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温情面对回忆,理性看待现实,这才是人到中年熨帖的心态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4

回忆是一件美好的事,它能让无法慰藉的内心找到儿时充满温情的故事,在故事里感受纯真和温暖的气息。回忆又是一件幸福的事,在感伤的时候,在疲惫的时候,那些青涩记忆,那些青春的乐章,会让你觉得,原来,我也曾这么痴傻过,也曾经被人深爱过。

现实总是没有回忆那么讨喜,它总是让人浮躁,无法看清未来的方向。又或者它总是充满着战斗的气息,总有一股洪流推着你走,你无法呆在原地不动,不然,你可能就会被淘汰,甚至被埋没。 现实是如此可憎,但却又如此鲜活,惟有理性看待,你才能尝到现实的蜜汁,找到自己的方向。

如果你也陷入了回忆与现实的矛盾中,如果你也已步入中年,或许鲁迅的心态,值得你借鉴。

温情面对回忆

鲁迅的回忆,不限童年和少年,只限那一个个充满温情的人物和故事。能在离奇而芜杂的纷扰世界中,寻求到一点闲静,且竟能把一个有人情味的故事记录下来,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他的回忆,热烈而深沉。他不伤春悲秋,不做无聊的喟叹,只给那些留存在记忆深处的人们以温情的对待。

他的长妈妈,一个没有 社会 地位,没有真实姓名,也没有任何颜值的农村妇女,非但没有一丝优点,甚至有着那时农村妇女的通病,“切切察察”说人闲话,“絮絮叨叨”讲烦人的礼节,睡觉姿势摆成个”大“字挤占幼年鲁迅的空间。她为何能走进鲁迅的回忆?无非是她的长妈妈,首先对鲁迅真情以待。她用自己微薄的收入给”我“买回了渴慕已久的带画的《山海经》,”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成功“。

你以怎样的心对人,别人也会用怎样的心对你。回忆是一件温暖的事,因为,你从她身上感受到了真切的关怀。

同样的温情,也体现在了外国师长藤野先生身上。鲁迅抱着”医学救国“的理想前往日本学医,然而无论是东京还是仙台,都没能给作者带来救国的热情。弱国不仅无外交,甚至连最基本的人的尊严也会遭到挑战。在看不到希望和找不到尊严的日本,是藤野先生给予了鲁迅信任,和蔼地指出他在学习上的错误,教授给鲁迅对待医学的严谨,诚恳地询问鲁迅关于中国女人裹脚的细节。

用公正的眼光去看人,以公平心待人,在别人心灵最脆弱、最彷徨的时候给予最公平公正的对待,那是对人性最温暖的关爱。

温情的回忆不仅是你对往事的态度,更是你收获温情的过程,你给别人一丝光亮,别人会回赠你满天星光。

理性看待现实

忙碌的 社会 现实总是会让人身心俱疲,我的一个同事曾经用这样一句话形容自己的状态:我每天之所以按时吃饭,是为了明天有力气从床上爬起来上班。还有一位二孩妈妈调侃自己下班后的状态:下班一回到家,我过的是左拥右抱的生活,左腿坐着大娃,右手拥着小娃。

这是大多数中年人的现实,除了工作和家庭,渐渐失去自我。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中寻找到心灵的一片栖息地?鲁迅的理性是当今中年人所缺乏的。

鲁迅对猫的态度在《狗·猫·鼠》一文中做了详细的解析。

“一,它的性情就与别的猛兽不同,凡捕雀食、鼠,总不肯一口咬死,它要尽情玩弄,放走,又捉住,捉住,又放走,直待自己玩厌了,这才吃下去,颇与人们的幸灾乐祸,慢慢地折磨弱者的坏脾气相同。二,它不是和狮虎同族的么?可是有这么一副媚态!”

为何鲁迅专挑猫来说事,原因很简单,这是他对当时虚伪、说空话的”现代评论派“的一种反击和讽刺。 鲁迅的理性在于,他保持本心,对现实进行冷静的分析,不发感性的牢骚,不做无谓的吐槽,切中要害,看清现实,一切对自己有用,对民众有利,对国家有益的,他都敢直接面对。

” 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句话的含义,现在才真正领会到。更何况,我们的人生,还没有这么惨淡,只是忙碌而已。

人生的方向在哪里?为了生计?为了家庭?为了孩子?相信,百年前的鲁迅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为了生计,为了家庭,不得不面对人世的凉薄,为给父亲治病,往返于药铺和当铺之间,不仅受尽冷眼,终究没能挽回父亲。为了孩子?他追求的是对儿童天性的顺应,不应压制孩子的童心和快乐的天性,应该用纯正的关心和爱对待每一个孩子。从他对父亲的做法和邻居衍太太的虚伪揭露,就可以知道,作为鲁迅的孩子,该是多么的幸福。孩子自有孩子的幸福和道路,无需我们操劳太多。

鲁迅的理性和冷静,为他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纵使现实多残酷,他都能坚守本心,为自己而活!

所以,我们也无需成为万千世界的一叶浮萍,身飘摇,心飘摇。学会记住人间的温情,学会面对现实的的喧嚣和芜杂,沉淀自我,坚定向前,这才是中年人最熨帖的心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