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机构设计与应用的目录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4

前言
第1篇圆柱齿轮机构
第1章平面齿轮副啮合的基本概念
1.1瞬心线及瞬心线机构
1.2齿轮副的节曲面
1.3齿轮副的齿面
1.3.1用包络线法确定共轭齿廓
1.3.2用齿廓法线法确定共轭齿廓
1.3.3用动瞬心线法确定共轭齿廓
1.3.4摆线齿轮的齿廓曲面
1.3.5渐开线齿轮的齿廓曲面
1.4欧拉.沙瓦里公式及其应用
第2章渐开线圆柱齿轮副设计
2.1渐开线及其传动特点
2.1.1渐开线及其性质
2.1.2渐开线方程式
2.1.3渐开线齿廓啮合传动的特点
2.2渐开线圆柱齿轮的几何要素与啮合传动
2.2.1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各部分名称及代号
2.2.2渐开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与基本齿廓
2.2.3渐开线标准圆柱齿轮的几何尺寸
2.2.4渐开线标准圆柱齿轮的啮合传动
2.3渐开线齿轮加工原理及齿厚控制
2.3.1渐开线齿轮的加工原理
2.3.2变位齿轮的形成
2.3.3渐开线齿轮的齿厚计算及控制
2.4渐开线圆柱齿轮啮合传动的特性
2.4.1连续啮合条件及重合度
2.4.2渐开线圆柱齿轮副啮合中的滑动现象和滑动系数
2.5渐开线圆柱齿轮加工过程中的干涉
2.5.1齿条型刀具加工外齿轮时的根切及避免方法
2.5.2插齿刀加工外齿轮时的根切与顶切
2.5.3插齿刀加工内齿轮时的干涉
2.6渐开线圆柱齿轮啮合时的干涉
2.6.1外啮合渐开线齿轮的啮合干涉
2.6.2内啮合渐开线齿轮的啮合干涉
2.7渐开线圆柱齿轮副的传动设计
2.7.1渐开线变位齿轮的啮合传动计算
2.7.2变位齿轮传动的分类与比较
2.7.3设计举例
2.8渐开线齿轮变位系数的选择
2.8.1选择变位系数的基本原则
2.8.2选择变位系数的限制条件
2.8.3外啮合圆柱齿轮变位系数的选择方法
第3章圆弧齿轮副设计
3.1圆弧齿轮副啮合基本原理及传动特点
3.1.1基本原理
3.1.2传动比和正确啮合条件
3.1.3重合度和接触点数及其对工作性能的影响
3.2圆弧齿轮的基本齿廓及模数
3.2.1圆弧齿轮的模数
3.2.2单圆弧齿轮滚刀齿形
3.2.3双圆弧齿轮基本齿廓
3.3圆弧齿轮几何尺寸计算及参数选择
3.3.1圆弧齿轮的几何尺寸计算
3.3.2圆弧齿轮几何参数的选择
第4章定轴圆柱齿轮机构设计
4.1齿轮传动机构的类型与用途
4.1.1齿轮传动机构的类型
4.1.2传动比的计算
4.1.3圆柱齿轮变速机构
4.2通用圆柱齿轮减速器的设计与选用
4.2.1圆柱齿轮减速器的类型与特点
4.2.2通用圆柱齿轮减速器的基本参数
4.2.3通用标准圆柱齿轮减速器及其选用
4.2.4减速器的设计
4.3专用减速器及其特点
第5章行星齿轮机构设计
5.1概述
5.2行星轮系各构件角速度之间的普遍关系式
5.3行星轮系的效率计算
5.3.1概述
5.3.2常用的啮合功率法
5.3.3克列依涅斯啮合功率法
5.3.4力矩法求行星轮系效率
5.4行星轮系各轮齿数的确定
5.4.1满足给定的传动比
5.4.2同心条件
5.4.3邻接条件
5.4.4安装条件
5.5行星轮系的运动精度
5.6行星轮系的均载装置
5.6.1使基本构件“浮动的方法
5.6.2采用弹性元件的均衡方法
5.6.3采用杠杆联锁的均衡装置
5.6.4使行星轮系成为静定系统
5.7行星轮系形式的选择
5.8行星齿轮变速箱
5.8.1二自由度行星变速箱
5.8.2三自由度行星变速箱
第6章少齿差行星轮系
6.1渐开线少齿差行星轮系
6.1.1概述
6.1.2渐开线少齿差行星轮系的输出机构及无输出机构的少齿差行星轮系
6.1.3内齿轮副干涉及限制条件
6.1.4少齿差行星轮系的效率
6.2摆线针轮行星轮系
6.2.1概述
6.2.2摆线齿廓的形成
6.2.3摆线针轮行星传动的啮合原理
6.2.4摆线轮齿廓不产生“根切”的条件
6.2.5有关系数的选择
6.2.6摆线轮基本尺寸
6.2.7摆线轮齿廓的加工
6.2.8RV传动简介
6.3谐波齿轮传动
6.3.1概述
6.3.2结构形式及传动比计算
6.3.3谐波齿轮传动的啮合原理
6.3.4谐波齿轮传动的效率
6.4活齿少齿差行星齿轮传动
6.4.1概述
6.4.2活齿传动的工作原理
6.4.3活齿传动的齿形设计
6.4.4活齿传动的其他参数的选择
第2篇锥齿轮机构及其设计
第7章锥齿轮的几何设计
7.1直齿锥齿轮传动
7.1.1直齿锥齿轮的齿廓曲面
7.1.2直齿锥齿轮的几何计算
7.2曲线齿锥齿轮传动
7.2.1曲线齿锥齿轮的齿线
7.2.2弧齿锥齿轮的几何计算
7.3圆柱锥齿轮传动
7.3.1插齿刀加工的锥齿轮的齿廓曲面
7.3.2圆柱锥齿轮传动的几何计算
第8章锥齿轮机构
8.1锥齿轮变速机构
8.1.1普通锥齿轮行星机构
8.1.2少齿差锥齿轮行星减速器
8.2锥齿轮差动机构
8.3在机器人操作机中采用的圆锥齿轮机构
8.3.1圆锥齿轮上下料机构
8.3.2机器人的锥齿轮俯仰转动关节
8.3.3三自由度锥齿轮关节
第3篇蜗杆传动及其设计
第9章圆柱蜗杆传动
9.1圆柱蜗杆的分类及形成原理
9.1.1三种直纹面蜗杆的形成原理
9.1.2锥面包络圆柱蜗杆的形成原理
9.1.3圆弧齿蜗杆的形成原理
9.2圆柱蜗杆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
9.2.1圆柱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
9.2.2圆柱蜗杆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
9.3圆柱蜗杆传动在各种机构中的应用
9.3.1蜗杆减速装置
9.3.2蜗杆分度驱动机构
9.3.3蜗杆运动合成机构
9.3.4蜗杆转数计
第10章环面蜗杆传动
10.1直廓环面蜗杆传动
10.1.1直廓环面蜗杆传动的形成原理
10.1.2直廓环面蜗杆副的几何计算
10.2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传动
10.2.1形成原理
10.2.2几何尺寸计算
10.3超环面行星蜗杆传动
10.3.1超环面行星蜗杆传动的原理及特点
10.3.2传动的参数设计
10.3.3参数确定原则与制造技术
第4篇其他齿轮机构设计及应用
第11章渐开线螺旋圆柱齿轮机构及其设计
11.1渐开线螺旋齿轮的传动原理
11.2螺旋齿轮传动特点
11.2.1正确啮合条件
11.2.2传动比
11.2.3螺旋齿轮啮合线
11.3螺旋齿轮机构设计
11.3.1螺旋齿轮轴交角∑和螺旋角β、压力角(αn、αt)的关系
11.3.2螺旋齿轮的中心距
11.3.3螺旋齿轮的重合度和有效齿宽
11.3.4螺旋齿轮不产生干涉的条件
11.3.5分度圆柱螺旋角的选择
11.3.6设计举例
第12章变齿厚渐开线齿轮机构及其设计
12.1变厚齿轮成形原理及相关计算公式
12.1.1变厚齿轮的成形原理
12.1.2变厚齿轮尺寸计算公式
12.2平行轴外啮合变厚齿轮机构及其设计
12.2.1平行轴外啮合变厚齿轮正确啮合条件
12.2.2平行轴变厚齿轮传动啮合方程
12.2.3平行轴变厚齿轮的中心距和中心距变动系数y1
12.2.4变厚齿轮啮合角α’t1I2R、αt2L1R和变位系数xt1、xt2
12.2.5平行轴变厚齿轮的重合度8112R和s2LlR
12.2.6平行轴外啮合变厚齿轮设计实例
12.3平行轴内啮合变厚齿轮机构设计
12.3.1内啮合变厚齿轮传动设计计算公式
12.3.2平行轴内啮合变厚齿轮设计实例
12.3.3平行轴变厚齿轮的创新应用
12.4交错轴变厚齿轮机构设计
12.4.1交错轴变厚齿轮传动原理及相关公式
12.4.2交错轴变厚齿轮机构的设计计算
12.4.3交错轴变厚齿轮实现线接触的条件
第13章偏心渐开线齿轮机构及其设计
13.1偏心渐开线齿轮机构的传动原理及运动分析
13.2偏心渐开线齿轮机构的设计
13.2.1有关几个角参数的基本关系式
13.2.2偏心齿轮机构啮合角的设计计算
13.2.3偏心齿轮机构几何中心距的设计计算
13.2.4偏心齿轮机构偏心率的设计计算
13.2.5偏心齿轮机构瞬心传动比的设计计算
13.2.6设计中的几个具体问题
13.3直齿偏心渐开线齿轮机构的设计
13.3.1设计步骤
13.3.2设计计算举例
13.4斜齿偏心渐开线齿轮机构的设计
13.4.1设计计算公式
13.4.2设计举例
第14章非圆齿轮机构及其设计
14.1概述
14.1.1非圆齿轮机构的特点
14.1.2非圆齿轮机构在工程中的应用
14.2非圆齿轮的节曲线设计
14.2.1一对非圆齿轮啮合传动节曲线方程
14.2.2非圆齿轮和齿条啮合传动节曲线方程
14.3非圆齿轮节曲线的封闭条件
14.4非圆齿轮节曲线为外凸形曲线的条件
14.4.1按两轮中心距和传动比函数设计保证节曲线外凸形的条件
14.4.2按再现函数y=f(s)设计非圆齿轮的节曲线外凸条件
14.5非圆齿轮齿廓的渐屈线
14.5.1节曲线向径与齿廓法线的夹角A
14.5.2节曲线和齿廓渐屈线对应点间距离
14.5.3齿廓渐屈线方程
14.6用齿廓法线法设计非圆齿轮齿廓
14.6.1用齿条刀切制轮齿
14.6.2用圆插齿刀切制轮齿
14.6.3已知节曲线方程应用齿廓法线法求齿廓方程
14.7齿廓的过渡曲线
14.7.1用齿条刀切制轮齿
14.7.2用圆插齿刀切制轮齿
14.8非圆齿轮副的啮合线和重合度
14.8.1非圆齿轮副的啮合线
14.8.2非圆齿轮副的重合度
14.9非圆齿轮副的啮合角
14.9.1啮合角与传动比的关系
14.9.2非圆齿轮机构不产生自锁的条件
14.10非圆齿轮的设计实例
第15章准椭球齿轮传动的创新设计与应用
15.1球面齿轮的应用背景和传动原理
15.1.1球面齿轮在机器人柔性手腕中的应用
15.1.2球面齿轮的传动原理及存在不足
15.2准椭球齿轮节曲面的创新设计
15.2.1引言
15.2.2准椭球齿轮轮齿的布局
15.2.3准椭球齿轮轴回转节曲面母线的设计
15.2.4准椭球节曲面∑1和∑2的方程
15.3准椭球齿轮共轭齿廓曲面设计
15.3.1节曲面∑1上的凸齿齿廓设计
15.3.2啮合方程组建模
15.3.3凹齿齿廓曲面设计
15.4准椭球齿轮的特种加工方法及方法简介
附录
附录Ⅰ渐开线函数
附录Ⅱ反渐开线函数
附录Ⅲ渐开线齿轮选择变位系数封闭图的计算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