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的观赏性越来越差,为什么不将球扩大?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11

一项运动的核心,实际是对抗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竞技性。

其实对于乒乓球来说,是有更大的球体存在的。比目前40毫米打球更大的,就是44毫米的大球,并且44毫米大球的规格,也是有比赛的,只不过这样的比赛多见于日本,并且是专门应对老年人的健身比赛。

如果现在主流的乒乓球规格从40毫米继续扩大,那么乒乓球就会很明显的失去旋转这个最重要的属性。因为球体进一步变大,旋转下降是会非常的明显的,可以说在很多的顶尖选手眼中,44毫米的大球,是几乎没什么旋转威胁,因为过去国际乒联改革的时候,仅仅是从38毫米提升到了40毫米,两毫米之差,就让相当多的以旋转为主要击球优势的顶级运动员提前结束了自己的运动生涯。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刘国梁,还有后期的无机胶水和新材料球,前者让马琳的打法受到影响,而最后的这一次改革,张继科的优势也不如以前明显了。

而乒乓球这项运动,最具有魅力的地方,就是旋转。但是旋转本身非常的复杂,变化很多,如果不是自己有乒乓球基础,或者是资深的老球迷的话,对于一场乒乓球的专业比赛,一个回合中间,旋转的变化都很难搞清楚,自然也是不会觉得乒乓球有什么值得观赏的地方。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我们说旋转就是乒乓球的门道了,但其实国际乒联的这几次改革,都是为了“外行”看球做出的努力,因为球变大之后,回合是明显的增多了,所以即使是对乒乓球不太熟悉的人,也能够欣赏乒乓球运动员在场上,高难度的多回合对抗,也能够从乒乓球的相持环节,去体会这项运动力与美的结合。

观赏性越来越差?

恕我直言,个人认为这是个不懂乒乓的人所提问题!

首先说,乒乓球现在的真实情况是,世界级的比赛,观赏性极强!因为现代乒乓球技术越来越精细并符合运动的本身特点,职业选手的弧圈球已几乎将乒乓球的旋转、速度、力量练到了极致!题主所说的观赏性,大约应该是两个对手水平相差太大而导致吧。

难道我打球会不好看吗?

乒乓球是一个技术性非常强的 体育 运动,别说水平相差巨大,就是相差一点点,在回合方面就会相当少,往往一发球,对方就一个暴冲,这回合结束了!

但是:即便如此,也不是没有观赏性的!单对于暴冲来说,一个不懂球,不打球的人,是无法体会其美感的!

真正的世界级的比赛,其精彩程度可谓是绝伦的!像世乒赛马龙与樊振东的七局对决,被业界盛赞为教科书般的经典!尤其是打到决胜局最后关键球,你来我往的得分,算计,控制,进攻、勇气!这些过程,绝非伪球迷所能体会的!

现在乒乓球比赛直播,网络上已经有非常专业的网站,但凡遇到重大比赛,凭我的记忆,单场最高人数几乎能够破千万。比如刘国梁作解说的世界杯团体比赛,就达到了这个在线记录。专业的解说,精彩的比赛,球迷如饮甘霖,实在是一种享受!何来观赏性越来越差?

是你不会看,而已!

另外:关于将球扩大说一下。

不是没有扩大,国际乒联是一直在扩大!

客观地说:乒乓球扩大后,对增加回合是有效果的,这样可能在现场观球的观众看起来,可能更过瘾。但,如果只是单纯追求回合,那将是乒乓球运动的悲哀!亚洲的直板前三板技术,何等精妙!将智慧与技术融为一体,一击致命!这岂能是无味的拉锯战能替代的?

朋友您认为呢?



11分制和大球使用,让偶然性增大,国外选手有了爆冷击败国乒的可能。

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同样是打国乒,伊藤能屡屡在刘诗雯等主力身上品尝到胜利,而福原爱则被虐到哭。这里边一个非常大的因素就是: 球体变大,旋转减弱造成的。 对乒乓球来说,速度和旋转是一对互相制约的因素,旋转越强对生胶的克制作用越大,你就很难弹出具有更大杀伤力的速度。 这也是当年福原爱总难以翻身的重要原因。



1.如果再打21分,伊藤张本完全没有可能赢国乒。 21分打的是实力,而11分则增加了非常大的偶然性。就像邓亚萍在央视解说提到的那样:“ 伊藤的发球变化非常多,你吃她几个发球,再被她发球抢攻后搏几个,11分眨眼之间就玩完了。 ”如果再重回21分,那以伊藤、张本搏杀的稳定性和相持环节的能力,他们两个是很难在21分下赢下国乒的。



为了破除国乒的一家独大,采取单局更少的分数,让外国选手有“以弱胜强”的可能,国际乒联将赛制改为了11分制, 但这还远远不够,增大球体直径,让球变大这也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2.40+球的使用,让丁宁朱雨玲几乎丧失职业生涯。 40mm球的使用和无遮挡发球直接导致了刘国梁的退役,而球从40mm再到40+仅增加了0.6毫米, 却让丁宁、朱雨玲这种防守反击型打法球员的水准一落千丈。 丁、朱二人都是靠增加旋转打相持,等待对方失误来得分。而40+球是采用的塑料材质,比之前的赛璐璐球更重,旋转也明显减弱。



失去“旋转”这一根本性的制约之后, 伊藤美诚可以肆无忌惮地打穿丁、朱二人的防守。朱雨玲2次惨败伊藤失掉了东京奥运会竞争资格, 丁宁作为大满贯更是被伊藤史无前例地打出了11:0。 丁宁在面对媒体采访时曾直言:“大球对我自己技术打法的影响超过了50%以上。”



球体并非越大观赏性越强,大球时代已将乒乓球的“暴力进攻”展现淋漓尽致。

正如题主所问:乒乓球观赏性越来越差,为何不将球变大呢?那么试问一下:乒乓球如果变成橄榄球、篮球那么大,是否就具备了更好的观赏性呢?答案是否定的,40+球已经是乒乓球的直径极致了。



1.反手暴力美学风靡,超强对攻频频上演。 在张继科的反手“霸王拧”出现之前,乒乓球都是以“得正手者得天下”。然而,随着球体变大,旋转减弱,运动员可以采取反手台内拧的办法,将球直接拧起来实现直接对攻。像王曼昱、孙颖莎等新生代女子球员也都可以运用这样的技术。正是反手台内技术的发展,也让许昕传统直板在台内摆短等优势荡然无存, 取而代之的则是从接发球开始,就是樊振东的反手暴抽、张本智和的反手台内快撕。



这种速度、力量、旋转和落点兼具的超强对攻,实际上也实现了国际乒联改革的初衷:一个是削弱国乒的霸主地位, 另一个大球也发挥了欧洲球员人高马大的力量优势, “攻势乒乓”、“暴力乒乓”也成为现在最主要、最先进的技术潮流。相比起小球时代实力悬殊、毫无悬念的比赛, 11分赛制和大球的超强对攻已经把乒乓球的观赏性、刺激化上升到最大化了。



我是“杨磊谈乒乓”,我来回答。

楼主的问题可以归结为“把球扩大,乒乓球的观赏性就可以增强?”事实果真如此吗?试着分析一二。

第一,乒乓球的观赏性到底是什么?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通俗易懂,寓意非常深刻。 在外行人和内行人眼中,乒乓球观赏性的内涵完全不同,甚至是天壤之别。比如说,外行人看来,只要回合多,比如连续放高球、对拉几板之类,就会拍案叫绝,觉得精彩不得了。只有内行人,才会对一个发球直接得分或者是电光火石的一两板发球抢攻,鼓掌称好。如何兼顾外行与内行,说实话,非常非常之难。

第二,具体来说,如果是为了照顾外行大众。 把球尺寸加大,进一步削弱旋转,增加回合。我认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乒乓球的观赏性,行之有效。

第三,如果是侧重内行球友,比如中国乒乓球球迷群体,一味扩大乒乓球的尺寸,只会弄巧成拙,丢失掉乒乓球最精髓的旋转,进一步降低乒乓球的魅力和观赏性。 球大了之后,力量型的选手更占上风,只会让原本艺术的乒乓变的简单粗暴化。为什么好多资深球友觉得现在的乒乓球不如十年前甚至二十年前有味道,从38毫米到40毫米再到40+,球的不断加大,罪过最大。

不是乒乓的观赏性越来越差,而是你的欣赏能力越来越差!一只小鸡怎能理解鸭鹅水中捉鱼的快乐?

至于为啥不把乒乓球再变大?可能原因是:球再变大后,速度就会变慢,影响比赛的精彩程度。

这位朋友,你的想法其实国际乒联和国乒一直都很在意的。

1、乒乓球是竞技运动,观赏性是一方面,竞技性才是核心

2、乒乓球一直为了观赏性在做出改变,而且球已经变大了,从38mm到现在的40+

3、观赏性也不是仅仅通过球的大小来改变的,而且如果真的想以观赏为主,可以去看表演赛,相信会看到相当过瘾哈

4、对于锻炼身体效果么,这个乒乓球还是很有效的,只不过需要入门,如果你大部分时间是在通过捡球来锻炼,那肯定效果差,乒乓球入门高,也是造成受众偏低的原因

球变大?你只有去打网球篮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