挠力河的水利工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2


龙头桥水库,地处三江平原腹地、宝清县与七台河市交界处的完达山脉,距宝清县城西南约52公里,挠力河上游的一座大型控制性工程,水库由挠力河、大主河、宝密河和珠山河四条河流组成。龙头桥水库是三江平原防洪除涝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下游宝清县城及龙头桥灌区的重要水源地。主要功能以防洪、灌溉为主,兼顾发电、养鱼和旅游等综合利用。水库的建成,可使挠力河中下游的防洪标准由原来的10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保护村屯29个,保护耕地10万公顷;新增和改善水田灌溉面积2.87万公顷;为国家级湿地供水,改善生态环境;为正在建设中的鲁能集团宝清煤电化项目提供生产和生活用水。水库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为1730平方千米。水库总库容6.15亿立方米,水质达到Ⅱ类水标准。坝后式电站装机容量为2500千瓦,年设计发电量406万千瓦小时。工程于1998年4月动工,2002年10月投入使用,2006年10月竣工。于1998年4月开工建设,2002年10月投入使用。在正常蓄水位下,水面可达47平方公里。又称为龙湖。
太平沟水库,1958年3月,由宝清镇、十八里、万金山、夹信子、青山等5个乡修建。水库地址位于小城子乡太平沟村西1公里处。设计坝长1520米,坝高11.5米,工程量为61万立方米,设计灌溉农田14万亩,其中水田1.4万亩,装机容量425千瓦。5乡的民工组成民兵师,设师长、副师长、师政委,下设秘书科:工程科、物质科、治安科。1958年6月筹建,8月开工兴建,上2000人,300台大车。1959年5月下马。完成土方6.5万立方米,国家投资15.28万元,半途而废。
金沙河水库,金沙河水库位于金沙河中游,金沙河村东。设计坝长1110米,坝高11.5米,工程土石方为50万立方米。灌溉农田52万亩,其中水田0.35万亩。装机容量90千瓦。

蛤蟆通水库,位于黑龙江省宝清县东部,挠力河支流蛤蟆通河上游,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兼顾发电、养鱼的综合利用大型水库。该水库1957年由铁道兵农垦局(1958年改为牡丹江农垦局)密山勘测设计院勘测设计,1958年11月由牡丹江农垦局所属八五二农场出工兴建,1971年建成投入运行。,控制流域面积505平方公里,总库容1.27亿立方米,是以防洪、灌溉为主,兼顾发电、养鱼的综合利用水库,设计灌溉效益19万亩。经过40多年的修葺,蛤蟆通水库已成为旅游疗养区,对外开放。
平原水库,位于红旗岭农场西北部,挠力河西堤13+000处,主要是利用挠力河堤防,在堤防内筑土堤8公里,利用自然低洼地形成。该水库不破坏原有植被,只是在挠力河西堤13+000处安设闸门,外水位高时,利用水位差,把河水引入平原水库蓄水,枯水期提水灌溉。该水库可蓄水量0.28亿立方米。 挠力河宝清段直线长度192.45公里,弯曲长度386.6公里。从龙头镇龙头桥开始至板庙亮子两岸修建堤防201.2公里,达标长度157公里,其中,大挠力河左堤63公里,右堤71.1公里;小挠力河左堤52.6公里,右堤14.5公里。保护耕地面积5.55万公顷、草原0.31万公顷,保护人口5.72万人。挠力河干流堤防从宝清水文站至大、小挠力河汇合口,1998年,列入三江平原综合治理国家投资项目。2002年,按10年一遇设计标准,共完成两侧堤防157公里,回水堤7条46公里,穿堤建筑物7座,管理段舍13处,营造堤防防护林49.4公顷,共完成土方248万立方米;总投资3123万元,其中,国债1587万元、中央其它投资1160万元、地方自筹376万元。
红旗岭农场段挠力河堤防位于农场西北部、挠力河东岸,全长51.4公里,被七里沁河分为东西两段,东堤长22.7公里,西堤长28.7公里。挠力河堤防保护面积91.2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22998.5亩,保护人口2200人。
宝清县引水灌溉水田有万北、七星泡、头道岗、幸福、方盛、前进、宝石河等七大万亩以上灌区。
万北灌区,该灌区1943年开始兴建,1944年实行初灌。1945年由延边朝鲜族移民种水田1476亩,以后有各乡汉民都来万北发展水田,最高达1.2万亩。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以后,水田面积逐渐下降,但从1979年以后又有发展。到1985年水田已达2.2万亩。亩单产达530斤,总产为1200万斤。
七星泡灌区,1962年以前无堤防,水田常受洪灾威胁。七星泡镇在1962年从高丽壕开始到灌区排水口,新修堤防6.1公里。1964年搞灌区整顿,挖1条用水干渠,5条用水支渠,长达10.9公里,完成土方为2.21万立方米,挖1条排水干渠和4条排水支渠,长达12.18公里,初步形成单灌单排系统。当时灌溉面积为0.3~0.4万亩。1978年经过整顿,把该灌区同月牙泡灌区合并为一个灌区。1981年至1985年,实灌面积达0.72万亩,总产达504万斤,成为宝清县经费自给有余的好灌区。
头道岗灌区,该灌区是1934年谢家大段(大地主谢文彦)雇人开挖的开始种水田0.3万亩。1961年把老渠道作废。在红山东南山头(船口)重建渠道工程,1962年开始初灌。1975年县纳入整顿,报地区批准投资。从1977年开始两年基本整顿完。各种用水渠道和二条排干完成。1978年上升为0.35万亩。1982年灌0.6万亩,1985年达0.85万亩,亩单产610斤,总产达81.85万斤。
幸福灌区,该区是1959年兴建,1960年初灌,最高0.75万亩。1977年整顿规划搞完,地区批复投资90.91万元。1978年由宝清镇和十八里组织170个民工,新建宝石河永久性拦河闸1座,全长30.8米,闸孔高1.7米,泄洪量为68立方米/秒。投资36.8万元。同时三年之间从头道河开始到傅家村总干渠所有构造物建设完毕。但是由于连续4年干旱,除夹信子、宝清镇以外,没有受益。5、前进灌区该区位于青山涝区东部,在赵科于1935年开渠的基础上。1959年改水田2.85万亩,1963年在东青山东2.5公里处新开渠道,称前进灌区。挖一条用水干渠2.5公里,在前进东北都插入北关用水干渠,经东六到新城。1984年水田0.11万亩,1985年增至0.8万亩。1985年单产514斤。打水田补给井60眼,临时泵站4处。但田间工程不配套,不能单灌单排。
宝石河灌区,该区位于宝清镇西南部,是引用宝石河水的自流灌区。区内有靠山、四新、夹信子、徐马、勇进、勇跃等村。灌区是沿宝石河畔东西长9公里,南北宽1公里。灌区耕地面积为1.2万亩。早在伪满时期水田耕地面积就达到700多垧。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当地农民利用伪满时期的12处旧拦河工程引水灌田。1964年于灌区中部开挖一条排水干渠,解决了南山坡水威胁。1974年修勇跃闸门。1975年从勇跃闸门至夹信子村北,改线堤防9.5公里。现有3座进水闸和三座拦河坝,土方17万立米。实灌水田年平均0.15万亩,1981年达0.32万亩,1985年达0.34万亩,亩产高达600斤。国家对该灌区投资1.7万元。
方盛灌区,该区位于挠力河右岸方盛村附近,1954年新建。1955年旱田改水田0.69万亩。1958年下降到0.39万亩,亩产250斤左右。到1963年下降到0.13万亩,亩产115斤。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农民劳力少,水田用工量大,难以解决草荒问题。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引水灌溉水田的面积又逐年回升。1985年达到0.51万亩,单产也提高到460斤。
宝石河灌区,位于宝清县城西南夹信子镇境内,灌区沿宝石河右岸东西长9公里,南北宽2公里,灌区内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引用宝石河水。设计灌溉面积800公顷。灌区渠首在夹信子镇勇跃村西北2.5公里,堆石坝拦截河水。1974年修建的进水闸,1991年水毁后于1993年重建。2005年,实灌水田面积230公顷。灌区一直未能列入国家基建计划,因此没有进行系统建设,效益面积徘徊不前。
七星泡灌区,位于七星泡镇北部,内七星河右岸,灌区东西长9.1公里,南北宽2公里,灌区面积1070公顷,引用内七星河水。设计灌溉面积730公顷。灌区有两处渠首,一处位于大脑袋山西北,建钢筋网拦河坝和进水闸各1处,承担依饶公路以西的200公顷水田灌溉;另一处位于七星河大桥下游100米处。2003年,将堆石坝改建成钢筋网坝。另有进水闸1座,干渠东西走向,总长3.2公里。2005年,实灌水田面积470公顷。
幸福灌区,位于宝清镇境内,引用宝石河水。灌区南北长16.5公里,东西宽2公里,设计灌溉面积2370公顷。灌区渠首位于县城南2公里。国投资金36.8万元建成拦河闸,1991年、1994年2次遭水毁损坏。1999年,国家投资88万元,进行维修加固。1992年修建渠首进水闸1座。灌区干渠设计总长16.5公里,至十八里乡付家村。由于宝石河水源不足,万金山乡北关排干以北已经废弃。2005年,实灌水田面积300公顷。
其它小自流灌区,朝阳乡灯塔灌区、丰收灌区,水源大森径别河;四合灌区,水源蛤蟆通河;东兴灌区,水源宝清河;夹信子小幸福灌区,水源挠力河;七星河常张灌区,水源内七星河;小城子镇东泉灌区,水源宝石河;梨北灌区,水源大梨树河。2005年,全县小自流灌溉面积1358公顷。
龙头桥灌区,位于龙头桥水库下游,夹信子、朝阳、万金山、青原4个乡镇境内,始建于2004年。东西宽40公里,南北长58公里,灌区总面积4.46万公顷,含原有的头道岗、万北、方盛、前进4个自流灌区,设计灌溉水田面积2.87万公顷,其中五九七农场、八五二农场各0.33万公顷,县属2.21万公顷。龙头桥灌区利用上游龙头桥水库,在原河道内放水,计划在头道岗分灌区建3×6米泄洪闸、2×1.0×1.5米进水闸,建长230米、高3.93米的浆砌石溢流坝各1座。头道岗分灌区控制挠力河右岸头道岗、方盛和朝阳灌区,引水流量4.2秒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0.24万公顷。在青原镇永乐村东挠力河上修建3×14米泄洪闸,在万北分灌区渠首修建2×2×1.5米进水闸,在青山分灌区渠首修建4×2.5×2.5米进水闸各1座。万北进水闸于2000年4月动工,2001年5月交付使用。泄洪闸于2004年5月动工,2005年5月交付使用。2005年,建设万北分灌区引渠长1公里,溢流坝1座;青山分灌区修建进水闸1座,引渠长1公里,干渠5公里,桥1座,跌水1座。万北渠首右岸万北分灌区计划灌溉万金山、尖山子乡0.87万公顷;左岸青山分灌区计划灌溉1.76万公顷,其中青原镇1.43万公顷。龙头桥灌区计划总投资4.222亿元。2004年已完成投资800万元,2005年,投资1200万元,共计2000万元。龙头桥灌区的建设由省水利厅水利基层总站实施,并在宝清县组建了龙头桥灌区建设管理处。
红旗灌区,为红旗岭农场的唯一自流灌区,该灌区有主干渠一条(红旗灌渠),渠首位于场部东南约1.5公里,大牙克河与七里沁河汇口以上1公里处的大牙克河上。于1971年始建,1980年完成渠系配套工程,1998年、1999年续建。截至2005年,该灌区的灌溉面积已达4万亩,渠首建滚水坝长60米,引水流量为6.0立方米/秒;进水闸1座,分水闸3座;干渠1条/14.45公里,支渠7条/17.75公里,斗渠13条/21.5公里。
红岩灌区为提水灌区,提水水源为挠力河水,灌区位于农场西部,包括第三、四、五、六、十四作业站,设计灌溉面积10万亩。该灌区自1999年开始兴建,当时灌溉面积只有2万亩地。随着农场水稻种植力度的加大,该灌区也随之扩大,至2001年,该灌区水田面积已达73000亩。
狼窝灌区,取水水源为挠力河,控制面积3万亩。灌区始建于1996年,1998年续建,截至2005年,狼窝灌区有干渠1条/4.25公里,流量1.77立方米/秒,支渠3条/5.65公里,斗渠10条/8.29公里,完成总土方19.55万立方米;临时抽水站2座,装泵5台;可灌面积33000亩。
索桥灌区,取水水源为挠力河,灌站位于挠力河右岸,农场第十五作业站与第十六作业站交界处。该灌区的建设从1996年开始,灌区渠系的施工于1997年完成。截至2005年,灌区内有悬索桥干渠1条/4.5公里,流量1.78立方米/秒,支渠3条/3.87公里,斗渠4条/6.12公里;临时抽水站1座,安装水泵2台;可灌面积13000亩。
胜利农场主要排干渠道有:
挠一干,是我场与红卫农场的界沟,设计全长1.17公里、土方10.8万立方米。挠二干,设计全长12.9公里、土方11.3万立方米。1968年,机械开通上游3公里,1973年和1974年,人工挖通中游6公里,共完成土方5万立方米。因断面未达到设计要求,经十多年使用,已被杂草淤塞,发挥效益不大,需按设计重新开通。挠三干,设计全长10公里。1973年,人工挖掘了上游小沟。1983年,由农场水利机械队另行修建,开通中、上游7公里,完成土方8万立方米。挠四干,设计长度12公里、土方12.7万立方米。己完成土方2.2万立方米。1974年,上、中游人工挖通3.9公里。因施工质量差,已塌方3.1公里,其余段也已淤塞,使24队、34队部分耕地常受水灾。挠五干,为砖厂西自然水线。设计全长6.3公里、土方4.8万立方米。现未施工。挠六干,为南大孤山截流沟。设计全长7.65公里、土方8.7万立方米。1972年,人工开通(小沟)).5公里,完成土方1.5万立方米。1981年和1983年,由农场机械队另行开一条新沟,因施工条件差,至今尚未全部完工,已完成土方4.5万立方米。 七干,设计全长3.75公里、土方4.5万立方米。1970年,人工挖一通沟,完成土方1.5万立方米。因断面未达到设计要求,现已塌方淤塞,尚需修复。挠八干,设计全长2.1公里、土方2.1万立方米。1979年,由场水利机械队全线挖通受益。 七星河涝区,位于宝清县北部,内七星河右岸七星河乡境内。涝区总面积0.88万公顷,易涝面积0.68万公顷,区内七星河25.8公里,右堤已全线合龙,达到5年一遇标准。区内设有一排干,总长10公里,底宽2~10米。经水利部门和农业开发部门的多年联合治理,达到5年一遇排水标准,田间配套工程完成20%。
建平涝区,原为青山涝区一部分,现归属七星河乡。涝区位于五九七农场二分场长林岛公路以北、五九七农场七排干与八排干之间,北为七星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区内地势十分低平。总面积0.39万公顷,其中易涝面积0.37万公顷。1986年后,修建东西方向排水沟7条,每条长度3~5公里,底宽2~3米,对排内水起到积极作用。1995年后,由于多年干旱,排水沟疏于整修,已基本淤平。
十八里涝区,位于县城北,原十八里乡境内,总面积1.1万公顷,易涝面积0.73万公顷。涝区地形自西南向东北渐低,东部为受涝区域。区内骨干排水沟有7条,由西向东排水入地河,地河左岸堤防10.8公里,已基本达到10年一遇标准。一排干(庆兰沟)长8.75公里,底宽4~7米;二排干(双泉沟)长4.2公里,底宽2~5米;三排干(兴隆沟)长8.7公里,底宽7~8米;四排干(十二里沟)长7.4公里,底宽5~7米;五排干(宝昌沟)长6.5公里,底宽2~7米;北关排干(八甲沟)长4.2公里,底宽10~16米。1992年末,经县农业开发综合治理,已完成骨干工程土方量80%,田间配套10%。
饶河县排水工程,八五九农场时期,排水干道直插乌苏里江,造成江岸塌陷切削,七十年代以降,排入挠力河之干道日益增加,仅小大山及芦西两涝区即有16条排水渠道(干道)直插挠力河。挠力河北岸,胜利、红卫二农场,共有14条排水渠道直插挠力河,其中红卫六条,胜利八条。另八五九农场之别拉洪河人工河道工程,为三江平原总体工程之一,共长110公里。东段由红卫农场北大湾至阿布胶河口瓦盆窑止,长61公里。西段插入挠力河49公里。
东风岭涝区,位于东风岭、七里沁河以南,越岭河以北,挠力河以东地区,地处宝清县,包括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四、十七等作业站,涝区总面积245000亩,易涝面积171000亩,除涝面积(P=20%)143000亩,尚有易涝面积128000亩。现有耕地面积157000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