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奖代补”——京津冀获批首批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4-16
氢能源:资本爆雷与政策跟进,是机遇还是挑战?
8月23日,北京市财政局宣布,由北京市牵头申报的京津冀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已被国家五部委联合批准为首批“示范城市群”。在为期四年的示范期间,五部委将对入围的城市群根据其目标完成情况,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提供奖励。
自2020年9月起,北京市财政局、大兴区政府积极组织京津冀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申报工作。大兴区联合海淀、昌平等六个区,以及天津滨海新区,河北省保定市、唐山市,山东省滨州市、淄博市等12个城市(区)共同组成了京津冀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示范城市群将聚焦优势企业,探索经济可行的整车示范推广模式,逐步形成规模效应,促进产业链企业做优做强,为燃料电池汽车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奠定基础。
目前,北京市已初步建立了推进氢能产业发展的财政支持政策体系,覆盖关键技术研发、加氢站建设和运营、车辆购置补贴等环节。在关键技术研发方面,北京市支持燃料电池汽车及车用氢能制、储、运、加全产业链关键技术攻关创新。在加氢站建设和运营方面,北京市对规模以上的加氢站建设提供一次性定额补贴,并对每千克氢气运营给予补贴。在车辆购置补贴方面,市财政局正在研究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助政策,鼓励燃料电池汽车在城建物流、长途运输、远郊客运等场景的应用和批量示范。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的《北京市氢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设定了“十四五”期间北京氢能产业发展的目标。到2023年前,北京力争建成37座加氢站,推广3000辆氢燃料电池汽车;到2025年前,累计推广燃料电池汽车突破1万辆。
唐山市发布了《唐山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规划了“一轴、一港、三大平台、多点支撑”的总体布局,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建设30座加氢站,推广3000辆氢燃料电池汽车,成为京津冀区域仅次于北京市的第二大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区域。
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及社会资本的综合支持。北京市将持续优化财政支持政策体系,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氢燃料电池汽车生态系统建设,推进氢能产业发展。淄博市以创建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为契机,提升产业层次,构建氢能产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唐山市将加强科技、人才、资本、市场服务等方面的政策支撑,促进氢能全产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申报和评审工作正在按计划开展。财政部将按照成熟一个实施一个的原则,重点支持基础好、资金落实到位、计划目标明确、应用场景清晰、政策制度有保障的城市群。
除京津冀城市群外,上海、广东城市群、江苏城市群、浙江城市群、山东城市群、山西城市群等10个城市群申请成为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
上海提出了“百站、千亿、万辆”目标,并与苏州、南通、嘉兴、淄博、鄂尔多斯等城市以及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启动了燃料电池汽车城市群合作项目。山东成为全国首个氢能大规模推广应用的示范省份,计划至2025年累计建成100座加氢站,推广10000辆燃料电池汽车。
根据中国氢能联盟的预测,至2025年,我国氢能产业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至2050年,氢气需求量将接近6000万吨,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约7亿吨,氢能在我国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超过10%,产业链年产值达到12万亿元,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氢能源作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由于政策及技术等原因一直未受到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京津冀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的成功获批,以及国家地方政策的支持,表明国家将重点发展氢能源。北京作为中国科技中心和能源科技研发重镇,将率先推进各项政策。京津冀氢能源企业或迎来业务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