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自然而然和理所当然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4
小时候经常说的一句话是:这个是我的!妈妈却常说:什么是你的?连你都是我的。

可见人的执念是多么的强烈。

有时冷静的想一想,这世间什么是属于我的呢?

房屋、车子、金钱、朋友、亲人、爱人、权利、地位…

像房屋,车子,金钱,你只有暂时的使用权;

而朋友,亲人,爱人,他们都是一个完整而独立的个体,他们可能会陪伴在你身边,但是绝不属于你;

而权力,地位,那只是别人眼中耀眼的皇冠,但是你要搞清楚:别人尊重你,并不是尊重你这个人,而是你所在的位置。

那么,什么才是属于我们自己的?

坦率的讲,这世间没有一样东西是属于你的。所有的东西,你对它只有使用权,没有拥有权。

也许有人会说,我的身体是我自己的呀。

这个肉身不过是一个载体。佛教称其为地、水、火、风“四大”和合的幻身。

我们生活在这个娑婆世界,每个独立的人都有一个独立的肉身,这个肉身又有一个有别于他人的名字,这个名字就代表了这个世界上的你、我、他。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芸芸众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烦恼和功课要做。

穷人想要发财,富人想要更多的财富;病人想要拥有健康的身体;仕途之人想要官运亨通…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个人都在自顾自地为自己的梦想忙碌奋斗着。

成功的,不成功的,各有各的心酸。

某一天,坐下来静静的想一想,人生究竟有什么意义呢?人究竟为什么而忙碌呢?

尼采在《查拉如斯特拉如是说》写到:

人生没有目的,只有过程,所谓的终极目的是虚无的。---人的情况和树相同。它愈想开向高处和明亮处,它的根愈要向下,向泥土,向黑暗处,向深处,向恶---千万不要忘记。我们飞翔得越高,我们在那些不能飞翔的人眼中的形象越是渺小。

So,做自己就好,妄求他人的理解是徒劳无益的,也不要在意别人的眼光与看法,自己的人生自己做主,容不得他人指手画脚!走自己的路,让他们说去吧!穿别人的鞋,让他们找去吧!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天,佛陀刚刚用完午餐,一位商人来请求他除惑解疑。佛陀将商人带入一间静室,十分耐心地听商人诉说自己对往事的追悔和对将来的担忧。商人讲完了,佛陀温和问他:“你可吃过午餐?”

商人点头说:“已吃过。”

佛陀又问:“炊具和餐具都收拾干净了吗?”

商人忙说:“是啊,都已收拾干净了。”

佛陀默然不语。

商人急切地问:“您怎么问我一些不相关的事呢?请您给我的问题一个正确答案吧!”

佛陀微微一笑,说:“你的问题你自己已经回答过了。”

商人带着一脸疑惑离开了。过了几天,他终于领悟了佛陀开示的佛理,来向佛陀致谢。

佛陀这才对商人及众弟子说: “谁若对昨天追悔烦恼,对明天忧愁妄想,他将成为一棵枯草!”

那么,佛陀向商人开示的佛理是什么呢?

一些事情的发生,就像饿了要吃饭一样,自然而然;一些问题的解决,就像吃了饭要洗碗一样,理所当然。

只要恬淡地看待自然而然的事,悠闲地解决理所当然的问题,何必对可能之事、解决不了的问题想得太多呢?

看后似有所悟。

人的烦恼其实都是自己找的。所谓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昨天已然过去,明天还未来临。

昨天做过的再多错事,蠢事也已然发生、已然做过,又何必苦苦懊恼、自责?

明天还不确定,把明天的烦恼交给明天,今天要快乐。

说白了,我们拥有的只是当下,只是此时此刻。

能够好好把握当下,不胡思乱想,做好今天要做的事情,那就是为明天打下扎实的基础。

所有明天的美丽花朵,都是用今天努力和汗水打造出来的。

关于用功,你是怎么理解的呢?

一天,有源禅师来拜访大珠慧海禅师,问道:“和尚,您也用功修道吗?”

大珠慧海回答说:“用功!”

“怎样用功呢?”

“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

有源禅师不解地问:“如果这样就是用功,岂不是所有人都和禅师一样用功了?”

大珠慧海说:“当然不一样!一般人吃饭时不好好吃饭,有种种思量;睡觉时不好好睡觉,有千般妄想。我和他们不一样。”

好好吃饭,好好睡觉。没事早点睡,有空多挣钱。

其实修行不光是打坐,念佛念经,而是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家里的客厅里挂着一个大大的“禅”字,是在寺院里求得的老和尚的墨宝。

但是,禅的真谛到底是什么呢?听了下面这个小故事,似有所悟:

有一天,一个学僧来请赵州从谂禅师开示禅的真谛。赵州反问:“你吃粥了没有?”

“吃了!”学僧老老实实回答。

“去食堂洗钵盂去!”第一位学僧听到这些似有开悟。

一个新来的学僧也来请赵州从谂开示禅的真谛,赵州问他:“你来多久了?”

“今天刚到!”

“你吃过茶没有?”

“吃过了!”

“到客堂报到去!”

一个随赵州从谂修学了十几年的学僧不满地说:“弟子前来参学,十年有余,不曾蒙受老师开示,今日想辞别下山,到别处去参学!”

赵州故作惊讶地说:“你怎可如此冤枉我,你每天拿茶来,我为你喝,你端饭来,我为你吃;你合掌,我低眉;你顶礼,我低头,哪里有一处没有教导你?”

学僧听了,若有所悟。

赵州又说: “但尽凡心,别无圣解。”

这个学僧终于恍然大悟。

赵州从谂禅师开示的禅理,耐人寻味:每个人只需要顺从本心,自然而然地做自己想做又该做的事就行了。

如果不想做或不该做,就不要做好了。如果认为只能对现实屈服,做不想做的事,就自然而然地去做。

理解因为想做不想做的事,等于想做的事,何必愤愤不平、满腹抱怨呢?总而言之,只要顺众本心,自然而然,没有多余的想法,心灵自然清净,也就近于佛道了。

随心去做自然而然的事情,悠闲解决理所当然的事情。这样的人生就会自在许多。

怕什么烦恼不断?人生不就是解决一个烦恼,再面临另外一个烦恼的过程吗?

只是你不要让烦恼磨灭了心智,启用你的智慧去化解它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