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原因x 3方法 破解走到哪里,就要跟到哪里的小被子!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26
2原因x 3方法 破解走到哪里,就要跟到哪里的小被子! 有些孩子走到哪里,心爱的小被子就一定要带到哪里,少了小被子的孩子,根本无法安稳地做任何事,到底为什么孩子如此依赖小被子?孩子的恋物行为是一种疾病?面对孩子恋物情况,身为爸妈应该如何处理才恰当?

有些孩子一定拿着被子才能安然入睡,有些孩子是一醒来就要看到玩偶在身边,即便这个被子或玩偶已经是又臭又脏,还不准爸妈拿去清洗。黄雅芬儿童心智诊所院长黄雅芬医师指出,虽然目前并无明确的统计数据可以说明此现象的比例,但这算是蛮常见的。

不管怎样~我就是要小被子!

原因1、心理生理分离独立

通常6个月~1岁左右的宝宝开始容易出现这类习性,到了2、3岁是巅峰的时期,与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理发展及脑神经发育有些关系。黄雅芬医师解释,主要是因为1、2岁大的孩子逐渐与主要照顾者在心理上和生理上的分离有关。

尤其是2岁多的孩子,自主性变得比较强,渴望探索这个世界,也有许多事情想要自己做,但当孩子离开大人独自探索世界时,总是会有些迟疑害怕,因此想要透过某些东西的安抚,达到类似壮胆效果,让孩子感觉好像有人陪伴着,也就是说把依恋物品当成爸比妈咪的替身了。

延伸阅读:宝宝的恋物情结

通常随着年龄增长,需要安抚物品陪伴的比例逐渐减少,黄雅芬医师指出,如果孩子开始上幼儿园,在新环境适应状况良好,情绪转为放松自在,也许渐渐就不需要安抚小物了。不过,也有些人到了青少年,甚至是成年还是得靠这类小物来让自己感觉安心。

原因2、与安全感缺乏有关

大部分孩子出现恋物情形与安全感有关,可能显示与爸妈关系有些状况,像是爸妈较少花时间陪伴孩子,或亲子关系时常出现冲突,孩子没有办法从爸妈身上获得安全感,因而寻求次要或其他的选择性,亦即从亲人无法满足,就从物品上稍微找到类似感觉,所以,当孩子宁可与某物相处而拒绝人际互动时,这可能是个警讯,爸妈应该注意为何孩子不喜欢与人接触的原因。

某些特质孩子依恋行为较明显

孩子依恋小东西算是正常发展阶段,每个孩子依先天个性而有不同程度的差别,有些恋物的情形较强烈、有的较轻微,恋物的时间也是长短不一,有某些特性的孩子对这样的行为会较明显且长期,然而重要的是这个行为是否对生活造成妨害。

焦虑固执个性偏爱被子玩偶

通常没有安全感、个性固执或容易焦虑的孩子,常常会依恋小被子或小玩偶,这是因为在触感、气味都比较容易有固定特性,例如感觉像被爸妈拥抱的柔软触感;较容易残留味道的布类制品,等。

具自闭特性偏爱随身小玩具

也有些自闭特性的孩子,对于许多事情都有其强烈坚持,不过黄雅芬医师解释,并非每个有自闭特性的孩子一定会有恋物行为,但这个比例稍高,且依恋的东西较为特别,不同于许多孩子喜欢的被子或布类物品,自闭特性孩子比较喜欢可以随身携带的玩具类小物,像是小车子或是特定主题的金属或塑胶公仔,甚至是文具或零件。

孩子的恋物行为是一种疾病?

一般认为许多孩子经常暂时出现恋物情形,因此对于孩子依恋某物,通常不会诊断为「恋物癖」或「恋物症」。虽然孩子特别依赖某物无法形成特定的诊断,但它仍然是一个需要注意的行为指标,黄雅芬医师指出,像是孩子容易焦虑的原因很多,可能是先天或后天特性,先天是个性所致,后天是因为经历创伤、不当对待或遇到重大灾害而受到惊吓…等因而以恋物方式来表现焦虑。

恋物行为可被压抑就无大碍

依恋某物对于孩子而言,可能没什么,但爸妈却受不了孩子总要随身携带或特别喜欢某物。黄雅芬医师表示,爸妈可能是担心孩子行为异常,想要移除这个行为,却遇到孩子强烈抗拒,而造成冲突或拉扯。

如果恋物行为是可以被压抑的,也就是说在需要压抑行为的情境时,孩子有能力暂时抑止依恋某物,基本上就没有太大的社会适应问题。但如果这个行为过于固执到没有办法被改变,包括程度上或时间上,就需要专业人员的协助。

延伸阅读:戒除宝贝依恋物品的好方法

例如,随时随地都要带着这样东西,不能替换也不让爸妈暂时拿去清洗,造成安全或卫生的疑虑;爸妈购买了一个一模一样的东西希望可以替换,但孩子发现不是原本那一个时,突然爆走不能接受;外出旅游忘记带着依恋物品,孩子非常坚持得返回拿到想要的那样东西才可以…等。

喜欢吃奶嘴也算是恋物吗?

2原因x 3方法 破解走到哪里,就要跟到哪里的小被子!

协助孩子戒除依恋 物品的习惯

在某个时期,迷恋某物是孩子常见的必经过程,不需要过于刻意移除。黄雅芬医师提醒,有些爸妈太着急地想要改变孩子的行为,因而使用强硬、剥夺手段直接移除,其实这样不仅不容易达到成功戒除的目的,反而弄巧成拙,可能使得孩子更加焦虑、更没有安全感,而更需要依赖这件物品,与某物的关系更加紧密。

方法1、转移孩子注意力

孩子的注意力较为短暂,也许稍微转移注意力,就能够忘记这个小东西,当然之后也有可能会突然想起来又再寻找,爸妈可以拿其它玩具或是大人的陪伴来吸引他的注意力,或是提供其他可以让孩子感觉安心的活动或陪伴,就有可能暂时不需要透过这样物品来获得安抚。

方法2、了解原因对症下药

了解背后可能的原因,也就是试着与孩子谈话,以发觉孩子为何依恋某物。爸妈知道了原因,才能够对症下药。像是许多孩子可能是担心害怕某事,爸妈可以帮孩子运用更适当的语言表达其情绪,并让孩子知道遇到这样的状况可以求助于大人,而大人也会有所回应。当爸妈主动关心孩子,也能使得孩子得到被照顾的感觉,获得安全感。

方法3、社会化方式选择

针对年纪较大的孩子,爸妈也可以尝试着与孩子沟通,让孩子自己决定「我不要依赖这样东西」,例如,透过生日的到来,告诉孩子他已经长大了,不需要这样东西陪伴也可以,或是利用上幼儿园的机会,请孩子观察其他小朋友的状况,并告诉孩子这个东西在家里等他,下课之后再回来找他。

在孩子选择的过程之中,爸妈需要给予陪伴、沟通以及从旁协助。有时候,孩子也知道自己应该减少依恋这个物品,可是他不知道该怎么做,爸妈可以陪着孩子一起想办法,让孩子知道还有其它可能性。

关于孩子依恋某物,可先至一般小儿科进行基本咨询,如果状况已经严重干扰家庭生活或学校适应,或是已经持续很久,则可进一步求助身心科或儿童心智科,安排专业评估并获得更多协助。

利用方法快速清洁依恋小物

无论是被子或玩偶,孩子喜欢用嘴巴咬、手指捏著,三不五时还会掉地上,孩子却坚持带上床一起入睡,如何保持随身小物的清洁?黄雅芬医师指出,总是有一些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地完成清洁,像是以具有抗菌效果的清洁纸巾擦拭或直接喷洒酒精消毒。

清洁前先向孩子预告

在进行清洁步骤之前,爸妈应该先向孩子「预告」接下来的动作,不要用粗鲁方式强硬地把它拿走,因为这个物品毕竟是孩子的安全感来源,期望孩子立马放手,他一定会十分紧张不安。尤其是年纪还小的孩子可能不懂你要做什么,误以为你要把他的东西抢走或丢掉因而奋力抗拒。

爸妈要做的是让孩子理解这只是暂时性的,可以搭配数秒数,像是从1数到10就还给你,每次都重复这个数秒数动作,孩子比较了解爸妈想要做什么,也就不会那么害怕,有过几次经验,之后就比较不会如此抗拒了。

若是大一点的孩子,爸妈可以让孩子知道如果心爱的小被子或小玩偶没有妥善清洁,物品上面就会带有细菌病毒,每天都抱着他的孩子就会生病,就像是每天都需要洗澡一样的道理,这个东西也需要洗香香。爸妈也可以试着邀请孩子一起参与清洁工作,让孩子观察或是执行其中几项简单的清洗步骤,也可以降低孩子误以为心爱物品将永久消失的过度担心。若是孩子对于东西的依恋是睡着了就会忘记,爸妈可以趁夜晚睡眠时间偷偷清洁消毒。

依恋行为不一定要急着处理

一般来说,爸比妈咪不需要过于担心,孩子特别依恋某物通常只是幼年发展的一个过渡期。如果担心状况严重或是想要帮孩子戒除,黄雅芬医师建议求助于专业人员讨论,不要自己瞎担心,加上不当的处理方式又伤害到宝贵的亲子关系。

有时候,爸妈太过担心,一心想要改变孩子,反而孩子与爸妈持续拉扯而更加固著于此一行为,这时候,透过适度忽略孩子的依恋行为,有些孩子反而会有所改善,黄雅芬医师指出,爸妈们一开始请先不要急着出手处理,宁可多花点时间再观察一下孩子的行为、收集更充足的资讯,等归纳出依恋行为背后最有可能的原因,然后再开始出招,结果通常都会比较好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