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组合式创新与思维模型在研发、教学和管理中的应用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30
 “创新和思维模型”一直是我最感兴趣的课题,它们的奇妙之处在于无穷的变化和可能,思维模型更是将底层的逻辑包装为可以落地的工具,跨越学科,举一反三,便于应用和传播。最近听混沌商学院的课,给我触动最大的一个概念是组合式创新,所谓组合式创新,就是基本要素的重新组合,分为两步,一是拆解到最基本要素,二是建模,基本要素重新组合。这是底层的逻辑。在先导课中,成甲针对如何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发现和建立思维模型的问题,提出:问思模的实践路径。就是当你发现一件事完成的特别漂亮,只是感慨一下,还是自问一下,我或者他是如何做到的?然后仔细的思考和拆解自身或者他人的行为过程,提取出逻辑和亮点,建立可实践的模型,再进一步完善?这个思路与组合式创新不谋而合!

为什么理解这个概念很重要呢?以我自己为例,作为研发和管理者,无时无刻不在实践着组合式创新和“问思模”的过程。首先,我们的课件研发,就是拆解又组合的过程,大到将一个阶段的课程拆分为单课,挑出亮点,从原192精缩到136,然后根据一个单元的逻辑和实战经验进行加减乘除,重新的整合。小到一个课程的分解,搞清楚每一个上课的步骤的目的,孩子的趣味点,老师可能遇到的难点,为了再有突破,会借鉴融合其它课程中的设计亮点、真实教学实践体验、电影动画、精品教学文章中的精华元素,丰富我们的单课内容。所以我们目前的课程体系正是组合式创新的结果。其次,在指导研发的过程中,需要首先跟伙伴们同频标准,要给伙伴们去引导思考方向,这一步是极重要的,这就需要你问问自己: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才高效?(提出问题);你具体是怎么做的?(拆解步骤);提炼关键步骤,并建立模型,即问-思-模。以L2的研发为例,比如如何创新编写数学和语文脚本? 不管是数学的“加减乘除”,语文的“原破定”,是这个过程的实践,而且例子还有很多。

此外,在教学和管理方面,我们已有的沟通圆环,教师闭环,公开课的3C模型、家长会的5心模型、教师成长金字塔…都是这一思路实践的结果: 通过数据分析和观察,总结老师们的教学难点---确定一个方向或者问一个问题---思考一下自己的成功实践--提取亮点,做成模型。 这个过程,其实充满挑战和乐趣。

幸运的是,只要你愿意深入思考,乐于分享,我们都可以通过组合式创新做出有价值的思维模型!那么,我们该如何去落地呢? 第一,对自我成功经验的深度思考。 作为管理者,一方面我们自身有丰富的经验,一方面我们不可能事事亲为,更重要的在于把自己的成功经验按照“问-思-模”的方式提炼成模型并在实践中去验证,不仅可以给予他人指导,而且也会扩大自己的影响力,这是最便捷高效的可以将你个人的成功经验进行传承的路径,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前提就是反思!反思!反思! 第二,对他人成功经验的解析。 我一直都坚信方法总比问题多,当我们遇到一个问题时,要善于发现优秀的个例,即找到亮点,我们身边不乏可以把某件事做的特别漂亮的伙伴,或者我们通过读书也会发现非常多优秀的人和案例,我们是感慨别人比较幸运呢?还是仔细问自己几个问题?思考一下他们是如何做到的?有没有什么规律和路径?我如何结合自身的实际去借鉴和落地?首先我们要建立起自己的好奇心,以空杯的心态去观察、请教和学习,然后细细的拆分其各个行为,找出规律和亮点,提炼出模型…然后就直接拿来就用吗?不,你还少关键的一步!任何事情都有其独特性,都是在特定情境中发生的结果,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融合我们自身的实际,你看组合式创新开始发挥作用了,有了这一层,你就有了创造的机会,这同时也是考察我们能力的过程。比如,我们每个阶段资料包中的学案,我们鼓励的不是老师们拿来就用,而是在此基础上要结合自己班的实际,加入自己的思考,打个比方,volcano这一课的学案需要根据火山图片填写关键词,可是我们班的孩子都太小了,很多单词不会拼写,怎么办呢?…我们有时做板书时会随手做建立word bank, 这样的话,我可以将二者组合一下,新的学案就诞生了! 第三,对于指导老师们如何向他人学习。 清华大学的管理学教授宁向东层提出向他人学习的几个关键字:问、想、仿、改、善。大家可以自信品品,正是组合式创新和问思模路径的细化拆分。好的东西底层的逻辑都是一样的。那么对于我们老师来说,难在哪一步呢?能连第一步问都很难迈开,即便是问了,也会出现直接照搬,没有想和仿,更不用说改和善了。出现这个问题的关键点,在于动机和方法论的缺失,不妨针对一个问题,我们来做一个think aloud, 让老师们知道如何做,乐于做!

不管是组合式创新还是问思模的思考路径都有几点注意事项。1、要想有创新,要首先建立自己的信息库,创新在于连接,如果没有东西可连接,也就无从创新,所以我们要时刻保持开放的头脑,要多学多问。2、避免制造者陷阱。自己提炼的模型,总难免会有偏爱,但世界是在不断变化中的,所以要保持“绿灯思维”,要听取他人的意见,及时更新,切勿固执己见。3、“问思模”的前期实践是比较辛苦的,因为人的本能是能不费脑力就不费脑力,但是有痛楚才有成长,长期实践,让其长成为自己优秀的习惯,可以先从反思自身开始,一点点实践。

 如果每一位老师都有组合式创新的意识,如果每一个管理者都能通过问-思-模去学习和提炼优秀的思想,相信我们的学校一定会更加的壮大、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