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干旱少雨,村民发现疑似古代豪宅的建筑藏在水底,专家对此有何表示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1-04-12

河源市龙川县干旱少雨,枫树坝水库附近村民发现了疑似古代豪宅的建筑“浮”出水面。由拍客现场拍摄的视频可见,城墙深陷泥巴里,半浮在水中,看起来有点像古墓或古代民居。除了城墙,裸露的库底还有许多圆形物件。

专家对此的说法:目前推测这是明清时期的客家围龙屋遗址,约有十余座,但详细情况仍待勘察。值得一提的是,周边还发现西汉时期陶制品,在河源尚属首次考古发现。

河源市

河源,别称槎城,为广东省地级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江中上游,东接梅州市、汕尾市,南邻惠州市,西连韶关市、惠州市,北与江西省赣州市交界。全市面积1.58万平方公里。河源市是东江流域客家人的聚居中心,有着“客家古邑,万绿河源”的美称。

1988年1月7日撤县设市,1992年8月河源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沿海经济开放区,成为既可享受山区优惠政策,又可享受沿海开放区优惠政策的地区。2015年9月拥有地方立法权。

河源客家民间艺术主要有:客家山歌、花朝戏、舞龙、舞狮、舞春牛、舞纸马、打功夫、杂技等。河源每个县区都有客家歌舞团,紫金县的客家花朝戏被列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连平县的忠信花灯被评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龙川县的杂技团是全国首个县级杂技团,和平县的采茶剧团有着汉剧和采茶剧相结合的戏韵 。

截至2015年4月,河源恐龙博物馆出土和馆藏的恐龙蛋化石已达17000多枚,河源由此成为中国乃至全球馆藏恐龙蛋化石数量最多的地方。

龙川县

龙川县,广东省河源市辖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江和韩江上游,北界江西省寻乌县、定南县,东连梅州市五华县、兴宁市,南接东源县,西临和平县。全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阳光充足。2012年末,全县总面积3089平方公里,辖24个镇、315个村,总人口95.6万人,有海外华侨32.7万人。

龙川县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活动。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三十三年),始置龙川县,是中国保留最古县名的县份之一。旧治龙川城(今佗城)是最早的龙川故城,自秦至民国,为县或州治所,南汉刘砻时,移循州治于此,州县并存达四百余年,为县、州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中心,素有岭南古城之称。龙川县是客家古邑,龙川县通行客家语、水源音。

客家围龙屋遗址

梅州既是客家人南迁的最后落脚点,也是明清以来客家人衍播四海的主要出发地,旅居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700多万人 ,是全国重点侨乡,也是港澳台同胞的重要祖籍地之一,其中台湾500万客家人中就有180万祖籍在梅州。资料显示,客家围龙屋目前正在申遗。

客家围龙屋又称为客家围拢屋、转龙屋等,是汉族客家文化中著名的特色民居建筑,是客家民居经典的三大样式之一。客家围龙屋始建于唐宋,兴盛于明清。其结合了汉族古朴遗风以及南部山区的地域文化特色,是中国五大民居特色建筑之一。

客家围龙屋又称为客家围拢屋、转龙屋等,是汉族客家文化中著名的特色民居建筑,是客家民居经典的三大样式之一。客家围龙屋始建于唐宋,兴盛于明清。其结合了汉族古朴遗风以及南部山区的地域文化特色,是中国五大民居特色建筑之一。

双墙围龙屋助居民躲战祸,有201年历史,墙体至今保存较为完好

一马蹄形状的高大围墙将 “四角楼”包裹住,“四角楼”正门前有一弯半圆形的小池塘,两者有机结合,使整个建筑群呈椭圆形布局,远远望去,非常吸引眼球。这就是记者日前在惠东县白花镇看到的一处古屋群。据该古屋群的后人介绍,该建筑群为练氏祖先所建,当地人习惯称为“练屋”。“练屋”始建于清嘉庆十二年(1807),至今已有201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