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历史 | 论时尚,我们远不及狄仁杰——图说唐代翻领小西服(一)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8
细数国产剧,能牵动几代人雅俗共赏者,《神探狄仁杰》可位居前列。片中狄阁老思维缜密,断案如神,屡次救驾有功,谈笑间,阴谋灰飞烟灭。尤其是揭晓谜底前,那神秘的微微一笑,一定迷倒众多荧屏前的忠粉。那句“元芳,你怎么看”的台词也曾入选2012年度流行语。

今日暂且抛却扣人心弦的精彩剧情,细心的你可曾留意过片中的服饰?狄大人的外套,除之前在历史剧中常见的圆领长袍之外,还出现了一种奇怪的服饰——翻领长袍。乍看之下,这种外套的领口,与现在的西装外套相差无几,潮味十足。你是否曾一度怀疑,不走心的导演又玩起来了古装穿越(bang)?

——元芳,你怎么看?

——大人,此事必有蹊跷。

此事确实有蹊跷。

毕竟这部可圈可点的大戏,单以剧情品评足以吸睛无数,实在无需利用奇装异服来制造新的话题。何况这种衣服还挺好看的呢。

也许,当时人们就是这么穿的?

在以往的大众印象中,唐朝以前,汉族的传统服饰,为宽长的大袖,交领或直领,可类比《汉武大帝》中的着装。而后受鲜卑族的影响,逐渐形成了窄袖、圆领的风格,不曾想这种衣着后来竟成为了官服的标配,如我们历史教科书中唐太宗的打扮那般。

那么,翻领长袍究竟是导演的一时疏忽,还是历史上确有其事?让我们追根溯源,看看能不能找出什么蛛丝马迹。

唐人服饰,最直观而详实的材料,当然应从绘画中寻找。唐朝传世的纸本或者绢本绘画,几经战乱,历经千年,已经所剩无几。所幸,我们还有另一种绘画载体——壁画。

特别是墓室中的壁画,当墓门封闭,壁画就记录下了历史,并且断无被篡改的可能——盗墓贼一定不会无聊到挖坟掘墓,涂改壁画。能在自己墓道中留下壁画的墓主人,往往非富即贵。陪葬的墓志铭,记录了墓主人的身份、家世、功业和生卒年份。通过墓主人的去世时间,可以界定壁画的完成时间。因此,这是一种相当可靠的史料。

章怀太子李贤(652年—684年),字明允,唐高宗第六子,武则天次子,生活年代大致与狄仁杰重合。他的墓地于1971年被发掘。墓中出土壁画五十多幅,画工精美,保存基本完好。

在东壁壁画《职供图》中,描绘了万国来朝的场景。右数第二位,高鼻梁,身着翻领长袍,同左侧三位大唐官员形成鲜明的对比。据考证,他是来自拂菻(东罗马帝国)的使者。

西壁壁画《职供图》描绘了类似的场景。左起第一位,神态略拘谨,鹰钩鼻,来自大食(阿拉伯)。与拂菻使者的装束不同,这位使者袍子的形制更接近狄阁老。

乾陵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除了为世人所知的无字碑之外,伴随墓主人的,还有六十一尊蕃臣石像群。据说,这些石像按照当时的外国使者真人样貌刻制,石像代替真人,为他们景仰的女皇守灵。左面第一个正对我们的,正是穿着翻领的袍子。

爬梳史料,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骑马俑,上海博物馆藏,胡人面孔,腰挎弯刀,翻领长袍。折出来的衣襟,涂成绿色,以强调翻领。

胡人骑马塑像出土于懿德太子墓,高鼻、深目、络腮胡,胡人脸,翻领衣。

下图为敦煌壁画,位于329窟。经鉴定,该画完成于初唐时期。图中两人,皮肤黝黑,手执马鞭,身着翻领短衣。衣仅过膝,典型的胡人打扮。

由此可见,这种翻领款式的长袍在初唐至武周时期在胡人中比较流行。与圆领汉服相对应,称其为胡服,恰如其分。

狄仁杰作为大唐官员,错穿了胡服吗?

到此为止,这个问题尚不能肯定。章怀太子墓出土的壁画中仍有玄机。

东壁《狩猎出行图》中,几个随从正在骑马追逐,注意看他们的衣领。

西壁的《打马毬图》,壁画画得极为生动传神,骏马四蹄离地,似乎能听到它的嘶鸣。这个骑马的汉子,穿的也是翻领袍。

另一幅《仪卫图》中,仪卫领班膀大腰圆,青袍乌靴,显得极为彪悍威武,图中领口的样式,和剧中狄大人的翻领几无二致。

壁画显示,章怀太子之近侍,在武周时期已着胡服。这些近侍,大部分应为汉人。

又据《新唐书·五行志》记载:

天宝年号自公元742年正月始,而狄仁杰卒于公元700年。他着胡服,当与章怀太子近侍同时。

可见,在狄仁杰活动的年代,翻领胡服在汉人中逐渐开始流行,并在半个多世纪后,成为一时风尚。 狄大人不但并未穿错,反而赶在了潮流的前端。

问题似乎已经圆满解决,不过……先等下。

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服饰为上衣下裳,衣和裳是分开的两件。北周年间,在圆领窄袖的长袍普及之初,宇文护下令:这种上下一体的袍子,在膝盖位置,需要缝出一道明显的横线,称为“下襕”,以象征衣裳分制的古代服制,便于汉人接受。(《隋书·礼仪志六》)

再看前述东壁的《仪卫图》,仪卫领班的膝盖处,有一道明显的黑线,即为下襕。这说明,他所穿的,实为圆领长袍,只是把圆领的领口敞开了而已。(周锡保《中国古代服饰史》)

乍看之下,这理由似乎比较牵强,圆领袍究竟有没有敞开领口的穿法?下面的图片来自宋末元初的画家钱选临摹苏汉臣的《宋太祖蹴踘图》。图中颠球者为赵光义,宋太祖之弟。宋太祖赵匡胤位于画面正中。六个人中,一眼望去,就有四人把圆领穿成了翻领。

这幅图描绘的圆领外翻应当比较可信。原作者苏汉臣,在北宋徽宗宣和年间(1119~1125)任画院待诏,也就是皇家画师。第一,在北宋保守的风气下,他不会故意抹黑太祖,画太祖穿着胡服;第二,他离宋太祖的时代较近,皇宫中贵族蹴鞠的场面大致未变。如此画来,至少说明,即便宋太祖未必会这么穿圆领袍,画师一定见别人这么穿过。否则,他如何想到这么画?

这么说,并非所有的翻领袍都是胡服,有下襕者,仍可认作汉服。

狄大人的领口,和那个仪卫的领口如此相像,他穿的,会不会仍旧是汉服?

只好再看看电视剧了。

尽管图片模糊,但很明显,狄大人的翻领袍,膝盖处并无下襕。而与他同行的虎敬晖,衣服下摆处有一道明显的黑线,即为下襕。可知,这部片子的服装师确实下足了功夫,并未有差错。虎敬晖所穿,汉服无疑。

导演安排狄大人赶了时髦,他穿的确实是胡服。狄仁杰引领了一代潮流,身边的狄春,元芳纷纷效仿。这种装束,称作翻领小西装,似乎也并无不可。

那么,这部剧中的女性角色们,也时常穿着胡服出镜,难道这也是潮流吗?这样究竟是否妥当?

请关注本作者,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