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rt疫苗懒人包 教您一次搞懂Baby预防接种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7
*** art疫苗懒人包 教您一次搞懂Baby预防接种 虽然爸妈都会照着「儿童健康手册」去按时帮宝贝施打疫苗,却常常搞不清楚疫苗的实际效用为何?什么第一剂、第二剂?三合一、五合一…到底是什么东东?打完是否会出现什么副作用?家长还有什么必须知道的注意事项?就让专业的小儿科医师为您解惑,一起来了解宝宝疫苗全攻略! 为什么宝宝需要接种疫苗?

现在 *** 规定,从宝宝刚出生的24小时内,便会开始施打第1剂预防针(B型肝炎疫苗),之后还需要依据「儿童健康手册」上所列的项目,按时带宝宝去接种各类预防不同传染疾病的疫苗。但是看到表格上林林总总的一大排清单,爸妈可能会有点小心疼,宝宝真的需要挨这么多针吗?

但是相对于挨针,有许多传染疾病的侵袭力实在不容轻忽,很可能会让稚嫩的宝宝留下严重的后遗症,甚至失去宝贵的生命。所幸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加上疾病预防观念的普及,公费疫苗的种类也日益多元,近几年疫苗的进展均有相当大的突破。

比如白喉、破伤风疫苗自问世后,已经很少在临床上遇到这些疾病案例;而肺炎链球菌疫苗同样让医界感受很深,婴幼儿染肺炎的案例已减少很多,并从104年1月1日起纳入1岁前的常规接种项目;另外像轮状病毒疫苗虽是自费疫苗,也让幼儿感染住院的比例大幅减少,这些都是接种疫苗带来的预防成效。

禾馨民权妇幼诊所副院长&书田诊所小儿科叶胜雄医师指出,疫苗主要的作用,就是让身体先产生抗体,进而达成预防疾病的目的。而宝宝最早的防御属于被动免疫,即在妈妈怀孕期间,透过胎盘得到来自妈妈的抗体;另一个来源则是从母乳中得到抗体。但是这些抗体都是外来的,并非由自己身体产生的主动免疫,而且这些抗体大概在宝宝出生4~6个月后就会逐渐消耗殆尽,只有母乳能多少补充一些抗体。因此建议爸妈不妨多花点时间,好好了解这些疫苗的特点及好处,并按时带孩子去接种,让宝贝拥有抵抗疾病的防护力,健康平安的长大。

*** art疫苗懒人包 教您一次搞懂Baby预防接种 疫苗的预防原理

至于疫苗的预防原理是什么呢?为什么接种后就能让宝宝的身体具备抵抗力呢?台安医院小儿科陈万德医师表示,疫苗其实是伪装成病毒的形态,来欺骗人体的免疫系统。由于人体感染过某种病原体后,便会产生专一性的抗体,用来保护人体免于下一次的感染。所以疫苗就是把对人体无害的病原体注入人体,比如死菌或减毒的活菌,让人体在低风险不致于真的生病的情况下,有类似自然感染的效果,便能帮助免疫系统辨识与记忆,往后若遇到真的病毒入侵,身体的免疫机制就可以比照之前的经验来有效消灭病毒。

活菌和死菌的差异 而疫苗目前主要可分为活性减毒疫苗(活菌)和不活化疫苗(死菌),主要的差异如下:

活性减毒疫苗 即指活的疫苗,模拟自然感染,但是病菌的武器被削弱了,所以进入人体并不会真的生病。理论上活菌的效果会比死菌相对好一点,因为接近自然感染过程所产生的免疫力,通常能维持比较久的时间。不过副作用也会相对较高,而且病菌本身是活的,在极少数情况下仍可能会突变产生致病力,或是对于免疫功能较低下的人体接种,也仍有少许的致病风险。

目前活性减毒疫苗包括:卡介苗、轮状病毒疫苗、水痘疫苗,以及麻疹-德国麻疹-腮腺炎疫苗(MMR)。其中水痘疫苗或麻疹-德国麻疹-腮腺炎疫苗,在1岁前施打的效果较不佳,因为可能会被来自妈妈的残余抗体中和掉,所以这两种疫苗必须等到1岁后再打。

不活化疫苗 即为死的疫苗,是将病原杀死(去活性),把取自病毒、细菌的片段构造接种到人体,让身体的免疫系统认识这些结构,进而产生抗体加以对抗。由于疫苗本身不会再生长,所以不会造成感染,也不会让接受施打者生病,因此对于1岁前的宝宝是可以接种的,在制造时亦可使用较大剂量,来抵销妈妈抗体所造成的影响。目前大多数疫苗均属此类。

为什么有些疫苗需多次接种? 一般来说,疫苗在宝宝越小的时候接种,产生抗体的效果会稍微差一点,所以这些疫苗必须按照时程接种好几剂。比如宝宝出生24小时内就要施打B型肝炎疫苗,之后在满1个月和满6个月时还要陆续打,共需打3剂。而1岁以下的宝宝除了B型肝炎疫苗外,需要多次接种的尚有五合一疫苗(公费4次)、肺炎链球菌疫苗(公费3次+选择性自费1次),和轮状病毒疫苗(自费2次或3次)。但不能因为这样就想说等宝宝长大一点再打,这会让宝宝陷于被感染的风险中;仍必须按照时程施打疫苗,以期及早产生保护效果。

*** art疫苗懒人包 教您一次搞懂Baby预防接种 公费疫苗全攻略

以下依照「儿童健康手册」所列的公费疫苗项目,以接种时程排序来一一介绍:

B型肝炎疫苗 为预防B型肝炎的疫苗,是宝宝的第一支预防针,共需施打3剂。

建议施打时程 若无特殊情况,宝宝出生后24小时内尽速接种第1剂,之后分别在出生满1个月和6个月时,施打第2剂和第3剂。

若出生体重未达2000公克,且母亲为B型肝炎带原者,出生后要尽快接种B肝疫苗,且为第0剂,并于出生1个月或体重满2000公克时,从第1剂开始接种。

若母亲非为B型肝炎带原者,且出生体重未满2000公克,则于出生1个月后或体重满2000公克时,从第1剂开始接种,不需施打第0剂。

接种禁忌 ․先前接种本疫苗或对本疫苗任何成分曾发生严重过敏反应者。

注意事项 ․发烧或正患有急性中重度疾病者,宜待病情稳定后再接种。 ․母亲若为e抗原阳性之B型肝炎带原者,无论宝宝出生体重多少、是否是早产儿,宝宝都应在出生24小时内尽速接种1剂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若母亲为e抗原阴性之B型肝炎带原者,仍建议自费打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以进一步预防。

接种后反应及处理方法 ․接种部位可能有红、肿、疼痛情形。 ․偶有发烧、倦怠,通常1~2日即消失。

卡介苗 为避免幼童因感染结核菌发生结核性脑膜炎等严重结核病。

建议施打时程 自105年1月1日起,改为满5个月施打(原为出生24小时后施打)。数据显示,接种后造成卡介苗骨髓炎这种不良反应的机率极低,而发生骨髓炎的宝宝接种时的月龄都比较小。因此把适合接种年龄调整为出生满5个月。

接种禁忌 ․严重湿疹与有明显皮肤表皮缺损的其他皮肤病、免疫机能不全者。

注意事项 ․疑似结核病人及疑似被结核菌感染者,勿直接接种卡介苗。 ․早产儿或出生体重在2500公克以下之新生儿(体重一旦超过2500公克,经医师诊察确定可接种者不在此限)。 ․发烧或正患有急性中重度疾病者,宜待病情稳定后再接种。 ․麻疹及水痘感染及其复原期。 ․若有做严重复合型免疫缺乏症的筛检,于确定报告正常后再施打。

接种后反应及处理方法 ․注射后接种部位大多有红色小结节,不需特别处理,若变成轻微的脓泡或溃疡,不需要挤压或包扎,只要保持局部清洁,约经2~3个月溃疡就会自然愈合。 ․如果接种部位出现多量的脓液或发生同侧腋窝淋巴腺肿大情形,可请医师诊治。

*** art疫苗懒人包 教您一次搞懂Baby预防接种

五合一疫苗 包括白喉、破伤风、非细胞性百日咳,加上b型嗜血杆菌疫苗以及不活化小儿麻痹沙克疫苗。

建议施打时程 出生满2、4、6个月和1岁6个月各接种1剂,共4剂。满5岁时则是施打4合一疫苗,少了b型嗜血杆菌疫苗。

接种禁忌 ․先前接种白喉、破伤风、百日咳、b型嗜血杆菌、小儿麻痹相关疫苗或对本疫苗任何成分曾发生严重过敏反应者。 ․接种含百日咳疫苗后7天内曾发生脑病变,且无其他可解释病因者。 ․出生未满6周。

注意事项 ․发烧或正患有急性中重度疾病者,宜待病情稳定后再接种。 ․患有进行性痉挛症或神经系统疾病者,宜于医师判断病情已经稳定后才注射疫苗。 ․先前接种含破伤风疫苗后6周内曾发生过 林-巴利症候群(Guillain-Barresyndrome)者,不建议施打。 ․曾接种含破伤风类毒素疫苗后,发生Arthus过敏反应者,与次剂含破伤风类毒素疫苗应间隔10年以上再接种。 ․曾发生下列状况者需经专科医师评估后再接种:

(1)先前接种「白喉-破伤风-非细胞性百日咳」(DTaP)或「白喉-破伤风-百日咳三合一疫苗」(DTP)后48小时内曾发生不停严重哭闹超过3小时、虚脱(collapsed)或类休克状态(shock-likestate)、发烧超过40.5℃(105℉),或接种后3天内曾发生痉挛(seizure)且无法以其他原因解释者。

(2)需用药物治疗的心脏衰竭或发绀性心脏病者。 ․不适宜接种含百日咳疫苗之6岁以下幼儿,可改接种「白喉-破伤风混合疫苗」(DT)及「不活化小儿麻痹疫苗」(IPV)。 ․满7岁以上不适用。

接种后反应及处理方法 ․接种后1~3天可能发生注射部位红肿、酸痛,偶尔有哭闹不安、疲倦、食欲不振或呕吐等症状,通常2~3天后会恢复。 ․不停啼哭或发高烧之症状较为少见;而严重不良反应如严重过敏、昏睡或痉挛则极为罕见。 ․如接种部位红肿持续扩大、接种后持续高烧超过48小时或发生严重过敏反应及严重不适症状,应尽速请医师处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