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强烈应激性障碍

强烈应激性障碍是怎样一种疾病?如何治愈?会对日常生活有什么影响?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8-12
应激反应综合症是伴随着现代社会发展而出现的病症,直到近些年才受到世界各国的注意。这种病不仅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有关,更与长期反复出现的心理紧张有关,如因怕解聘、怕被淘汰、怕不受重视不得不承受的工作、生活压力和心理负担等,再加上家庭纠葛和自我期望过高。至于失眠、疲劳、情绪激动、焦躁不安、爱发脾气、多疑、孤独、对外界事物兴趣减退、对工作产生厌倦感等,则是应激反应综合症的先兆。
  国外有关专家调查后认为,应激反应综合症在企业管理人员、大中学老师、驾驶员、具有A型性格的人中比较多见,其中又以心理素质较差和不善于自我心理疏解的人更易罹患。白领人士由于社会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加快、工作紧张,以及自身期望过高导致整天像机器人那样拼命;有些则由于情感纠葛多,婚外恋、家庭矛盾突出,也比较容易罹患此症。
  应激反应本来是机体正遭到外界强烈的刺激后,经大脑皮层综合分析产生的一系列非特异性应答反应,如神经兴奋,激素分泌增多,血糖升高,血压上升,心率加快,呼吸加速等。应该说,这种情况是正常的, 其作用在于使机体能对刺激作出迅速而及时的回答,只要其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适当,不但不会对人体造成损害,而且对保护机体有益。
  但是,如果外界的刺激过度激烈(与本人承受能力比较而言),或者长期,反复地出现,以致超出机体能够承受的极限,将会造成病理性损害,出现诸如失眠、持续疲劳、乏力、食欲不振、烦躁不安、精神难以集中、记忆力减退、性功能下降、无名低热等症状,但又查不出任何明显的器质性病变;严重的则可能有胃溃疡、心肌梗塞等症,并导致内分泌、免疫功能和行为方面的负面变化,这便是应激反应综合症了。   
 为了避免应激反应综合症的发生,要在心理上做好自我疏导和调节。首先要充分认识到现代社会的高效率必然带来高竞争和高挑战性,对于由此产生的某些负面影响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免得临时惊慌失措,加重压力。同时心态要保持正常,乐观豁达,不为小事斤斤计较,不为逆境心事重重。要善于适应环境变化,保持内心的安宁。
  另外对自己有个正确的自我期望,生活上也要有劳有逸,要忙里偷闲暂时丢掉一切工作和困扰,彻底放松身心,使精力和体力得到及时恢复。还有,要保持正常的感情生活。事实表明,家人之间,朋友之间的相互关心和爱护,对于人的心理健康是十分重要的。遇到冲突、挫折和过度的精神压力时,要善于自我疏解,如参加文体、社交、旅游活动等,藉此消除负面情绪,保持心理平衡。

急性应激反应
  此为一过性障碍,作为对严重躯体或精神应激的反应发生于无其它明显精神障碍的个体,常在几小时或几天内消退。应激源可以是势不可挡的创伤体验,包括对个体本人或其所爱之人安全或躯体完整性的严重威胁(如自然灾害、事故、战争、受罪犯的侵犯、被强奸);也可以是个体社会地位或社会关系网络发生急骤的威胁性改变,如同时丧失多位亲友或家中失火。如同时存在躯体状况衰竭或器质性因素(如老年人),发生本障碍的危险性随之增加。并非所有面临异乎寻常应激的人都出现障碍,这就表明个体易感性和应付能力在急性应激反应的发生及表现的严重程度方面有一定作用。
病因
1.应激源。常见的应激源有以下几项:A、严重的生活事件,如惨重的交通事故;亲人的突然死亡;遭受歹徒袭击;被强奸或重大的财产损失。B、重大的自然灾害,如洪水、地震和火灾等的对生命安全的威胁。C、战争场面,如敌对双方短兵相接的白刃战。
2.个体易感性:上述应激源的存在无疑是发病的关键所在,但事实上,遭受应激的大多数人并不出现精神障碍。这表明个体的易感性在发病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这种易感性包括:病前个性、躯体状况、年龄等。
临床表现
  症状有很大变异性,但典型表现是最初出现"茫然"状态,表现为意识范围局限、注意狭窄、不能领会外在刺激、定向错误。紧接着这种状态,是对周围环境进一步退缩(可达到分离性木僵的程度),或者是激越性活动过多(逃跑反应或神游)。常存在惊恐性焦虑的植物神经症状(心动过速、出汗、面赤)。症状一般在受到应激性刺激或事件的影响后几分钟内出现,并在2-3天内消失(常在几小时内)对于发作可有部分或完全的遗忘。
诊断
  在异乎寻常的应激源的影响下立刻(或在几分钟之内)出现以下症状: (1)表现为混合性且常常是有变化的临床相,除了初始阶段的"茫然"状态外,还可有抑郁、焦虑、愤怒、绝望、活动过度、退缩,且没有任何一类症状持续占优势; (2)如果应激性环境消除,症状迅速缓解;如果应激持续存在或具有不可逆转性,症状一般在24-48小时开始减轻,并且大约在3天后往往变得十分轻微。 不包括那些已符合其它精神科障碍标准的患者所出现的症状突然恶化。但是,既往有精神科障碍的病史不影响这一诊断的使用。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