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呢?父母须知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11

如何与子女进行交流,已成为现代父母必修的一门课程。其实,要想实现现代父母的这一心愿也不是什么困难的问题,只要努力成为孩子的知心父母,注重与孩子沟通,就不是什么难事。

如何才能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呢?前提就要努力去做孩子的知心父母。孩子也有自己的思想,但是由于年龄尚小不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而情绪又会直接影响他们的行为。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行为的正确与否。

所以说,父母必须去了解孩子的情绪,遇到不正确的情绪时要给予正确的指导。了解孩子的情绪,才是与孩子沟通的第一步。

有些父母还没有掌握正确的沟通方式时,就想去了解孩子的想法,一般都是采取的探查的方法;他们想通过探查了解之后,再对孩子进行说服教育;从而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可是这样的方法并不科学;

因为孩子心里有困扰时,父母在没有真正了解的情况下,对孩子进行探询,训诫,教导或者安慰都很难起到好的作用,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让问题越来越严重;还会在父母和孩子之间产生隔阂;因为在孩子心中,父母是不了解自己的;

如何才能正确地了解孩子的想法呢? 家长不要以一种探查的心态去了解,而是真正地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去了解孩子当时的感受;

孩子主动地向自己倾诉内心的困扰是每位父母所愿意看到的情景,其实这也正是孩子们的愿望,特别是在遇到问题或情绪上的困扰时,孩子最需要能了解自己,关怀和包容自己的父母,既然是这样,那么为什么现实生活中的孩子却很少能与父母达成有效沟通呢?

大部分的父母都认为,如果你顺着孩子的情绪而做,他们的思想就不会有进步,想要让孩子的思想有进步,父母都认为必须让孩子按照家长的意思去做。

所以 许多父母在与孩子交流的时候,经常使用说教性语言 ,在这些父母眼中,这样才是为孩子好,实际上却恰恰相反。正是因为父母这样的行为才造成了孩子与父母越来越疏远

当今 社会 中的孩子在情绪上出现问题。当想要诉说心声的对象,往往都不是自己的父母;

如果发现孩子遇到什么困难挫折,对自己说却不想对自己说时,父母也不要强迫孩子,因为孩子也同样有隐私权,即使是父母也要尊重孩子独立的思想与人格,倘若真的想给孩子一些建议和意见,帮助他们解决疑难问题,那么就采用合理的方式,使子女愿意对你敞开心扉。

这个时候一定要注意表达的方式, 可以这样说,

“能把这件事情告诉我吗?”

“我很想知道你自己的想法?”

“看来你好像有不一样的想法和感受?”

“能把这件事情和我谈一谈吗?”

“我可以了解一下事情的经过吗?

父母对子女发出真诚的邀请,才有可能走进孩子心灵的大门,你知道他们的真实想法;

这时候一定要让孩子自由说出问题的任何一面,千万不要去打断,也不要将自己的意识强加给孩子,而是把孩子当成大人一样当成朋友一样,尊重孩子的想法并接受孩子的想法。

当孩子觉得自己被承认,被尊重后,才能与父母毫无隐私地说出自己的情愫以及困扰自己的全部问题。

每个子女都希望能与父母成为很好的朋友,可以倾听自己的感受。可是大部分子女都不能得到父母的正面理解。原因可能就是父母从来都不知道积极倾听孩子诉说的重要性,倾听可以帮助父母越过理解的鸿沟与子女进行有效沟通。

积极的倾听孩子诉说,优点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可以解决困扰孩子情绪的问题, 积极倾听能够鼓励孩子将自己的真实想法说出来,孩子说出来后,并接纳尊重孩子的想法,可以帮助孩子减少心理压力。

在他说完之后,咱们再阐述自己的观点,让他来评判咱们的观点是否正确,这样了更有助于让孩子认识到自己错误的想法,自己能认识到错误,在更改过程中,就会更容易地接纳正确的想法。对这件事情的对与错理解的更深刻;

第三,消除家长与孩子之间的鸿沟, 积极聆听可以加深彼此之间的理解,孩子可以从中体会到父母对他们的爱,加强了亲子关系,真心聆听孩子的想法可以加深父母对孩子的了解,一方面可以使孩子对父母更加信任,另一方面孩子对自身也有了新的认识。

倾心交谈意味着将谈话更深入,而不是将问题只留在表层显著的意义上的泛泛之谈, 泛泛之谈不能解决问题,举个例子,

小明说:妈妈明天我们要期中考试了,我担心我考不好。

妈妈说:怎么能这样想呢?你以前不是考的都可以吗?

小明说:之前还行,但是……

妈妈说:别担心我能体会,你现在的心情,我在你这个年龄的时候也这样我要对自己有信心,只要对自己有信心就都能好好的。

小明说:嗯,那好吧,我试试。

这种交流很明显就是家长的泛泛之谈,妈妈和小明从根本上并没有深入的沟通,小明的心情呢,妈妈也不是很了解,他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出了一些安慰的话,其实这种做法就是妈妈对孩子的不尊重,孩子也肯定会想妈妈不了解我,不懂我也不尊重我,如果换一种真心沟通的方式,你会发现结果就不一样了。

小明说:妈妈明天我们要期中考试了,我担心我考不好。

妈妈说:你能告诉我为什么会有这种担心吗?

小明说:我的数学成绩之前一直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最近学的几个知识点,我都是靠着死记硬背记下的,所以我很担心;

妈妈说:你在担心死记硬背的知识点应用不灵活是不是?

小明说:是的,我已经反复做这类型的习题了,但是都是套的这一种方法,而且很吃力;

妈妈说:嗯,如果只套死记硬背的方法,只要习题变一下可能就会套不进去了;这样的确会影响发挥;

小明说:是的,我也不知道有什么办法了,所以比较担心;

妈妈说:那咱们一起看看你说的那类习题吧,看看我能不能从我的角度帮你分析分析方法;别着急,我和你一起看看;

小明说:谢谢妈妈。

这段对话再和前面的对话比较一下,不难发现二者的差距,后面的对话不仅体会到了孩子担心的问题所在,还积极的帮助孩子找到对的方法,不论结果如何,孩子是感激的,妈妈是负责的;

生活中你会这样对待自己的孩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