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知道关于幼儿交往能力的论文怎么写吗?

大概的步骤,,

或者范文之类的都可以,,

谢谢了,,

急用。。

如何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小小班幼儿的同伴交往的现状调查和分析

  交往是幼儿适应社会的重要途径。幼儿只有在交往中,才能学会协调好各种关系,充分发挥个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为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基础。

  近几年来,家庭居室独门独户化,也为幼儿“独占”、“独享”行为的滋生提供了温床。在实践中发现幼儿的独占(玩具、食物等)行为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他们十分缺乏分享的意识。由此造成随之而来的一系列不良的心理和行为,而这一切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是极为不利的,这使我意识到这一问题必须给予解决。

  通过调查发现了一些影响小小班幼儿交往的因素:

  1.  家庭环境因素

  当今社会中独生子女占绝大部分,而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往往都是“六个围着一个转”。由于受到大人们的宠爱和溺爱,再加上他们常常由于缺乏兄弟姐妹的自然交往伙伴,以及现代住宅的封闭形式,活动范围日趋缩小,孤立生活在“几十平米”的小天地中。长此以往,他们会变得孤独、苦恼、抑郁不安、不善交往。

  2.  孩子自身的心理因素

  大人的宠爱和溺爱使他们形成了“唯我独尊”、“唯我独享”,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如好吃的东西一个人独自享受,好玩的东西不愿与人分享,凡事都要别人“谦让”……这种不良习惯使他们在与他人交往中,往往产生“人人为我”的心理要求,这种心理倾向和要求与社会交往所需要的“平等合作”等原则形成冲突,将会使他们在今后的社交中受到挫折。

  因此,如何从小小班幼儿开始培养同伴间的交往能力

  一、借助家庭环境来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

  1. 给幼儿交往的机会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家长都忙于自己的工作,没有太多的时间与孩子进行言语交流,这就无意间打击了孩子说话的积极性。长此以后,就会造成孩子孤僻、自言自语,漠视他人的行为现象。因此,作为家长,不管工作如何繁忙,每天都应抽取一部分时间,全心投入地与孩子进行一次交流,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让自己成为孩子的倾听者和指导者。

  平时,要鼓励孩子多与邻居、长辈、亲友、老师、小伙伴及社会中各领域的人群交往。如去医院去看病时,会配合医护人员,不怕打针、吃药,临走时会道谢;去商店或书店购物时,会大胆地提出要求。引导孩子对周围的人充满兴趣、不怕陌生、不退缩,有客人来访时,主动找机会试着让孩子去接待,也可以经常带孩子到同事、亲友家“串门”作客。

  2. 教给孩子交往中需要的礼貌用语和待人接物的规则

  礼貌用语是交往的钥匙,一个经常使用礼貌用语的孩子一定回博得众人的喜爱。因此,家长可以在家中经常与孩子一起练习使用“××早”、“××好”、“××再见”、“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别客气”等词汇。帮助孩子形成礼貌用语系统。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平常的态度,以商量的口吻与孩子讨论问题,形成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习得交住态度。要日积月累地注意培养孩子的文明行为,如不独吃、挑食,对同伴不逞强、不霸道,尊敬老年人、残疾人、长辈,关心帮助自己的小伙伴。家长不但要和孩子一起发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而且家长也要充分肯定自己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并从中得到启发。

  3. 让孩子学会独立解决与同伴交往中的矛盾、问题

  同伴间发生争吵既是坏事,也是好事。因为它增进了孩子解决纠纷的技能,丰富了独生子女的社会经验。有些争吵是不可避免的,但许多孩子受年龄特征影响,还摆脱不了“自我中心”的心理特点。常想着自己的需要和愿望,不顾别人的思想感情和做法。只有在争吵中才开始理解别人的世界。他们只有在受冷落、不受欢迎时,才会认真反思和改变自己的交往方式,学会协商、轮流和合作的方法。因此,家长在此时,可多做冷静观察,适当地提出建议、做出暗示或制止打闹,但不能过分干预,要尽量启发孩子自己找出令双方满意的方法,做出妥善的决策以解决矛盾。千万不能直接介入孩子们之间的纠纷把矛盾扩大化,要学会“冷处理”,在孩子们心情平静下来以后,再让他们说明原委,给予调解评判,让孩子们心服口服,承认各自的错误。

  要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不是光靠说说就能达到目的的,而是需要家长做个观察者,引导者、创造者,为孩子提供各种交往环境,并进行悉心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聪明、健康的孩子。

  二、借助幼儿园的教育环境来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

  1. 给幼儿创设交往的环境和机会

  幼儿的交往能力只有在良好的环境和更多的交往实践中得到锻炼。如:刚入园的小小班孩子对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往往会产生恐惧、不安、焦虑的心理,表现为孤僻、胆小、不合群。针对以上情况,教师应该为孩子提供交往的环境和机会,以消除孩子的不安心理,尽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如:老师可以请大年龄班的幼儿到班里为小朋友表演节目、讲故事、交朋友,跟他们做游戏,在和哥哥姐姐交往中,慢慢使幼儿解除孤独、害怕的情绪,使他们感受到友爱、欢乐,同时学会交往。这样,还促使大年龄班的幼儿懂得了交往中必须有责任心、互助心。丰富多彩的物质环境同样也可以促进孩子间的交往,如小小建筑区大家一起商讨如何搭高楼、围墙;漂亮的墙饰引得幼儿蹙足观看,相互交流;自然角中,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小蝌蚪的趣事……

  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教师应给孩子充分的游戏活动的时间,因为游戏和活动是幼儿进行交往、学习交往技能的最好机会。特别是角色游戏,幼儿在交往中必须要敢讲话、爱讲话,消除羞涩、胆小的心理,克服任性、霸道的个性。如:通过角色游戏可以使幼儿学会不同的交往方式;“娃娃家”中长辈与娃娃、商店的营业员与顾客、医院的医生与病人……角色游戏形同一个小社会,为幼儿走向大社会打好基础。教师在幼儿游戏时应有意识加以引导,帮助他们处理好各种关系,培养幼儿群体意识与合作精神。

  2. 教给幼儿人际交往的技能

  现在的家长往往喜欢将孩子会背多少古诗、儿歌,会讲述多少故事而作为衡量孩子语言发展好坏的标志,其实不然,这种机械性的死记硬背或许能够增强孩子的记忆力,但语言的主要功能是用来交往,如果不会用语言去和别人沟通这等于是一个不健全的人,运用语言进行交往,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才是最重要的。目前的孩子生活在父母身边,往往一切问题均由父母代为解决,不需要他们出面,所以他们也不知道如何去与人打交道。进入幼儿园过上集体生活后,他们成为群体中的一员,此时,孩子会遇上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要教会幼儿的交往中如何友好协商,即掌握交往的技能。教师应引导幼儿学会日常交往的语言,如:礼貌用语,见到同伴主动打招呼“你好”“我叫XX”“有空来我家玩”;协商语言:“给我看好吗?”抱歉语言:“对不起”。除了教给孩子交往的语言还应教给孩子交往时的态度、表情、动作。在幼儿游戏时,教师可以以“大朋友”的身份参加到活动中去,积极引导和做好示范,帮助孩子扫除在活动中出现的障碍,使孩子掌握交往中的规范。我曾看过两组小朋友进行抛接球游戏,一组由老师带领,一组由小朋友自己组织,刚开始,两组都玩得挺好,可不一会,没有老师的那组吵起来,几个小朋友蹲在地上不玩了,原来是有个较调皮的孩子老想自己抛球当主角,不让别的孩子拿球,还撞人、踩人,大家对他有意见,就吵起来,不玩了,那孩子看没有人跟他抢,也就没有兴趣玩了,比赛停止。此时,老师应积极引导他们寻找问题的原因,启发他们确定比赛规则,并使他们懂得只有在比赛中互相协作,才能把比赛打好。

  3. 注意交往中幼儿的个体差异

  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幼儿,注意个体差异。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个性,有些幼儿交往中非常受欢迎,有些则被排斥,这都跟个性是否适合交往规范有很大关系。教师在引导孩子交往时应注意个体差异,孩子可塑性很强,只要抓住教育契机,孩子在交往中出现的缺点是可以改正的。在我工作的这几年里,遇到过许许多多不同类型的孩子:有些骄气,动不动就哭;有些霸道,他要的玩具别人不能要;有些支配欲特别强,总喜欢别人听他的。这些孩子在和同伴交往中,都容易被群体排斥。针对这些孩子的个性,我都对他们进行耐心教育、细心引导,克服交往中出现的不良个性是培养幼儿良好交往能力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4. 发挥成人的榜样作用

  教师在幼儿心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成为幼儿表率。幼儿的模仿性特强,因此,教师们之间应建立真诚、友好、平等、互助等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幼儿在观看、模仿成人交往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交往是人与人之间情感沟通的桥梁,是人与人之间思想传递的纽带。我们需要重视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帮助其获得交往技能,使他们尽快从自我中心中走出来,成为适应社会,能和别人愉快协作的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