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做事总是十拿九稳?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0
近期最热门的话题除了疫情,中美贸易摩擦,我想应该是蚂蚁集团计划沪、港两地同步发行上市的消息了。这一波的上市,将创造中国有史以来最多的百万富翁。

我们经常在抖音,快手或是视频号上关注一些企业家、艺术家、媒体人的成功经历。我们常常感叹并羡慕他们的企业上市暴富或是一夜成名,仿佛被幸运光环包裹。他们受到热捧的同时也会在各种场合讲述自己的成功经验,这样的经验仿佛毋庸置疑,因为它们确实经受了时间的检验。

于是我们非常努力的学习和模仿这些成功者,学习其中一些人的勤奋,也学习另外一些人的超脱;学习一些人长袖善舞,也学习另外一些人惜字如金;甚至有人还学到了乔布斯的暴脾气,然而成功者依然寥寥。当你仿佛看到一个人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时,我们总能在现实中找到相应的反例。

也会听闻一些特别不幸的人,年纪轻轻便罹患重症不久于世,或是毫无由来的机毁人亡。之后我们会好几天想要锻炼身体或更换交通工具,仿佛听说这事以后危险猛地变高了。也会看到有人抽烟喝酒作息不规律,但身体杠杠的,仿佛这样的生活习惯还让他们活得更好了。

为什么现实和感觉常常不一致,如何才能看清这个世界?

思维锦囊013:风险概率

一个人若想获得大的收益,就必须具备承担风险的勇气。只要自己输的不彻底,又有足够大的概率赢,就大胆去做。因为,保守不作为本身就在承担另一维度的风险,换句话说,保守可能就是最大的风险。所以,判断很重要,时机、概率、赢的收益、输的损失都需要仔细考量。

“风险”一词的由来,最为普遍的一种说法是,在远古时期,以打鱼捕捞为生的渔民们,每次出海前都要祈祷,祈求神灵保佑自己能够平安归来,其中主要的祈祷内容就是让神灵保佑自己在出海时能够风平浪静、满载而归;他们在长期的捕捞实践中,深深的体会到“风”给他们带来的无法预测无法确定的危险,他们认识到,在出海捕捞打鱼的生活中,“风”即意味着“险”,因此有了“风险”一词的由来。

无论如何定义风险一词的由来,但其基本的核心含义是“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或损失”,也有人进一步定义为“个人和群体在未来遇到伤害的可能性以及对这种可能性的判断与认知”。如果采取适当的措施使破坏或损失的概率不会出现,或者说智慧的认知,理性的判断,继而采取及时而有效的防范措施,那么风险可能带来机会,由此进一步延伸的意义,不仅仅是规避了风险,可能还会带来比例不等的收益,有时风险越大,回报越高、机会越大。

风险概率思维赋予我们切换上帝视角的能力。 当大脑嵌入概率思维模块后,你看到的世界就再也不是原来的样子。回到上面的问题时我们会容易理解不能仅凭一个人成功后达到的高度就判断他之前的决策是正确的,也不能以为学到很多成功者的经验就可以确保成功。因为永远有不确定的x在等式中。

人类天然受到自我偏差的影响,比如多数司机(甚至大部分曾因车祸而住院的司机)都认为自己比一般司机驾车更安全且更熟练,大多数外科医生认为自己患者的死亡率要低于平均水平,在澳大利亚进行的一项抽样调查中,86%的人对自己工作业绩的评价高于平均水平,只有1%的人评价自己低于平均水平。我们以为自己看到的就是真实的世界,其实不然。

有一个英国出生10个月就失明的男孩西德尼几十年后接受了角膜移植手术,恢复视力后竟然还是不能分辨物体,主治医生发现他看到的东西全是混乱的。因为实际上我们看到的东西是我们大脑根据眼睛投射的影像解释出来的,所以如果大脑没学习过解释的方法,即使眼睛没问题也是睁眼瞎。更麻烦的是我们的眼睛还佩戴了双层的有色眼镜,让我们看到的世界更不真实,其中一个镜片叫基因、一个镜片叫模因。基因跟着我们几百万年了,比如即使是没有人告诉婴儿蛇会咬人他也知道害怕,这是通过遗传的方式传递的。模因跟我们几千年了,文化就是模因的表达形式,通过非遗传的方式比如模仿传递。这两层镜片让大脑对世界的解释变得更加困难。

如果说复利思维是指导我们成长最重要的模型,那么 概率思维就是我们认识真实世界最有力的武器 。它把真实世界原原本本的展示在我们面前,丝毫不加以掩饰,我们常会不接受它的直白或是妄图给它加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然而当我们需要认识真实世界的时候,我们所依赖的模型必须是客观真实的,概率思维就是这样一个。

当我们能深入理解概率思维时,常常能做出更加正确的选择,或是增加成功的机会,更加清晰哪些成功是可以复制的,哪些就是一个传说。所以有同学问说概率思维为什么重要时,我喜欢开玩笑说懂概率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

然而对于很多人来说,概率是一个习以为常但却容易误解和混淆的概念。

很多人把 概率 和 统计 混为一谈,其实概率和统计是个逆向的过程。比如你有一个认识一年的女性朋友,每次出去玩她都会戴红帽子。今天你决定表白,为了增进好感,你想戴一顶相同颜色的帽子,最后你选择了红色。在这件事上,你弄清楚了女朋友的戴帽规律(每次都是红色),于是你依据这个观察到的规律推算今天她戴帽的颜色也是红色,这是概率研究的内容。 又比如你喜欢热爱红帽子的女生,然后你刚认识一个女性朋友,她和你几次出去玩都戴着红帽子,你觉得她就是你的菜。这件事上,你根据观察到的有限样本(几次都戴红帽)推算她偏爱戴红帽,这是统计。

有人把 概率 等同于 不确定性 ,这种误读混淆了整体和局部,概率中没有真正的不确定性,研究不确定性是统计学做的事情。从整体来看,概率是确定的,比如抛硬币这件事上我们得到正面的概率是50%,这个数值是确定的,一点不会多也不会少。但是实际去抛也存在抛100次全是正面的可能性。放在宏观的整体(也就是个体数目无穷大时),概率是确定的,它属于数学,没有任何不确定性。而当视角放在了局部时,比如某两次抛硬币,得到正面可能会有一次、两次或没有,这个不确定性是必然的,所以统计是不确定科学的基础。

有人觉得概率思维应该是统计学家的事,与我们普通人无关。其实我们每天都在不自觉的运用概率,比如看到天突然阴沉沉的,就会考虑带上伞出门,这很平常,几乎不需要经过思考。一个懂得概率思维的人会把普通的事变得不同,比如一个男孩想送自己暗恋的对象一条丝巾,但不知道她喜欢的颜色,如果直接猜的话猜中的概率很低。而懂得概率思维的人知道 主观概率的准确性取决于信息的质量 ,当掌握的事实和细节越多,越能做出准确的判断,此时他会观察、会询问她的室友、会查看她的朋友圈后做出判断, 概率思维的这个应用有另外一个名字叫情商 。

也有人已经知道概率有客观概率和主观概率之分,主观概率常常依靠历史经验,所以有人认为概率思维得到的结论也是直观的,但虽然我们的依据并不一定精确,但得到的结果与我们的日常认知常常背道而驰。举个简单的例子,有期节目是在街头采访一个大龄女生,当问她是不是因为太挑剔所以还没有男朋友,她很委屈的说,其实我的要求不高啊,你看收入总不能比我低,一万就行,估计10个人就有一个了吧。高度嘛,也不用很高,175也不算高吧,这6个人有一个可以达到吧,长相前20%,这要求也还好吧,幽默感…浪漫…健康…忠诚… 这些不是很基本的要求吗,看起来都非常合理,我默默算了下1/10*1/6*1/5******=1/16800,天啦,换句话说,就是万里挑一,这要求还说不高,显然 不具备基本概率思维就很可能要单下去了 。

从上面几个误解我们可以看出,概率思维是依据信息(每次出去都戴红帽)推算某次具体行为的工具。换句话说, 概率思维的主要目的是做决策 。

当你只有局部视野(抛两三次硬币)时,不确定性较高,而视野越完整(抛很多次硬币),不确定性也越低。 概率思维提醒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不断的提醒自己尽可能扩大视野,以增加判断的确定性 。当然,活在现实而不是抽象世界的人不可能拥有真正100%视野,但这是我们追求的方向。这也是为什么数学可以成为一切科学的基础,因为数学是建立在抽象之上,具备完整的视野,它的不确定性为零。

卡尼曼的书《快与慢》里说到我们的决策方式有两种,用系统一决策或是用系统二决策,系统一是快速的决策方式,依靠本能,就好像我们看到狮子不假思索撒腿就跑,它是进化的产物,对物种延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不过虽然迅速却常常不可靠。系统二是思考的产物,靠的是大脑皮层,决策速度慢且消耗巨大,但准确度高。人天然喜欢用系统一,逃避用系统二。而概率思维带来一系列结构化的方法逼迫我们在必要时使用系统二。

总结:

所以 概率思维是我们做决策时跳出来的弹窗 ,提醒我们尽可能扩大视野,尽可能用系统二做决策。

抛弃命运就意味着意识到所有的事情都只是“有可能”发生,没有人可以逃脱这样的可能性。这样在失败的时候不会对你的决策全盘否定,而在成功的时候也不会认为自己做对了每一件事。经验来源于成功,也来源于失败。 经验的取得来源于高质量的反思,而高质量反思来源于对概率的深刻认知 。

抛掉因果意味着充分认识到这个世界的复杂性,让我们不会仅仅站在事物表现出来的现象来做简单的解释,而是绕到这些事情的背后,观察与此相关的多个因素之间的联系,体察背后的更底层的规律。当你真正理解了概率思维并把它作为你思想的一部分,你才会懂得以“外部视角”客观的看待这个世界。

百思得其解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