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蒜也能泡酒,有什么功效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7-12-26

大蒜泡酒方法一

材料:粮食白酒2000克,1000克大蒜头

制法:大蒜剥掉外皮,直接放入白酒中,密封,浸泡2周即可。器皿最好选择玻璃的,白酒度数在40-60度之间。

功效:大蒜酒有很好的驱寒功效,体内寒气重的老人可以喝点大蒜酒驱寒。

大蒜泡酒方法二

材料:白酒2斤,白砂糖250克,大蒜头400克

制法:大蒜剥掉外皮,洗净,拍裂,大的大蒜可以切成2、3片,放入装有白酒的瓶子里,加入白糖,密封,放2-3个月。

功效:抗菌健胃,能够预防感冒腹泻,软化血管,防病,治疗失眠。

大蒜泡酒方法三

材料:白酒5000毫升,桃仁500克,淡豆豉500克,大蒜1000克

制法:淡豆豉、桃仁和大蒜切碎,放入一个干净的纱布袋里,扎紧口,放入白酒瓶,密封,春夏两季浸泡3天左右,秋冬两季浸泡一周。

功效:活血,祛风除湿,痛经活络,温肾壮阳,能治疗脚弱无力。

大蒜泡酒方法四

材料:大蒜7枚,黄酒适量

制法:大蒜剥皮,捣烂,用黄酒冲服。

功效:治疗霍乱,腹部疼痛。

温馨提示:药酒一次不要喝太多,每次喝10-20克即可,每天1-2次即可。

白酒的饮食禁忌

1、不要空腹饮酒:因为空腹时酒精吸收快,人容易喝醉;而且空腹喝酒对胃肠道伤害大,容易引起胃出血、胃溃疡,最好的预防方法就是在喝酒之前,先行食用油质食物,如肥肉、蹄膀等,或饮用牛奶利用食物中脂肪不易消化的特性来保护胃部,以防止酒精渗透胃壁。不要空腹饮酒,这是饮酒不醉的主要诀窍。因为这样可使乙醇在体内吸收时间延长。

2、不要和碳酸饮料:如可乐、汽水等一起喝,这类饮料中的成分能加快身体吸收酒精。

3、能够尽量的饮用热汤:尤其是用姜丝炖的鱼汤,特别具有解酒效果。

4、喝酒的时候应该多吃绿叶蔬菜:由于酒精对肝脏的伤害较大,其中的抗氧化剂和维生素可保护肝脏。还可以吃一些豆制品,其中的卵磷脂有保护肝脏的作用。

5、民间流行喝浓茶解酒的说法没有什么科学根据:茶叶中的茶多酚有一定的保肝作用,但浓茶中的茶碱可使血管收缩,血压上升,反而会加剧头疼,因此酒醉后可以喝点淡茶,最好不要喝浓茶。如果有人身不由己喝得太多,可以事后吃一些水果,或者喝一些果汁,因为水果和果汁中的酸性成分可以中和酒精。很多人酒后往往不吃饭,这样危害更大,应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比如来一碗面条就非常好。

6、宜慢不宜快:饮酒后五分钟乙醇就可进入血液,30—120分钟时血中乙醇浓度可达到顶峰。饮酒快则血中乙醇浓度升高得也快,很快就会出现醉酒状态。若慢慢饮入,体内可有充分的时间把乙醇分解掉,乙醇的产生量就少,不易喝醉。

大蒜的七大功效

1.抗癌

国外研究发现,大蒜中的含硫化合物能促进肠产生一种酶或称为蒜臭素的物质,通过增强机体免疫能力阻断脂质过氧化形成及抗突变等多条途径,消除在肠里的物质引发肠道肿瘤的危险。但是,尚无法定论究竟需要产生多少这样的酶才能有效地发挥大蒜的抗肿瘤作用。

此外,大蒜中的微量元素硒也有一定抗肿瘤功效。

2.治疗阳痿作用

有科研人员通过兔子及小白鼠的实验发现,大蒜能刺激雄性激素分泌,并能增加精子数量。现代医学认为,血液健康是影响勃起功能的重要因素。吃大蒜却能促进血液健康,改善血液循环,从而也有利于改善勃起功能。

3.抗衰老作用

推荐吃法:蛋黄大蒜美容抗衰老

大蒜能促进血液循环;蛋黄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能抑制活性酸素,减缓血管与皮肤老化。两者搭配优势互补,既能发挥好的抗衰老作用(血管与皮肤),又能对恐寒症的治疗或美容产生很多的好处。

制作过程:在捣碎的大蒜里拌入蛋黄,然后用文火慢慢煎成。

5.保护心血管

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在每人平均每日吃生蒜20克的地区,人群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无食用生蒜习惯的地区。

1)抵抗血栓研究发现大蒜中的精油具有抑制血小板凝聚的作用,达到预防血栓形成的效果。

2)降低血脂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受试者每日食用生蒜50克,连服6天后血清总胆醇、甘油三脂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均明显低于试验前的含量。

3)降低血液粘稠度有多个研究显示抽烟及酗酒,会使血液粘稠度明显增加,但如果同时食用生蒜,就会部分抵消这一不良作用。

4)降低血压轻度高血压患者,每天2-3瓣大蒜,高血压远离你。每天早晨起食2-3瓣大蒜,可以降低高血压危害。[11]

6.猪肉配大蒜

大蒜配猪肉是个不错的吃法,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猪肉是含维生素B1最丰富的食物之一。而维生素B1与大蒜所含有的蒜素结合在一起,能起到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的作用。

7.青鱼配大蒜

大蒜加青鱼食用,能够使血液通畅,大蒜能促进鱼中蛋白质的消化。鲳鱼、秋刀鱼、青鱼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对于降低胆固醇、凝固血小板、溶解血栓有明显效果,和大蒜一起吃,更有助于血液畅通。

食用大蒜的注意事项

1、哪些人不能吃大蒜

阴虚火旺之人,经常出现面红、午后低热、口干便秘、烦热等症状者忌食。

2、大蒜的适用人群

一般人都可食用,特别适宜肺结核、癌症、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

3、大蒜的食用禁忌

大蒜性味辛温,吃多了容易导致肝血亏虚,因此食蒜过度可能会伤肝。现代医学也认为,大蒜对眼黏膜有刺激作用,所以,眼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忌口,与葱、蒜等辛辣食物保持距离。对于患有近视或远视的人来说,也不宜多吃蒜,否则会导致肝血亏虚、肝火上升、助火伤目,加重眼睛的不适

第2个回答  2017-12-26

导语:大蒜泡酒真有神奇功效吗?

关于“大蒜泡酒真有神奇功效吗?”这个问题,小编整理了多个来源的用户回答,供大家更全面的了解。

1、精彩回答:

没有,这是牵强附会的伪科学,想当然而已。都是把所谓中西医杂糅的想当然的伪科学。按现代医学,大蒜含有丰富的有机硫化物,有非常强的杀菌消炎能力。按中医的说法是健肾益肝。中草药有个常用炮制制法是泡酒,用酒精可以萃取中草药的有效成分。但是按现代科学严谨来说,酒精萃取有机物的过程有可能发生化学反应导致成分变性失效,甚至产生其它另类有毒物。所以这个是想当然的1+1等于2的惯性思维所编造所谓良方(用似是而非的科学外衣包装)。微信圈流行大把这些所谓奇方,奇物(叙述的功效8真2假),比如红酒泡姜,蒜,醋泡姜,蒜,花生,还有自制酵素等等,单个材料或者制作片段的效果都是真的,但是组合起来的结果都是未证明的或者,都是想当然或者别有用心的编造效果

2、精彩回答:

大蒜可以说是厨房必备的一种食材,我们平常炒菜的时候也会放一些,如果说直接吃的话,最常见的应该就是腊八蒜和糖蒜了。大蒜泡酒可驱寒两斤大蒜加四斤白酒放在一个罐子里密封,放两周。大蒜泡酒抗菌健胃白酒2斤,白砂糖半斤,大蒜400g。蒜需要拍裂切成2-3片,放入有酒的瓶子里,然后再放入白糖,密封2-3月。这样泡出来的酒有抗菌健胃的作用,并且还能够预防感冒腹泻,软化血管,防病,治疗失眠。这样泡出来的大蒜酒具有活血,祛风除湿,痛经活络,温肾壮阳的功效,还能治疗脚弱无力。大蒜泡酒治疗霍乱7枚大蒜捣烂,之后加适量黄酒冲服。

3、精彩回答:

大蒜拿来泡酒源于对大蒜里的大蒜素等有效成分,能激活巨噬细胞,提高免疫力,降低胆固醇的功效。研究发现,大蒜在酒精的作用下能催化大蒜素物质,它可以抵抗血小板凝结,对预防心脑血管病变引发的疾病,对脑血栓引起的瘫痪有辅助作用。但是这是用高浓度百分之百的纯酒精来研究的,整个过程都是有严格程序的,药效都是提纯过的,而民间自发用白酒泡蒜用的酒精度都不一样,泡蒜的卫生情况也各有不同,泡出来的效果也会不同,神奇的功效也因人而异。一般来说,作为腌制食用还是可以的。

4、精彩回答:

大蒜泡酒的话,还可加点枸杞,冰糖等搭配泡酒,另外泡酒所用的白酒需注意,现在食用酒精酒泛滥,媒体最近老报道现在白酒市场7成左右酒都是酒精勾兑的,食用酒精+香料+甜蜜素+水勾兑,好多打着纯粮的旗号其实是食用酒精勾兑,不宜用塑料桶酒,酒腐蚀性很强容易把塑料腐蚀到酒里,度数在55°到60°之间为宜,一个是真正的纯粮食酒,谷养康粮食酒,京东有,至于配方,泡酒之家有,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5、精彩回答:

谢邀我!至于大蒜泡白酒真有神奇功效吗?平常知道大蒜是预防癌细胞,降低血脂,预防感冒作用很好食品补充人体内系统抵抗力。那么大蒜泡酒主要治疗血栓和脉硬化,高血压,皮肤病,如何制作,方法是将大蒜洗干净,尔后拌干,将一个瓶洗干净,将大蒜放入瓶内,尔后将白酒倒入瓶内,尔后密封15天一20天即可以服用。每天2次早下各次,功效,大蒜是人体清道夫,降低血脂,胆固醇,防止动脉硬化,不仅增强代谢,活血化瘀,促进肠胃性,促进血管通畅,对肝脏效果好,仅参考巧!谢邀我。

第3个回答  2017-12-26

1、大蒜是厨房必备食材,别再用醋泡大蒜了,拿点白酒做蒜酒,不仅能增加生成代谢,活血化瘀促消化,血管畅通肝脏好!原料:1000克大蒜、5000ml白酒、500克桃仁以及500克淡豆豉

2、将大蒜切片,桃仁打碎成2到3瓣,放入温水洗干净,再将所有原料倒入白酒中密封浸泡一周或半个月即可完成

3、大蒜泡酒能活血化瘀、促消化助排便、增强新陈代谢,提高身体抵抗能力,更能补肾、保护心脑血管、气色好,延年益寿哦!

4、日常去出大蒜吃上一两粒,营养健康,泡蒜用的白酒也成了药酒,养生保健用处可大着呢,千万别浪费了!

说起蒜,大蒜最佳使用方法:

捣碎吃有保健作用。大蒜含有蒜氨酸和蒜酶等有效物质,碾碎后它们会互相接触,从而形成具有保健作用的大蒜素。因此,大蒜最好捣碎成泥吃,并且要先放10~15分钟后再吃,这样有利于大蒜素的生成。生吃杀菌效果好。在加热过程中,起到抗菌作用的有机硫化物含量会逐渐下降,温度越高下降越快,所以熟吃大蒜并不能很好地起到杀菌效果。家里用蒜拌凉菜、吃饺子时用醋和少量芝麻油调的蒜泥都是很健康的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