

《题慈恩寺塔》-“十层突兀在虚空,四十门开面面风。却怪鸟飞平地上,自惊人语半天中。回梯暗踏如穿洞,绝顶初攀似出笼。落日凤城佳气合,满城春树雨蒙蒙”(章八元,唐代宗大历六年进士)

《礼慈恩寺题诗》-“玄奘译经垂千秋,慈恩古刹闻九州。雁塔巍然立大地,曲江陂头流饮酒”(吕大防,北宋进士)

《登慈恩寺雁塔怀汴京》-“四面八方风韵悠,南山秦岭竟深秋。紫微星隐将临顶,黄菊花开未解释。叠叠燕台迷蓟羯,层层雁塔却幽州。汴梁已有兴邦志,为爱东楼难得收”(蔡榷,北宋举进士)

《秋夜登慈恩寺塔》-“河汉西流秋夜长,登临高塔思茫茫。谁将笛怨吹衰柳,况复砧声杂细螀。太液光浮龙塞月,曲江寒带雁门霜。愁来此际知多少,思妇羁人总断肠。”(秦定远,清朝人)

《慈恩寺上雁塔》-“忆从初地擅名扬,阅劫来游竟渺茫。韦曲花深愁暮雨,终南山古易斜阳。高、张、岑、杜诗篇冷,天宝开元岁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337623439月荒。莫笑众贤名易朽,塔前杯水已沧桑。”(洪亮吉,清进士)

3.写大雁塔的诗词

《谒大慈恩寺》-“日宫开万仞,月殿耸千寻。华盖飞团影,幡红曳曲阴。绮霞遥笼帐,丛珠细网林。寥阔烟云表,超然物外心。”(李治,唐高宗皇帝)

《九月九上幸慈恩寺登浮屠群臣上菊花酒》-“帝里重阳节,香园万乘来。却邪萸入佩,献寿菊传杯。塔类承天涌,门疑待佛开。睿词悬日月,长得仰昭回。”(上官婉儿)

《奉和九日登慈恩寺浮屠应制》-“凤辇乘朝霁,鹦林对晚秋。天文贝叶写,圣泽菊花浮。塔似神功造,龛疑佛影留。幸陪清汉跸,欣奉净居游。”(李适,字子至)

《题慈恩寺塔》-“十层突兀在虚空,四十门开面面风。却怪鸟飞平地上,自惊人语半天中。回梯暗踏如穿洞,绝顶初攀似出笼。落日凤城佳气合,满城春树雨蒙蒙”(章八元,唐代宗大历六年进士)

《礼慈恩寺题诗》-“玄奘译经垂千秋,慈恩古刹闻九州。雁塔巍然立大地,曲江陂头流饮酒”(吕大防,北宋进士)

《登慈恩寺雁塔怀汴京》-“四面八方风韵悠,南山秦岭竟深秋。紫微星隐将临顶,黄菊花开未解释。叠叠燕台迷蓟羯,层层雁塔却幽州。汴梁已有兴邦志,为爱东楼难得收”(蔡榷,北宋举进士)

《秋夜登慈恩寺塔》-“河汉西流秋夜长,登临高塔思茫茫。谁将笛怨吹衰柳,况复砧声杂细螀。太液光浮龙塞月,曲江寒带雁门霜。愁来此际知多少,思妇羁人总断肠。”(秦定远,清朝人)

《慈恩寺上雁塔》-“忆从初地擅名扬,阅劫来游竟渺茫。韦曲花深愁暮雨,终南山古易斜阳。高、张、岑、杜诗篇冷,天宝开元岁月荒。莫笑众贤名易朽,塔前杯水已沧桑。”(洪亮吉,清进士)

水调歌头•庚戌中秋晚登雁塔看月出》-“扶醉问明月,更上最高层。一年今夕偏好,毕竟是何情。说甚长安远近,曾与九霄多榜,万里共光明。宫阙水晶域,天地玉壶冰。秦山影,泾渭色,眼前清。惟有霜砧画角,犹向耳边惊。子弟梨园白发,姊妹昭阳飞燕,歌舞尽无声。几照马韦嵬驿;不独汉家营。”(张伯驹,字丛碧。任《词学》编委)

《咏慈恩寺雁塔》-“凌空雁塔耸云霄,设计匠工何巧雕。俯瞰平岗山海阔,仰瞻秦岭路迢遥。塔门吞吐天边月,古刹钟声云外飘。历代名人留雅句,慈恩幽广系难描。”(蔡多辉,龙江社词长)

《登大雁塔》-“一层双折一层天,古塔登临历九旋。雁落雁飞怀故土,客来客往仰先贤。攀高试学擎云手,摩顶呤成揽月篇。千载题名留胜迹,朝凝霞彩暮笼烟”;“绝顶凭凌纵目观,万千景象绕西安。金城隐隐旌旗动,兵俑森森剑气寒。绿映咸阳连渭水,云连秦岭卷函关。骊山秀色垂华盖,今古风流任赏看。”(陶绍景,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咏西安大雁塔》-“谁将彩笔插重霄,雁字书空气自豪。历经沧桑仍未老,饱经风雨亦堪骄。七层磊落奇特,八面摩空不动摇。多少骚人同墨客,争留题咏到今朝。”;“登临曾上最高层,北望长安脚下横。报晓钟楼犹壮丽,护城雉堞尚峥嵘。未央宫殿知何处?历代碑林负盛名。文治武功宜不朽,开来尤应奋飞腾。”(闻楚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4.描写大雁塔的作文360字

'大雁塔'大家一听这个词,一定会想到陕西西安大雁塔吧。没错!我今天就介绍介绍我们陕西的大雁塔,看看你对他了解有多少?

大雁塔又名大慈恩寺塔,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郊大慈恩寺内。因坐落在慈恩寺西院内,大雁塔原称慈恩寺西院浮屠(浮屠即塔的意思)。是中国唐朝佛教建筑艺术杰作。

大雁塔始建于公元652年(唐高宗永徽三年)。玄奘法师为供奉从印度带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经典,在慈恩寺的西塔院建起一座五层砖塔。在武则天长安年间重建。后来又经过多次修整。大雁塔在唐代就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因而留有大量文人雅士的题记,仅明、清朝时期的题名碑就有二百余通。

大雁塔是楼阁式砖塔,塔通高64.5米,塔身为七层,塔体呈方形锥体,由仿木结构形成开间,由下而上按比例递减,塔内有木梯可盘登而上。每层的四面各有一个拱券门洞,可以凭栏远眺。整个建筑气魄宏大,造型简洁稳重,比例协调适度,格调庄严古朴,是保存比较完好的楼阁式塔。塔内装有楼梯,供人登临,可俯视西安古城。

大雁塔是西安市的标志性建筑和著名古迹,是古城西安的象征。西安市徽中央所绘制的便是这座著名古塔。

5.赞美大雁塔的诗句

《咏慈恩寺雁塔》-“凌空雁塔耸云霄,设计匠工何巧雕。俯瞰平岗山海阔,仰瞻秦岭路迢遥。塔门吞吐天边月,古刹钟声云外飘。历代名人留雅句,慈恩幽广系难描。”(蔡多辉,龙江社词长)

《登大雁塔》-“一层双折一层天,古塔登临历九旋。雁落雁飞怀故土,客来客往仰先贤。攀高试学擎云手,摩顶呤成揽月篇。千载题名留胜迹,朝凝霞彩暮笼烟”;“绝顶凭凌纵目观,万千景象绕西安。金城隐隐旌旗动,兵俑森森剑气寒。绿映咸阳连渭水,云连秦岭卷函关。骊山秀色垂华盖,今古风流任赏看。”(陶绍景,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咏西安大雁塔》-“谁将彩笔插重霄,雁字书空气自豪。历经沧桑仍未老,饱经风雨亦堪骄。七层磊落奇特,八面摩空不动摇。多少骚人同墨客,争留题咏到今朝。”;“登临曾上最高层,北望长安脚下横。报晓钟楼犹壮丽,护城雉堞尚峥嵘。未央宫殿知何处?历代碑林负盛名。文治武功宜不朽,开来尤应奋飞腾。”(闻楚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谒大慈恩寺》-“日宫开万仞,月殿耸千寻。华盖飞团影,幡红曳曲阴。绮霞遥笼帐,丛珠细网林。寥阔烟云表,超然物外心。”(李治,唐高宗皇帝)

《九月九上幸慈恩寺登浮屠群臣上菊花酒》-“帝里重阳节,香园万乘来。却邪萸入佩,献寿菊传杯。塔类承天涌,门疑待佛开。睿词悬日月,长得仰昭回。”(上官婉儿)

《奉和九日登慈恩寺浮屠应制》-“凤辇乘朝霁,鹦林对晚秋。天文贝叶写,圣泽菊花浮。塔似神功造,龛疑佛影留。幸陪清汉跸,欣奉净居游。”(李适,字子至)

《题慈恩寺塔》-“十层突兀在虚空,四十门开面面风。却怪鸟飞平地上,自惊人语半天中。回梯暗踏如穿洞,绝顶初攀似出笼。落日凤城佳气合,满城春树雨蒙蒙”(章八元,唐代宗大历六年进士)

《礼慈恩寺题诗》-“玄奘译经垂千秋,慈恩古刹闻九州。雁塔巍然立大地,曲江陂头流饮酒”(吕大防,北宋进士)

《登慈恩寺雁塔怀汴京》-“四面八方风韵悠,南山秦岭竟深秋。紫微星隐将临顶,黄菊花开未解释。叠叠燕台迷蓟羯,层层雁塔却幽州。汴梁已有兴邦志,为爱东楼难得收”(蔡榷,北宋举进士)

《秋夜登慈恩寺塔》-“河汉西流秋夜长,登临高塔思茫茫。谁将笛怨吹衰柳,况复砧声杂细螀。太液光浮龙塞月,曲江寒带雁门霜。愁来此际知多少,思妇羁人总断肠。”(秦定远,清朝人)

《慈恩寺上雁塔》-“忆从初地擅名扬,阅劫来游竟渺茫。韦曲花深愁暮雨,终南山古易斜阳。高、张、岑、杜诗篇冷,天宝开元岁月荒。莫笑众贤名易朽,塔前杯水已沧桑。”(洪亮吉,清进士)

水调歌头•庚戌中秋晚登雁塔看月出》-“扶醉问明月,更上最高层。一年今夕偏好,毕竟是何情。说甚长安远近,曾与九霄多榜,万里共光明。宫阙水晶域,天地玉壶冰。秦山影,泾渭色,眼前清。惟有霜砧画角,犹向耳边惊。子弟梨园白发,姊妹昭阳飞燕,歌舞尽无声。几照马韦嵬驿;不独汉家营。”(张伯驹,字丛碧。任《词学》编委)

6.西安大雁塔解说词

大雁塔又名大慈恩寺塔,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南郊大慈恩寺内。

因坐落在慈恩寺西院内,大雁塔原称慈恩寺西院浮屠(浮屠即塔的意思)。是中国唐朝佛教建筑艺术杰作。

大雁塔,又名大慈恩寺塔大雁塔始建于公元652年(唐高宗永徽三年)。玄奘法师为供奉从印度带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经典,在慈恩寺的西塔院建起一座五层砖塔。

在武则天长安年间重建。后来又经过多次修整。

大雁塔在唐代就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因而留有大量文人雅士的题记,仅明、清朝时期的题名碑就有二百余通。 大雁塔是楼阁式砖塔,塔通高64.5米,塔身为七层,塔体呈方形锥体,由仿木结构形成开间,由下而上按比例递减,塔内有木梯可盘登而上。

每层的四面各有一个拱券门洞,可以凭栏远眺。整个建筑气魄宏大,造型简洁稳重,比例协调适度,格调庄严古朴,是保存比较完好的楼阁式塔。

塔内装有楼梯,供人登临,可俯视西安古城。 大雁塔是西安市的标志性建筑和著名古迹,是古城西安的象征。

西安市徽中央所绘制的便是这座著名古塔。 [编辑本段]建筑历史 大雁塔所在的大慈恩寺是唐代高僧玄奘专门从事译经和藏经之处。

玄奘法师从天竺取回佛经,曾在慈恩寺主持寺务,以“恐人代不常,经本散失,兼防火难”并妥善安置经像舍利为由,拟于慈恩寺正门外造石塔一座,遂于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三月附图表上奏。唐高宗由于玄奘所规划浮图总高三十丈,以工程浩大难以成就,又不愿法师辛劳为由,恩准朝廷资助在寺西院建五层砖塔。

此塔名雁塔,由于后来在长安荐福寺内修建了一座较小的雁塔,慈恩寺塔叫作大雁塔,荐福寺塔叫作小雁塔,一直流传至今。大雁塔仿西域窣堵坡形制,砖面土心,不可攀登,每层皆存舍利。

玄奘法师亲自主持建塔,历时两年建成。因转表土心,风雨剥蚀,五十余年后塔身逐渐塌损。

武则天长安年间(公元701年—704年),女皇武则天和王公贵族,施钱在原址上重新建造,新建为七层青砖塔(另一说,公元704年大雁塔改建成,塔增高至10层。公元931年,五代时后唐时期对大雁塔进行改建,降至七层)。

唐末以后,慈恩寺寺院屡遭兵火,殿宇焚毁,只有大雁塔独存。 公元931年(五代后唐长兴二年)对大雁塔再次修葺。

后来西安地区发生了几次大地震,大雁塔的塔顶震落,塔身震裂。 公元1604年(明朝万历二十三年)在维持了唐代塔体的基本造型上,在其外表完整的砌上了60厘米厚的包层,使其造型比以前更宽大,即是现今所见的大雁塔造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雁塔于1961年国务院颁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4年大雁塔经过一次整修,基本保持了原来的风貌。

[编辑本段]建筑构造 大雁塔塔基与塔身大雁塔是砖仿木结构的四方形楼阁式砖塔,由塔基、塔身、塔刹组成,现通高为64.517米。塔基高4.2米,南北约48.7米,东西45.7米;塔体呈方锥形,平面呈正方形,底边长为25.5米,塔身高59.9米,塔刹高4.87米。

塔体各层均以青砖模仿唐代建筑砌檐柱、斗拱、栏额、檀枋、檐椽、飞椽等仿木结构,磨砖对缝砌成,结构严整,磨砖对缝坚固异常。塔身各层壁面都用砖砌扁柱和阑额,柱的上部施有大斗,在每层四面的正中各开辟一个砖拱券门洞。

塔内的平面也呈方形,各层均有楼板,设置扶梯,可盘旋而上至塔顶。一层二层多起方柱隔为九开间,三四层为七开间,五六七八层为五开间。

塔上陈列有佛舍利子、佛足石刻、唐僧取经足迹石刻等。 塔的底层四面皆有石门,门桅上均有精美的线刻佛像,西门楣为阿弥陀佛说法图,图中刻有富丽堂皇的殿堂。

画面布局严谨,线条遒劲流畅,传为唐代画家阎立本的手笔。底层南门洞两侧镶嵌着唐代书法家褚遂良所书,唐太宗李世民所撰《大唐三藏圣教序》和唐高宗李治所撰《述三藏圣教序记》两通石碑,具有很高艺术价值,人称“二圣三绝碑”。

大雁塔地宫 2008年5月,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所长王亚荣表示,和陕西法门寺宝塔下有地宫一样,西安大雁塔下可能也藏有千年地宫。由此推测玄奘自印度取经归来后,所带回的珍宝有可能藏于大雁塔下的地宫内。

据史料记载,唐贞观十九年,玄奘从印度取经归来后,带回大量佛舍利、上百部贝叶梵文真经及八尊金银佛像。为了供奉和珍藏带回的佛经、金银佛像、舍利等宝物,经朝廷批准,玄奘亲自主持建造了大雁塔。

但直到现在,玄奘所带回的珍宝到底珍藏在哪里,却无人知晓。 王亚荣认为,古塔地下一般情况下都有地宫,和法门寺宝塔下有地宫一样,大雁塔地下肯定也藏有地宫,只是大雁塔地宫尚未发掘而已。

由此推测,大雁塔下的地宫里极有可能藏有玄奘当初带回的佛教珍宝。 西安大雁塔保管所所长解守涛介绍,2007年有关部门曾对大雁塔的内部结构进行探测,探地雷达曾经探测出大雁塔地下有空洞,这些空洞应该就是大雁塔的地宫。

[编辑本段]文物保护 可以看出大雁塔塔身倾斜大雁塔由于人为破坏,加之自身结构等问题,在公元1719年就发现塔身倾斜。导致古塔倾斜主要原因为:一、古塔的基础处理不太均匀以及古塔的防水、排水不畅等;二、长期以来,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大雁塔周边过量开采地下水,使承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