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采访的案例(要是09年的)

要09年关于新闻媒体隐性采访的案例,来说明隐性采访的积极意义或是负面影响。一定要是09年的。

第1个回答  2013-07-14
近些年来,在电视新闻采访活动中,随着“秘拍”工具的改进、“秘拍
”经验的流传,在全国范围内,隐性采访和秘拍现象有增无减,其中许多与
舆论监督有关。让我们来看看国内近期的几个通过暗访秘拍曝光丑恶事实的
例子。
1.“3·15”晚会曝光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
最近影响较大的例子之一是中央电视台2005年的“3·15”晚会。
3月15日是联合国规定的“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每年的3月15日都是中
国消费者期盼的维权日。自从1991年3月15日中央电视台经济部推出首届“
消费者之友专题晚会”、对坑害消费者的伪劣商品进行曝光以来,每年的这
个日子,中央电视台都会举办一场大型综合晚会,对坑害消费者的行为进行
“曝光”。这种“曝光”的案例常常来自隐性采访。
2009年的“3·15”晚会以明察暗访的方式调查了由知情者提供的许多
骗局,揭露了几类违法犯罪活动,曝光了一些坑害消费者的商业机构,例如
,美容产品中含毒物质严重超标及随意销售有毒化学品的商家、宣称“靶击
癌细胞、靶向抑瘤”的坐堂卖药大夫、推广种植食用仙人掌坑害农民的生物
工程公司、设局欺骗投资人购买并未在海外上市股权的中介公司、掩盖吸氧
过量导致新生儿失明医疗事故的医院等。其中,在揭露美容产品中含毒物质
汞超标达数万倍等侵犯消费者权益的重大事件的过程中,让晚会编导最感意
外的是在调查五种有毒产品中含汞量最高的某种“靓肤霜”的灌装厂家女厂
长毫不设防的“实话实说”。当然,这种“豪爽”、“坦率”的表白是在隐
性采访的镜头前出现的。
在秘拍采访化妆品行业“公开的秘密”时,女厂长一口承认超标加汞是
故意的:“它这个国家标准汞的数量相当低,老低的……根据你要的那种(
祛斑效果),一点都做不出来……”对于记者问“那你们这种超标了的(化妆
品),拿去(检验)不就麻烦了吗”,回答也是爽快的:“我们一般不会给他
那种(超标)的,我们把合格产品给他的……选择不超标的给他……晓得超标
还给他做什么……”令人印象特别深刻。不过,这些断断续续、不完整的语
言离开了秘拍画面的具体情境,其说服力就可能大打折扣。
制造“仙人掌神话”的海南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在得知记者正
在对有关情况进行调查时,要求与记者见面。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