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氛围的示例说明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31

家庭是影响大多数人的首要教育因素。
人生的很大一部分在家里度过,家庭对我们早期的思想影响巨大。所以,在众多因素中,家庭对我们个性的塑造和能力的形成起着最为关键的作用。
家庭对每个人来说如此重要。然而,我们却遗憾地发现,很多家庭却没有把握机会好好教育子女。下面就来看看,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几种不良的家庭氛围。
◆扼杀快乐型
家庭氛围容易引起不良情绪的常见家庭氛围之一就是扼杀快乐型。这样的家庭里,总是弥漫着低落消极的情绪。“唉,去野餐有什么意思呢?说不定半路会下雨;就算不下雨,到处是蚂蚁,蚂蚁就能把食物给吃光了。”欢乐就像一朵脆弱的花骨朵,还没开就被捏碎了。
◆批评式的家庭氛围
另一种能滋生出不良情绪的家庭氛围是批评式氛围。这样的家庭里,彼此间充满敌意,动不动就批评别人。通常是父亲先挑起的,然后,人人开始相互攻击。如此恶性循环,永无止境。在这类的家庭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争论:“我绝对没有发脾气。你才在发脾气呢。”事实上,家里每个人脾气都很差,总是动不动就发火。
◆家庭冷战
在有些家庭中,批评性的氛围是以冷战的形式存在的,而不是公然的唇枪舌剑。这样的家庭里批评在本质上是一种尖锐、挖苦的冷嘲热讽,却还故意装得轻松愉快。克里夫非常精于此道。有天晚上他和他妻子贝蒂招待客人,克里夫会在桥牌桌上一直挖苦嘲讽贝蒂:“最好别让贝蒂记录得分,不然我们永远搞不清自己得了多少分。”影射贝蒂在持家方面毫无建树。又或者,他会侃侃而谈:“在我们家,除非到真的吃饭时候,不然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或会在哪里吃饭。”这类话一说就是好几年。对贝蒂造成很大的伤害。随着时间的流逝,因为患上了情绪性疾病,贝蒂大多数时候都是病恹恹的,而罪魁祸首克里夫只能自食其果,支付全部医药费。
来自外界的批评因素。有时候,在一个本来很正常的家庭里,外界的批评也会造成情绪性疾病。简是个好女孩,和一个叫乔治的男孩结了婚,男孩条件也不错,而且很爱简,总是很体贴地照顾她。简一直以来都很幸福。直到她生了第一胎,从医院回来后,她的生活就变了。乔治找了个专业的看护来帮助简照料家务并照看宝宝,而问题就出在这个看护身上。
这位看护资格很老,很多事情上懂的东西都比简多,有些方西懂得甚至比医生还多。她直接地批评简照料孩子的方式不对。对每件事都要指手画脚,甚至对儿科医生开的处方都有意见。她会说:”我觉得宝宝不太对劲。他肯定是病了或者什么的,正常的婴儿不是这样的。”于是,简就会推着婴儿车跑到儿科医生那,而医生则会一再向她保证宝宝非常健康。回到家里,多嘴婆又会说:“唉,其实你知道,医生不会总是跟你说实话的。”
随着这类事件不断发生,简自己也搞不懂什么原因,自己感觉越来越糟糕。起初,乔治和医生也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后来他们就明白了。简是个有能力的女孩,既聪明又活泼。照顾宝宝对她来说是很重要。但即使一个母亲再聪明,这也是一个重大的挑战。而那个古板的多嘴看护彻底让她丧失了自信,于是,简陷入了深深的忧虑和焦躁状态。当乔治和医生发现了问题所在,解决方法很简单。乔治立刻开除了多舌妇,很快简就好起来了。
◆厌恶式家庭氛围
还有一种引起不良情绪的家庭氛围是厌恶式氛围,或者可以说是缺乏关爱的氛围,家庭就像社会的细胞,而这种氛围则是致命的毒素,会损坏家庭原本的良好功能。通常厌恶式氛围的根源在于:父母之间彼此厌恶,他们之所以还勉强在一起是“为孩子好”。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孩子们彼此也学不会关爱。在孩子这里,爱或是恶,绝大程度上是看样学样。父母不对孩子付出真爱,那么,孩子回报给父母的爱会更少。
这样的家庭中,彼此之间没有需要。谁对谁来说都不是必需的,而当一个人感到他不被需要,他永远不会培养出成熟的个性。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的存在无足轻重。不懂得付出,也没有人愿意为他付出。生活就像是在吃一盘干巴巴、毫无味道的炒饭,毫无意义。
◆自私自利型家庭氛围
能滋生出不良情绪的第四类家庭氛围是自私自利型。它与批评式氛围有稍许不同,尽管在这里,往往也是父亲起头。
◆怨天尤人型家庭氛围
第五种不良家庭氛围是怨天尤人型氛围。在所有人中,要属出生在这种家庭的人最为悲惨。因为你身边总会有个终日抱怨的人——通常是母亲,但我也见过有些家庭父亲老抱怨。如果耳边总是有人在唠唠叨叨,抱怨这抱怨那的,那么,可想而知,我们的生活根本不可能幸福。那些喜欢抱怨的人每天早晨醒来,第一件事就是剖析自己,找病症。而往往起床时,要发现个小病小痛是很容易的,尤其是吃早餐前。在大多数时候,一旦我们想要做点文章,总能发现这也疼那也疼。坐在那,闭着眼睛想:”我哪儿痛呢?”你总会发现好像有个地方真的在痛。一旦找着了,接下来一整天,心思就只围着那些地方打转。最夸张的是,自己痛苦还不够,一定要搞得全家都跟他一样痛苦不堪。
大多数成天抱怨的人都只不过是得了情绪性疾病,但是听他们老念叨自己的健康,你会觉得他们就像座博物馆,设备完善却死气沉沉。在家里,他们阴郁和焦虑的情绪严重影响孩子的成长。低沉消极、焦躁不安、疑病重重都是这类家庭带给孩子的不良影响。这些人不仅搞得家庭氛围惨淡无比,而且还严重吞噬家庭的银行账户。
有位女士,她整个凄惨的生活历程中,看过15位医生,4个祭司,2个巫师,动过8次手术,在3家疗养院呆过,同时在这些事情上花了一大笔钱。
◆恐惧兼焦虑型家庭氛围
我认识一个商人,他每天早上在焦虑中醒来,然后,整天焦虑不断,直到上床睡觉时依旧没完没了,还因焦虑而彻夜难眠。例如,每天早上,他会为该带哪一条领带而犹豫不决,反复自我争辩,有时候甚至为此焦虑地手足无措。早餐时间,他会担心自己是不是在主食中放了太多的糖,紧接着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糖尿病。开车去市区工作的时候,他会在心里挣扎是该走这条路还是那条路,选好了之后又担心自己应该选另一条,唯恐命运注定他会在这条路上发生车祸。到了店里,他一会儿担心玻璃橱窗会被人打破,一会儿担心一个职员的口哨声影响了生意。
他的家人都会染上同样的焦虑习惯——这类病很容易传染。他的妻子会受影响,孩子在这样的氛围中长大更受害。他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觉得这就是生活的常态。他们完全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生活,也从未想过要改变。如果够幸运的话,将来某一天他们也许能够醒悟过来,充分意识到一直以来他们的精神状态是有问题的,认识到情绪性疾病一直在困扰他们,生活并不快乐。
◆婆家掌权型家庭氛围
另一种会对家庭情绪造成不良影响的氛围是婆家掌权型氛围。婆家掌权现象可能会非常明显但却不好处理。海伦是个瘦瘦的女孩,来自费城。她嫁给了一个年轻的男孩,婚后随丈夫来到他的家乡生活。那是个只有250人左右的小村庄,到处都是男方的亲戚,还有一些人老搞鬼。一些亲戚眼红海伦生活舒适,觉得海伦得到了他们应得却没有得到的一切。他们牢牢抓住每一次机会作弄她挑剔她,暗地里用各种方法伤害她。海伦因此生病了,不久就病得不能上班。
于是,那些搞鬼的亲戚们像老鹰一样猛扑向她,使她一蹶不振,无还手之力。只有在回娘家的一个月里,她才感觉好些。几年后,功能性疾病严重困扰着她。最终她只能以离婚的方式远离这个战场,一年之后,她又恢复了正常。自那以后她就一直很健康。
年轻夫妇应该独自生活。除少数特例以外,年轻夫妇最好婚后就开始独立生活,以便自己对家庭有完全的掌控权。如果住得太近,父母总是有各种机会提点建议,甚至发号施令。她们表面相处得也不错,但媳妇什么事都得听婆婆的,这使得媳妇无法过想要的生活。长辈最好与晚辈分开住,给他们一个独立的生活空间。 父母希望宝宝能够健康的成长,首先成长环境的影响是至大的,想要给宝宝一个好的家庭环境,可以看下一下的建议:◇家庭成员之间交流思想,相互尊重,不使用污言秽语。
◇全家人常在一起做体育活动、游戏,尽可能一起到公园去玩。
◇当全家某一成员讲话时,其他人有细听的习惯。
◇家里某人外出,其他人能大概了解其去向和回家时间。
◇家庭中某一成员生病时,大家能给予关心和照顾。
◇对家庭的重大问题,如购买贵重物品,安排节日活动等,大家在一起商量决定。
◇不过多地限制孩子的爱好和兴趣,当发现孩子做得不对时应和善地予以启发和教育。
◇不训斥孩子。
◇答应替孩子办的事而没有办到,父母应及时向孩子作解释。
另外,父母也应该积极培养孩子爱思考的习惯。在日常生活中,与孩子一起做事的时候,父母要及时向孩子解释。尽管此时孩子可能并不是十分理解,但是只要重复几次,孩子就会形成惯性,并试图对父母所做的、所说的理解。当不会说话的孩子,比画着问什么的时候,无论在什么情况下父母都要热情回答。如果抱冷漠态度,无疑会抑制他主动思索的欲念。
宝宝会接触许多事物,家长要鼓励他大胆提问和多方设问,将孩子的看法、意见和求索性的反问引出来。宝宝提出问题,能解答要及时给予解答,暂时不能解答的,要告诉他不能回答的原因。宝宝提的问题,家长要充分肯定。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家庭风气既是进行家庭教育的前提条件,它本身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如果说孩子是一颗种子,那么家庭就是土壤,家庭心理氛围便是空气和水分。因此,家庭心理氛围,对孩子成长至关重要。怎样营造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是我们共同关心的问题。
一、密切家庭成员的关系,维护家庭的完整性。家庭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决定了家庭心理氛围和家庭的稳定程度。现代家庭中的亲子关系既是长辈和晚辈的关系,也是伙伴和朋友的关系,从前者看,父母要爱子女,关心他们的成长,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树立信心。子女对父母要尊重和爱戴。从后者看,父母与子女之间应平等,相互尊重,特别是父母应尊重孩子的人格。夫妻之间更应相互理解,共同承担家务和教育子女的责任。家庭人际关系的和睦有利于家庭成员的心理相容,避免心理冲突,使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二、重视亲子之间的交流与互动。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许多父母由于工作繁忙疏于和子女交流,而两代人之间价值观、个性等方面的差异,也容易形成心理隔阂,只有双方经常沟通交流,才能缩短心理距离,增加共同语言。因此,除一般的日常接触外,父母还应有目的地和孩子沟通交流,如安排家务劳动、重大决策征求或采纳孩子的合理建议、选择好书好节目和孩子一起看、耐心听孩子说说学校的事情、帮助他们面对挫折克服困难、亲子共同出游培养生活情趣丰富精神生活等等,使孩子时时意识到自己是家庭一员,乐意与父母沟通。
三、调整心理,对孩子期望适中。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能使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是激发孩子积极向上的动力。但脱离孩子实际水平的过高期望,会造成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一种高压状态,一旦孩子达不到父母的要求,父母便失望、埋怨甚至打骂,影响家庭和谐的心理氛围。因此父母应实事求是地调整对孩子的期望,为孩子的幸福成长着想。
四、父母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1)提高文化素质。未来的家庭是学习型家庭,父母不断学习文化知识,不仅能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而且这种学习态度和学习精神,也为孩子树立了榜样。
(2)提高心理素质。父母心理素质对家庭心理氛围影响极大。当家庭在生活中、工作中、孩子成长中遇到困难时,父母情绪稳定、积极乐观、对家庭有责任感、对孩子有信心,实际上就已经为孩子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
(3)提高思想品德素质。心理学研究表明,在道德判断和价值定向方面,父母与子女的相关系数为0.55。孩子思想品德素质正处于形成时期,可塑性强,孩子和父母生活在一起,耳濡目染,父母的一言一行都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对孩子影响非常深刻。
正如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你怎样穿衣服,怎样和别人谈话,怎样谈论其他人,你怎样表现欢欣和不快,怎样对待朋友和仇敌,怎样笑,怎样读报——所有这些对儿童都有很大的意义。”因此,父母高尚的情操,文明的举止,会深深感染孩子,从而促使家庭心理氛围积极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