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用文言文怎么表达方式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0

1. 用文言文怎么表达“怎么会”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此话怎讲。

’1. 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 文言特殊句式 文言特殊句式,一般指的是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某些特殊的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等.下边我们根据所学文言文,举例加以说明:一、判断句: 文言文中也有用判断词“是”(或“非”)来构造判断句的现象,比如: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 句中“是”“非”,和现代汉语判断词“是”“非”同义.但是,这种用法不大常见.文言文往往用别的词或结构方式来表示判断. (一)用其他判断词表示判断 例如: 此则寡人之罪也.(《勾践灭吴》) 翻译:这是我的罪过啊. 句中“则”译为“是”,即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判断词. 此外还有:“即”“乃”“皆”“本”“诚”“亦”“素”“非”等等,例句:①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梁将即楚将项燕.④臣本布衣.⑤且相如素 *** . 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2. (二)采用“……者,……也”的方式构造判断句 例如: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为:廉颇,是赵国的优秀的将领. 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译为:妻子认为我美的原因,是私爱我. 句中判断词“是”的意思,是由“……者,……也”结构表示出来的.当然,这个结构不是固定不变的,具体言语中,其结构变化十分灵活.比如:用“……,……者也”表判断 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 用“……者,……”表判断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游褒禅山记》) 用“……,……也”表判断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译为: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丽的人.(注意,本句句末的“者”是“的人”的意思,不是结构助词.)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项脊轩志》) 用“……,……”表判断 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3. 二、被动句 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这样的句子,称为被动句. 现代汉语中常用“被”表示被动关系,文言文中也有,但很少.比如: 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译为: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 在文言文中,被动句往往用“……为……所”和“……见……于”及其相应的变式结构来表示.例如: (一)“……为……所”.“……为……所” (巨)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赤壁之战》).“……为……”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过秦论》) “……为所……”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二)“……见……于”.“……见……于”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见……”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于……”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三)省略被动标志的被动句 例如: 王之蔽,甚矣.(邹忌讽齐王纳谏》) 译为:大王您被蒙蔽,很严重啊. 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赤壁之战》) 译为:荆州的百姓归附于曹操,是被兵势所逼迫.4. 三、省略句(1)主语的省略 旦日,客从外来,(邹忌)与坐谈,(邹忌)问之客曰……(《邹忌讽齐王纳谏》) 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2)谓语的省略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3)动词宾语的省略 以相如功大,拜(之,指蔺相如)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4)介词宾语的省略 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桃花源记》)(5)介词的省略 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鸿门宴》) 四、倒装句 文言文句中,某些句子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我们称之为倒装句.其倒装现象主要有: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一)主谓倒装 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例如: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晏子春秋》) (二)宾语前置 在现代汉语中,宾语往往位于谓语后边,作为谓语的施动对象.而在文言文中,于某些条件下,宾语往往提到谓语之前,呈现宾语前置现象.这样的特殊情况一般有两种: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现象 否定句中,当谓语部分被否定副词修饰时,该谓语所带宾语一般会前置.例如: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硕鼠》) “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这样的否定副词一般有:“不”、“未”“毋”、“无”、“莫”等. 再如: 古之人不余欺也.(不欺余)(苏轼《石钟山记》).。

2. 古文表达方式有哪几种

有以下五种:记叙(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一、记叙:

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在写事文章中应用较为广泛,作用也比较多。

二、描写:

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包括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环境描写等),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三、抒情:

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具体指以形式化的话语组织,象征性地表现个人内心情感的一类文学活动,它与叙事相对,具有主观性、个性化和诗意化等特征。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反映方式,抒情主要反映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并通过在意识中对现实的审美改造,达到心灵的自由。

抒情是个性与社会性的辩证统一,也是情感释放与情感构造、审美创造的辩证统一。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四、议论:

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五、说明:

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植物、文具、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扩展资料:

五种表达方式,作为文章的形式要素,一定要为内容表达服务。一定的内容采用不同的表达来写作,可产生不同的效果,这就是所谓表达功能。 

1、表达方式分为叙述(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的分类解释;

2、一篇文章可以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兼用其它表达方式; 

3、现在流行的话题作文的要求里也有相关表述——可任选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并综合运用其它各种表达方式。 

4 、表现手法是指把形象思维的成果用一定的手段表现出来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又称艺术手法。 

5、表达方式只有五种,表现手法却有很多种,例如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表达方式

3. “你们”用文言文怎么表达

你们”用文言文的表达有:尔、汝、乃、子、足下、若、卿、阁下、公尔、尔等等等。

列举如下:

1、尔

尔,读作ěr,词性为代词、助词或语气词,相当于“地”、“然”,组词为卓尔、率尔。可以解释为你,你的,可以组词为尔父、尔辈、尔汝等。可以解释为如此,组词为偶尔、不过尔尔。

2、汝

汝 rǔ:你:汝辈。汝等。汝曹。汝将何经。

3、足下

足下:对对方的尊称。译为“您”。

足下是旧时交际用语,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词。战国时多用以称君主。《战国策·燕策一》苏代谓燕昭王:“足下以为足。如大将军足下,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4、卿

① 古代高级官名:三公九卿。卿相

②古代对人敬称,如称荀子为“荀卿”。

③ 自中国唐代开始,君主称臣民。

④ 古代上级称下级、长辈称晚辈。

⑤古代夫妻互称:卿卿。卿卿我我形容男女间非常亲昵)。

⑥姓

⑦朋友之间亦能称 “卿”。

5、尔等

尔等,古代用语,直译过来就是“你们这些”,“你们”

4. 用文言文怎么表达:“和自己一模一样”

1、如果是回答朋友的提问,可以说:“余亦然也。”

2、如果是书面表达自己同意某观点,可以说:“吾然其说。”或“吾亦然其说。”

3、如果想说明别人和自己的外貌相似,可以说:“视之同吾之镜中也。”

文言文

1、基本概念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2、主要特点

第一个“文”字,是美好的意思。“言”字,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文言”两字,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 最后一个“文”字,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美好的语言文章”也叫做语体文。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使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比如像说现在的,“你吃饭了吗?”。

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口语)面语言”(书面语)来表述,是不同的,比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述,却是“饭否?”。“饭否”就是文言文,这里,“饭”名词作动词用,意思为吃饭。

中国在1918年以前,所有的文章都是用文言文书面语言写成的。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在中华数千年历史中,语言的口语变化非常大,可是文言文却保持相近的格式。文言文能让不同语言使用者“笔谈”,是一种具有固定格式、却不会非常困难的沟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