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那些在美国当兵的日本鬼子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3
都说日本鬼子很猛,打仗不要命,对他们的天皇极为忠诚。

但假设他们没有天皇,由外国人来领导他们,这些鬼子还会忠诚如鬼吗?

历史上还真有这样的事。发生在美国。

飞春读传今天来扒扒这段故事,有时,历史的支流也能反衬真实的主流。

日裔美国兵

1.

珍珠港事件第二天,罗斯福愤怒演讲,向日本宣战。发誓报仇雪耻,永保“背信弃义”的日本不会再危及美国。

残暴、阴险、背信弃义,是珍珠港事件留给美国,不,是留给全世界的印象。

一旦一个国家被贴上标签,所有国民成了一个面孔。全世界的日本人,都不可避免地被歧视。

1937年12月,日本在中国长江对美国船舰已进行过一次“小珍珠港”的偷袭,后来日本搬出自己的女人和小学生向美国道歉,赔款,美国念及其是“初犯”、“意外”,原谅了他们的残暴。但几年后原形再次毕露。

美国对日本移民下达的隔离令,要求他们从居住地搬出来

美国愤怒地对居住在美国的日本人开始隔离,不怕他们造反,而是怕两国宣战后,这些日本人会被日本政府利用,搞破坏、间谍什么的。

当时在美国的日本人有11万多,不少已加入美国国籍,尽管如此,他们一律被强制要求离开居住地,隔离在科罗拉多州一个“集中营”。

在美国的华人难免被错认为日本人,为避免麻烦,他们就在自己的门店上挂上“我不是日本人”的牌子,插上民国国旗。

美国海滩上,一位休闲的中国女子打出民国国旗

2.

日本从1880年代明治维新时,开始接受欧美西方文化,到美国学习居住的日本人,对民主有新的认识,对日本天皇的忠诚度不一,年轻人普遍没有那种被洗脑的忠诚度。

他们被歧视驱赶后,很委屈,为了表明自己不是美国的敌人,年轻人决心参军,报效美国政府,杀敌明志。

这样的日本人,其实已不是日本人。他们只是身上有日本和族血脉的海外移民。日本,对他们来说,成了脑子里的概念。居住多年的美国,才是他们的依靠。

隔离集中营

这些日本人,不,应该叫他们日裔,他们被美国军方单独设团训练,以防变节,叫做第100步兵营。

这些日裔士兵由于身材矮小,被其他美国部队嘲笑为“土拨鼠部队”。

虽然被歧视,但仍然训练刻苦,坚贞不二,立场坚定,思想靠谱,后来就被编入第442步兵团,被派往欧洲战场。

罗斯福明确地告诉这些日裔美国兵,“美国精神不会,也从不考虑一个人的种族或血统”。

受此鼓励,有更多的日裔参军。1943年,已有1.4万日裔美军在欧洲战场为美国拼命。

隔离区的日本人

3.

这些德国法国战场的日裔兵,勇气不是吹的,拼死精神堪比日本鬼子。

在德国夺取城堡山的战斗中,他们在没有任何侧翼掩护的情况下,死守山头,德军多次反攻,最后1300人死得剩500人。

一等兵宗森贞雄,用自己身体扑向即将爆炸的炸弹,救了两名美军,深为美国战友尊敬。

占地记者称这些日裔美军:“铁打的小个子”。

日裔美国兵

在1944年法国瓦斯杰斯战役中,为拯救被德军包围的200名德克萨斯州美国大兵,442团数次冲锋,付出了700条人命的代价,用3条人命救1个德州兵的比例,422团一战成名,被美军尊称为“德克萨斯拯救者”。

二战结束时,这个步兵团伤亡超过9000人,伤亡率高达314%。该团获得军功章多,被誉为“紫星营”。紫星勋章,一种美国对普通士兵颁发的军事勋章。

为日裔美军授旗

4.

英勇的战斗为日裔美国人赢得了荣誉,也为日本移民赢得了尊重。

该如何看待这种为“敌国”效命的日裔呢?

1945年,美国人为了研究日本国民性格,以便在战后改造日本,写了一本书,《菊与刀》,说忠诚是日本国民性格之一,一旦认定主君,那种服从和感恩会让他们牺牲一切。天皇就起了这个作用。

不过,日裔兵的“天皇”,已不是裕仁。

1946年华盛顿阅兵,442步兵团受邀参加。杜鲁门总统对他们说:“你们不仅仅要和残酷的敌人作战,还要面对友军的歧视,然而,你们战胜了这一切。”

看来,为世界痛恨的日本鬼子,不是鬼子,而是日本。

抛却政治国别,那鬼子还是鬼子吗?

一名日裔美国兵与家人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