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哪些行为会导致子女抑郁或自杀?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11

前段时间,因为参加脱口秀,李雪琴火了。人们喜欢她丧丧的模样,一口东北味儿的逗乐,还有那细品之后,富有哲理的段子。

李雪琴很多段子细细品味后,带有一丝忧伤。这让我想起了早些年周星驰的很多影片,第1遍看不懂,第2遍看完笑,第3遍看完哭。

大张伟说李雪琴是天才,李诞说她天赋异禀。 我倒觉得,她那些 搞笑 但富有哲理的段子背后,不仅是北大的深厚学识底蕴,还有一点别人没有的看破人生的味道。 而这一点,可能就源于她自己曾经是一个忧郁症患者。

现在的 搞笑 天才,曾经的忧郁症患者

李雪琴是在北京大学读大四的时候,被确诊抑郁症。

她说那个时候自己压力很大,但当时的男朋友比她还要悲观,当她情绪低落的时候,男朋友救不了她,两个人就像在对方脖子上套了一个绳子,互相在拽,要把对方勒死。

在李雪琴抑郁最严重的时候,她说不知什么事情就会让她难过,也不想跟人说话,不想见任何人。晚上她经常失眠,只有把自己熬到特别困的时候,才能够睡去,还经常一夜一夜地做噩梦。

后来,李雪琴北大毕业,去纽约大学读研究生,但是因为抑郁症不得不休学。

最严重的时候,李雪琴曾经在自己的手腕上划了三道囗,然后又给自己包扎好,觉得不应该浪费时间在自杀上。

同时,李雪琴说出了一个现象,那就是很多学霸会得抑郁症,北大一到期末时看抑郁症的人很多。李雪琴是在北医六院,精神科最好的医院就诊,北大的学生去那里诊治可以一折,打完一折的价格,一次还要200多块钱。

为什么优秀的人更容易得抑郁症?

很优秀,对自己要求高的人,比普通人得抑郁症的概率要高很多。 比如,我们熟知的主持人崔永元,歌手朴树,企业家任正非等等,在别人眼中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是需要仰望的人,可他们都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


以李雪琴为例,很多人认为她得抑郁症的原因,跟父母离婚有关系。确实,这个是有一定影响,但是,很多父母离婚的孩子并没有得抑郁症,为什么李雪琴会得呢?

我们从她的只言片语当中,可以找出原因。“妈妈是我带大的”,姐姐说妈妈离婚之后情绪很不稳定,她经常要在门外哭够了之后,抹下眼泪,然后回到家照顾好妈妈。李雪琴还说,为了不让父母觉得离婚对自己造成了影响,她只能努力学习,让自己一直保持第1名。

从这2点来看,李雪琴是一个对自己要求很高,非常有责任感,或者是有点追求完美。恰恰是这种尽善尽美,让她的生活压力特别大,长期的积累之下,就容易导致抑郁症。

我们再去看崔永元、朴树等名人的经历,同样会发现,他们都是追求完美的人。

所以说,过于追求完美确实会让一个人很优秀,但同时也会带来一些负面的作用。

作为父母,不要给孩子过高的要求

有人问:什么样的孩子更容易得抑郁症?

答案可以有很多个。

1、突遭变故,比如说至亲之人突然离世。

2、父母离异,或者父母经常争吵,孩子心灵受到创伤。

3、被暴力对待,不论是身体上的还是语言上的冷暴力,都可能加剧孩子得抑郁症的风险。

4、被忽视,被压抑,比如家庭中有多个子女,不被偏爱的孩子,长期被打压和压制的孩子。

以上这些,都是很多家长容易注意到的,或者会注意防范的。而我今天之所以要讲李雪琴的例子,就是要告诉父母们,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要对他提出过高的要求,要警惕孩子完美主义的倾向。

而孩子“理想中的自己”常常是在父母不自觉的影响中产生的。 如果父母总是传递一种信号,孩子要优秀,要坚强,要独立,甚至必须善良,必须为他人着想,这些长期的渗透结果就是孩子把对自己的要求设定的很高。可是,凡事过犹不及,没有缺点,过于完美的孩子本身就是“问题”。

要知道,完美主义是把双刃剑,如果用得不得当,孩子将来可能会成为一个抑郁症患者,哪怕他是一个学霸,他是名人,他是企业家,他已经达到了人生很高的位置。

而抑郁症就像得重感冒一样,等它来的时候,患者就是忍不住地要胡思乱想(打喷嚏),看到窗户会有忍不住飞下去的冲动(发烧),当抑郁症发作的时候,这些是很难控制的。也不是,大家说几句你已经很优秀了,你有什么好忧郁的,就可以马上解决的。

我们总说“防患于未然”,心理问题常常是滞后反应,等孩子出现问题时再去调整,可能就晚了。 所以,父母想让自己的孩子心理 健康 ,快快乐乐地成长,那么就要在他们的成长路上,创造更优良的家庭环境,作出正确的引导。

希望我们的孩子是真的快乐,而不是在抑郁之后看透一切的“ 搞笑 天才”,因为抑郁的过程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趟过来。 在我看来,丧丧的 搞笑 的李雪琴正是在用“丧”来保护自己的内心,而那忧郁的“内核”并没有改变,只是她多了很多让自己平静的力量。希望她在治愈别人的同时,更多地治愈自己。

我来说一说吧,毕竟我的职业是最容易遇到这样情况的。作为一名与抑郁症打交道的医生,尤其是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确实存在一些群体性的相似点,而这些相似点,往往就是造成孩子们抑郁,甚至自杀的潜在原因。


父母的不当行为有哪些

都是做父母的,没办法评判别人是好是坏,但我可以根据我接触的抑郁症小患者中的一些共性问题,来推断出你想要的答案,哪些不当行为对孩子的抑郁和自杀有影响。

1.父母感情不和,尤其离婚

这一点是我最深刻的,怎么说呢,去年有一段时间连续收治了几名还在上初中或高中的青少年抑郁症小患者,几个小姑娘有一个完全一致的共同特点,父母感情不和。其中有一个小姑娘父母常年争吵,对女孩也经常大声训斥。另外几个小姑娘都是单亲家庭,父母早早的因为感情不和而分开,或是跟着父亲,或是跟着母亲,虽然父亲或母亲也很用心的去照顾女儿,但显然他们给不了孩子需要的全部 情感 。

记得一名小患者父亲不相信她罹患抑郁症,也不同意带她看病,她就跑去妈妈的城市,要妈妈带她看病,但妈妈以要照顾再婚家庭的弟弟为由,拒绝了女儿的要求,结果小姑娘差点在陌生的城市寻了短见。


压抑吗?不压抑吗?凭什么呢?同样是父母的亲生骨肉,一碗水就算端不平也不该有太大的差别吧?有些不平衡的人可以隐忍这种不公,有些却更深刻的记住了这种无助的感觉,越来越消极,越来越悲观,产生抑郁,持续抑郁。


3.童年的负性经历

在抑郁症的发病机制里,有一点叫做童年负性事件,是指在童年的时候经历了痛苦的给患者留下深刻印记的事件。比如在童年遭受家暴,创伤,或家庭聚变等。而童年负性事件不单单可能会导致抑郁症的发生和发展,更是可能引起包括精神分裂症、双相 情感 障碍、分离转换性障碍在内的大多数精神障碍的发生和发展。

童年的负性经历不单单可能导致发病,而且还往往会影响人格的形成过程,还容易导致酒精依赖或毒品依赖等物质依赖。


4.来自父母的 情感 支持

上面提到的例子,在罹患抑郁症后,患者自身有强烈的求治欲望,但是父亲先是不相信,不认可所谓抑郁症,母亲又以照顾再婚家庭的弟弟为由拒绝了身在异乡的女儿。在女孩最需要父母 情感 支持的时候,父母双方都选择了不去支持女儿,所以女孩才出现了强烈的无助感和绝望感,进而出现了冲动轻生的行为。

所以,确诊患者,缺少家人 情感 支持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绝望情绪,出现轻生行为。

青少年抑郁症最近几年有明显增长的趋势,和我们的 社会 有一定关系,当然也和所处的原生家庭有一定关系,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有一个 健康 的童年,有一个 健康 的精神状态,我们的父母是不是应该做出一些改变了。

我是学青少年方向的 社会 工作,看过很多案例。一个青少年的心理以及生理的成长与他的原生家庭是有很大关系的。子女的第一 社会 化场所就在原生家庭。父母带给孩子的影响十分巨大。

在童年时期,如果父母总是不分场合不辩理由的就辱骂,殴打孩子,在外人面前随意贬低自己的孩子,孩子就会缺乏自信心,认为自己做什么都不对,在成长过程中变得越来越自卑,越来越怀疑自己,长大后,渐渐的自尊心的不足,自卑感的笼罩也就会出现抑郁或者自杀的偏向。

青少年时期是人 社会 化的重要时期,这时候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在逐步的形成中,需要家庭和学校的支持。在家庭里,父母总是与他人做比较,看不到孩子的优点,给孩子过大的学习压力,孩子感受不到来自家庭的爱,或者不信任自己的孩子,对孩子不闻不问,父母的存在反而成为了孩子不开心的来源,家庭渐渐对孩子来说可有可无。这会让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逐渐自卑,对生活失去希望,越来越消沉,慢慢的就会有往抑郁或自杀的倾向。

父母在教养中有4种行为,容易导致子女的抑郁或自杀.

前一阵子,网上到处都是晒家长辅导孩子作业怒吼的视频,评论区下面各种附和,甚至还有家长说,孩子盯紧了就有出息了。焦虑的家长很难教养出心理 健康 的孩子,别把你的情绪带给孩子,他们还没长大,需要的更多耐心的呵护。人生是一条单行线,陪孩子成长只有一次,没有重来的机会,试错成本最高的就是错误的教养。不幸发生在任何一个家庭,都是父母无法承受的痛苦。

父母主要以下四种行为容易导致孩子抑郁情绪 , 情况严重的孩子会伤害自己,放弃生命。

这次疫情是史上最长的一个寒期,孩子和父母相处的时间尤其长。亲子关系好的家庭,听到更多的是很珍惜这段难得相处的时光。如果你在教养孩子过程中感觉特别痛苦,一定是因为错误的教育方法。 和睦的家庭,良好的亲子关系是给孩子童年最好的礼物


达到抑郁或自杀的程度,何其沉重,我没学过医真无法班门弄斧。那就当闲聊好了。

我亲身经历,有一个亲戚在去年选择了极端行为终止人间之旅[流泪][流泪][流泪]我们始料不及的,后来我们亲戚圈分析,他长期病痛缠身苦不堪言是一个因素,问题是亲戚曾经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按我父亲说法接受了部队熏陶是不可能走这条路的,这等于逃兵。那么为什么还做呢,我们不断回想他的过去现在,发现端倪,家庭冷战是最大因素,因为各种复杂原因,他在家里成了边缘人,没有存在感,也许已经很长时间患上忧郁症。事实上我们去医院探望几次,只有他孤零零一个人躺着,唯有保姆偶然看看[捂脸][捂脸][捂脸]一个人精神忧郁到了临界点,那点身体伤痛算什么呢,如果对生存产生恐惧,那么结束自己就是所谓解脱了。哀莫大于心死。

回到本题,套入家长与孩子的关系不过如此。孩子的切身问题是对自由的掌控,至于说什么前途学业将来等等,那是父母希望,其实对于懵懂少年本人并不理解那么多,我们成年人的思想代替不了年少的他们,所以在引导他们回归必经之路,就得因势利导,而不是盛气凌人?

所以问主邀请探讨父母哪些行为导致孩子忧郁症或自杀?我认为是家长们矫枉过正,忘记了未成年人性质本身。按成年人思路制定学习计划、设定达到目标、规定实施条框、跟进用紧、逼、严。这种家庭氛围下的孩子从懂事开始就活在一个『气球』里,无时无刻的吹,不知哪天会爆,因为连家长都几乎忘记停下来不吹的动作。而他们的孩子把一家人开心相处当成奢望。这是很悲哀的[打脸][打脸][打脸]他们认为自己不是自己,他们仅仅是为可怕的父母活着,就像儿时看的动画片『哪吒』,终于扛不住了削骨还父削肉还母。他们整天胡思乱想,不想停下来也停不下来,父母那么多计划没完成怎么停下来呢?脑袋长期高速运动,随着各种身体失调接踵而来,手心冒汗、心率不齐、敏感、绝望等;开始带着一丁点希望,也许爸爸妈妈会高兴起来带我去公园什么的,但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一次次打击,越来越觉得自己没存在感,那么用自残让自己痛一下,把痛感当成存在的事实,这动作我那亲戚经常如此,撕皮[捂脸][捂脸][捂脸]而他的老婆儿子居然一句『变态』,没有重视起来。

一个人如果沉闷、反常到某种地步估计就是忧郁症征兆了。施予者再不重视,缓解,气球终究爆炸。那么忧郁者解脱了,在忧郁症他们哲学里,是看破生死超脱自己。剩下活着的身边的人唯有悔恨,有什么用?都随风而去了,逝去的悲观者就算有灵也不屑于看到生者的悲戚与眼泪,唉!

话题太沉重,就这样吧。

父母重男轻女,言语刻薄,能直接导致孩子轻生。

我初中一个同学,叫秋红霞,是个温顺的姑娘,性子很弱,但对人很友善,只是因为是女儿,不被父母重视,每年学费都是自己想办法,东挪西凑,她父亲说,女孩子家上那么多学干什么,又不能当饭吃?

那年,她高考落选了,肯求父母让她再复读一年,可固执的父亲怎么也不答应,说有这个钱还不如给她弟攒着盖房娶媳妇用,非撵着她出外打工不可,她不依,暴躁的父亲对她恶语相加,甚至拳打脚踢,母亲虽然爱她,但又惧怕丈夫的淫威,只能暗自流泪,劝女儿不要和父亲闹僵。

那年盛夏的一个晚上,软弱的同学把行李都收拾好了,父亲看到她终于听话了,长舒了一口气,露出了平日少有的笑容,对她说,在外你也花不了多少钱,发了工资就赶快寄回来,留着给你弟攒着。

她默默地点了点头,告诉父母,她不会花家里的一分钱了,看到她如此懂事,父母都去休息了。

等到第二天早上,母亲看她还没起床,就去喊她,一看吓坏了:女儿头歪向一边,口上还有白沫,大声喊人,可是已经晚了,女儿不知什么时候手都冰凉了!

可怜而老实的姑娘,你怎么那么傻呢?母亲哭天喊地,可她怎么也听不到了!

生命可贵,再怎么着也不能轻生啊!

“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据我的个人经验,总结出来有三“不该”,在这里和大家分享:

1、有事尽量想办法解决,不该在孩子的面前争吵。

父母家人吵架,孩子还小,分辨不出来对错,但是 情感 上会偏向平常对他好的那一边。稍微长大些,再面临这种情况,孩子会意识到弱势的一方才值得同情,这是一个留有阴影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孩子的身心随着吵闹声变得压抑、叛逆、甚至扭曲。

要是察觉孩子的言行与正常孩子有所不同,请尽快介入心理辅助。因为性格还没定型,可以及时扭转过来。

这时候,家长要避免争吵,营造出平和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感受到平静温馨。

家长们请记住一点:争吵只会增加矛盾,商讨如何解决问题才是关键。

2、不该让自己的情绪影响家人。

很多家长工作辛苦,回到家说话就没好气,而在家里的人听了心里也不舒服,于是矛盾升级。

我们常说互相体谅,体谅是什么?在家的人理解出去赚钱的辛苦,赚钱的人明白在家的人要面对很多繁杂琐屑的事。

各有各的难,各有各的辛苦,理解万岁。如此,家里的氛围才能好起来。

千万不要以为孩子还小,不懂那么多,再小也有感知能力。不信?你在几个月大的婴儿面前大吵试试,孩子肯定大哭而不是笑。

孩子的心灵敏感而脆弱,惊慌和恐惧重叠,会引起莫名的焦虑,想逃避那个令自己害怕的氛围,久而久之就抑郁了。

3、孩子做错事时,第一时间不该打骂,而是了解清楚原因,找出真相加以引导。

当孩子做错了事,心里一定很害怕。这时候,要是家长先了解原因再决定是否惩罚,孩子的心里是服气的。

若是不问原由,揍一顿再说,孩子的心里会产生叛逆情绪:反正说不说都要打,干脆什么也不说。从而形成一种习惯,挨打就能挺过去,下次犯错也不觉得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了。

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孩子屡教不改,越打越皮实的原因。

教育孩子,首先自己得是个讲道理的人,才能教会他懂道理。发泄自己的情绪之后再教育,是做家长的失责。

还有的父母习惯端着架子,不和孩子亲近,殊不知这是最大的可悲。亲子,才能和他像朋友一样地交流,了解孩子的心声。

事实上有很多例子,温和的父母教育出来的孩子往往懂事,经常吵闹的家庭,孩子普遍情绪化。

很多时候,我们可以换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这里说一说我的个人经历: 我在一个复杂的家庭中长大,母亲和爷爷、姑姑的关系不太好。每次家里吵闹,我躲在一旁簌簌发抖,无助而恐惧。

那时候的我没有快乐,只有惊慌;没有鼓励,只有责骂,每天度日如年。很羡慕天空飞翔的小鸟,自由自在,没有争吵……

渐渐地,我没有了笑容,那时候我应该是抑郁了,常常想离开这个世界。曾经试过拿刀片割手腕,但是后来又觉得害怕,自己止血了,刀疤现在还很清晰。

十八岁那年,我的初恋意外身亡,最后一根稻草不见了,感觉了无生趣,吃了一瓶安眠药静静躺着……被救回来的生命疲惫不堪,确诊重度抑郁。之后看医生吃药,到如今。

我知道,初恋走了只是导火线,我一直是抑郁的。

我的言行有一度影响了我的孩子,她对她的好朋友说不快乐。我得知后,深深反省,我的童年已经很不幸,不能让我的孩子也置身苦海。现在,她是一个快乐 健康 的孩子。

这是一个过来人的真心话:路过的家长们可以看一看,真心希望我的建议可以帮到你,让孩子们快乐成长。

结语:孩子不仅是生命的延续,更是我们心甘情愿为之付出一切的人,孩子身心 健康 、快乐成长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当你感觉自己的情绪快要爆发时,想一想初衷和后果,学会控制情绪是我们做家长的必修课。

关于父母的哪些行为会导致子女的抑郁或自杀的问题我说说一点看法。

孩子如果从出生是一位活泼可爱的那么孩子一定是个阳光的孩子,在生活当中无论是学习或其它方面慢慢有了自己的想法,由于家庭成员的某一位父或母过于强势,孩子的任何事情都要强加干涉,把强势家长的想法强加给孩子,在这样家庭氛围里久而久之 势必给孩子心里造成严重的压力,孩子的想法被家长压制无法实现慢慢的孩子内心变成抑郁,更严重的甚至去自杀。

因此,做家长的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多听听孩子的想法多鼓励孩子,家长也要学会孩子大了该放手时就放手让孩子去实现自己理想,父母只有这样做就能避免孩子的抑郁或自杀的悲剧发生。

这个问题要分成两部分回答。首先是导致孩子抑郁的问题。现在的孩子大多比较娇惯,身体和精神都比较脆弱,这就是过度呵护的恶果。有时父母不经意的一些言语行为就能让他们抑郁。比如孩子想要一件衣服,父母没同意,小孩嘴上不说什么,但以前没被拒绝过,这次就是想不开,认为父母不爱他了,用不了多长时间就有了抑郁情绪,并逐步泛化,最后形成抑郁症。而父母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儿。

再说 社会 导向有时也会出现问题,一些颓废主义文化散播开来,很多小鲜肉不男不女,宣扬抑郁无奈。而父母不做引导,有的反而非常欣赏。这些也会在孩子的心理上形成一种错误理念,从而影响孩子。

父母自己不上进还用各种语言或行动暴力逼近孩子当第一名的行为,应该会容易导致子女抑郁。

女孩从小就很乖巧,特别勤快,但是个性较胆小,有些自卑。

女孩的父母也是普通的农民,家庭条件虽然不是特别好,但在村里也属于中等以上了。

女孩只有一个弟弟,照理说应该是挺幸福的一家人。

但是女孩的妈妈特别泼辣,一点亏都吃不得,如果别人说她一句,她必定会还回去十句的。

女孩的爸爸呢,因为从小是一个人长大,没有什么兄弟姐妹,父母又去世得早,自立之前一直吃的是百家饭。

为此,他一直特别敏感自卑,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自己没有别人幸福,自己的家庭也不如别人的家庭美满,自己的老婆不如别人的贤惠,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的出色。

在我们的记忆里,每次见到女孩的爸爸从来没见他笑过,总是唉声叹气,邻居们都很不解,明明他们家里过得还不错呀,比他们困难的家庭多了,但是很少有像他这么每天看起来很难过的。

从女孩小时候开始,就经常看到她干活,同样,也经常听到她家的争吵声,无非就是女孩的父母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吵架。

她的妈妈本来就泼辣,只要女孩的爸爸嘟哝几句,她的妈妈就能高声吵上半天,她的爸爸吃烦了,就会开始摔桌子摔碗,听说锅都砸坏了好几个。

女孩一般都是小心翼翼地收拾,但凡哪个动作惹怒她的爸爸了,她的爸爸不是用恶毒的语言数落她,就是直接一脚踹上去。

每每此时,女孩的妈妈就会开始对她和爸爸进行新一轮的谩骂。

女孩在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有次在放学路上和村里的一个男同学边说笑边走路,不料被她的妈妈看到了,她的妈妈就把她吼回了家,在家里说她不要脸之类的,从此以后女孩对异性有了莫名的恐惧,丝毫不再和任何异性有任何交流,直接影响了以后的婚姻。

而她的爸爸呢,几乎每天都在数落她,比如弟弟和她抢东西她不给弟弟,弟弟开始哭闹,她的爸爸就会直接劈头盖脸地骂她只知道欺负弟弟,有本事欺负外人去。

上中学的时候,女孩进入青春期,不太喜欢和人打交道,每次门口过了人,她的爸爸看她不和别人打招呼,也会毫不留情地骂她又笨又傻,话都不会说。

邻居借了她家的锄头一直不还,女孩的爸爸不好意思去要,就要求女孩去要,女孩不愿意去,她的爸爸就又指着鼻子骂她“养活一个女儿不如养条狗,别人家的孩子几岁就知道借东西还东西”。

女孩学习成绩越来越差,每次分数一下来,她就不敢回家,因为她成绩降低几分,就要挨几顿揍,有几次冬天的时候,邻居看到女孩拿着试卷窝在家门口的麦秸跺里不敢进门。

大概高中的时候,女孩就几乎不愿意出门了,听说在学校也不和任何人说话,看起来很麻木,在家的时候,父母再骂她,她就像完全没听见一样。

读到高二老师劝她休学,让父母多陪她,过段时间再去学校,但是她的爸爸直接赶着她和村里的人出去打工了。

后来在外面打工基本不回家,她的爸爸妈妈天天见了邻居就说她没良心,电话半年都不打一个。

到大概快三十岁的时候,女孩好像只回家过不超过五次,每次仍然能听到她家的争吵,不同的是,女孩面对父母的争吵不再隐忍,会和他们吵起来。

这几年好像自己在外面找个婆家结了婚,仍然不怎么回家,听我儿子说看她的朋友圈在母亲节的时候写过一段话,大概就是对母亲没多少感情,和父母在一起的日子感觉一直在抑郁,现在只想逃离之类的。

抑郁症应该是多种原因造成的,我认为家庭的关系是最直接也是最致命的,父母和孩子之间,都不能让爱变了味,或者以爱的名义绑架彼此。

对于父母来说,最不应该的行为是,把自己没法做到的事情强行安排给孩子去做,让孩子完成大人没能力完成的使命,好意思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