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题。。。

1.甲、乙 、丙、丁四处河岸 河流堆积作用最显著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是D,我选A为什么不行?甲处河道更弯曲啊。。。

2.若m为北京时间8:40,且a、b两线分别为Q、P两地某日的太阳高度日变化情况。 则
A.Q地昼长小于12小时
B.P地该日正午旗杆无影子
C.Q地一定位于北半球
D.P地一年有两次直射
3、若a、b两线分别为某地一年内两天的太阳高度日变化情况。则
A.某地有极昼极夜现象 B.某地位于北温带 C.某地位于拉丁美洲 D.某地位于印度洋

第1个回答  2013-04-21
对于第一题,我们从虚线可以推测河流的流向,是由图的右侧流向左侧,同时也可以得知甲乙处于上游,丙丁处于下游。又因为这条河流在南半球,因为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河流都是侵蚀左岸,然后把侵蚀掉的碎屑、泥沙等环流搬运到河流的右岸,所以右岸堆积显著。你比比看图上的乙和丁,是不是沉、堆积面积比甲、丙大。
第二题,C
第三题,B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6-12-01
1、选D
甲处河道虽然更弯曲,但甲处河道更狭窄,水流速度快于丁地,堆积作用弱与丁地。
2、选A
由图可知P、Q正午太阳高度相等,说明P、Q分别位于太阳直射点两侧并与太阳直射点纬度差相等。P地在北京时间14:40出现正午太阳高度,可计算出P地6时日出,即P地昼长为12小时。P地位于赤道上,一年有两次阳光直射。
3、选D
a、b两线分别为某地一年内两天的太阳高度日变化情况,说明ab两日正午太阳高度相等。该地只能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该地不可能位于温带,更不可能出现极昼极夜。北京时间14:40,该地出现正午太阳高度,即该地地方时间为12:00,该地的经度为80°E,该地位于印度洋上。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04-21
1.看虚线和实线的相差距离。
2.D。A,大于,根据题目,14:40-8:40=6,6+6=12,即P地昼长12小时;B,虽然昼长12小时,不代表直射该地;C,不一定;D,QP昼长不同,而P昼长为12小时,说明P在赤道上,那么一年有两次直射。
3.A.当太阳高度最高时是当地正午12时,此时为北京时间14:40,北京是东经120,那么该地为东经160度,查地图册,BCD都不在东经160度上。
第4个回答  2013-04-22
河道较窄,流速快,不易堆积。
b地白昼十二小时
a白昼大于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