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障碍——不是你以为的躁狂和抑郁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8
对于不了解双相障碍的围观群众来说,躁狂发作双十一剁手20万的新闻可能只是茶余饭后抖机灵的一个谈资。

扫一眼大家的反应——“得不起”“我不配”“期待被送心理科的那天”“还有这个病?”“感觉我也有点儿”——调侃的、羡慕的、不明真相的,都有。但双相障碍的躁狂发作只是买买买而已吗?任何一个真正经历过躁郁循环发作的人可能都会告诉你:“20万,不值得”。

这个新闻换个角度来看,即使有20万,你也未必能免于双相障碍的摧折。生活中,跟人谈起躁郁症的时候,对方最常见的反应是“每个人都有情绪化的时候吧,那是不是大家都有一点点躁郁呢?”在此需要明确的是,双相障碍是没有“一点点”这一说法的。

作为被DSM收录在册的精神障碍,个体只有“不是双相”和“是双相”两种诊断结果,如果是后者,又会被进一步划分为I型、II型,或者是伴随I、II型出现的快速循环的双相障碍等。

在之前的《 双相情感障碍:“凝望生者,爱他们,拥抱他们” 》一文中,我们已经对什么是双相情感障碍作过一次详细的介绍。本期鹿鸣心理将聚焦有关躁郁发作最常见的几个迷思,并通过一位有15年II型双相病史的患者的亲身经历还原真相。

迷思1: 双相障碍就是极端的情绪变化

确实,双相障碍患者会在抑郁和(轻)躁狂之间来回转换,但是这种转换周期一般较长,从数周到数月不等。躁狂或抑郁发作之前没有任何明显的肇因,且患者的精力、体力和睡眠状态会因此大受影响。

然而,对于只是有些情绪化的人来说,心境的变化一般是源于某些特定的事件。正如弗吉尼亚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费德曼博士所说:“我们都有开心和不开心的时候。认为自己比较‘情绪化’的人可能只是觉得自己不开心的时候总是多过开心的时候。但是如果你真的患有双相障碍,那么你就不会只是‘不开心’,而是每次发作时会经历至少两周以上的重性抑郁”。

此外,在躁狂发作时,即使只是轻躁狂,你也会经历至少持续4天以上的情绪高涨、精力旺盛。除非你的症状符合前述标准,而且在情绪起伏时表现出了精力旺盛、睡眠减少、思维奔逸、语速过快、行为冲动、欣快/易怒,否则你的情绪化就不是双相情感障碍的征兆,而可能是其他比如 边缘型人格障碍 的症状表现。

迷思2: 双相障碍只有躁狂和抑郁两种表现

双相情感障碍确实包括抑郁和躁狂这两种心境,但与此同时,患者还可能出现其他症状,比如混合型躁狂(疲惫抑郁但又兴奋急躁)与焦虑常常相伴相生,即使是在抑郁发作期可能出现焦虑症状。此外,大多数双相I型患者还会出现伴心境(不)协调的精神病性特征。

心境的转变可能会导致注意力涣散、易怒、暴力行为等问题。在躁狂的时候有的患者会表现出过目不忘的记忆力,但进入抑郁期就可能出现记忆力大幅下滑甚至迅速衰退的现象。雪上加霜的是,在某些情况下,患者还可能在躁狂发作后出现“断篇儿”,完全不记得躁狂期间发生的事情。

双相障碍不同于其他精神障碍的一点是: 它总是周期性地发作。当患者没有躁狂或抑郁发作的时候,各方面精神状态会恢复到正常水平,焦虑、思觉失调(psychosis)、易怒等症状消失,进入缓解期或称稳定期(euthymia)。

迷思3: 抑郁发作意味着悲伤绝望、泪流不止

抑郁期的确可能出现悲伤绝望,控制不住哭泣的情况。但是对于很多双相患者来说,抑郁发作是凶猛而激荡的,常见的症状包括焦躁不安、苛求完美、睡不着或醒得早、灰暗绝望、自我孤立、脾气暴烈等。伴随这些症状一起出现的还有弥漫性的自我厌弃和生命无意义感。

双相患者进入郁期时,比起郁郁寡欢、暗自垂泪,更常见的情况是狂怒难当、言辞激越——毫无意外地,即使正常状态下没有愤怒或品性问题,患者的人际关系也往往会因此受到巨大的冲击。此外,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症状表现并不意味着混合型躁狂发作——患者的睡眠需求没有减少、精力水平也没有提升,而是想睡而不能、欲静而不得。

迷思4: 躁狂发作时欣快而喜悦

躁狂发作分为轻躁狂发作和完全躁狂发作(full-blown mania)。处于躁狂期时,患者的精力和行动力都会明显提高,睡眠需求减少,自尊暴涨,还可能出现冒险行为(例如无节制购物、轻率投资等)。轻躁狂发作也会出现类似的表现,但程度较轻。

躁狂发作可以依据程度被分为轻躁狂发作与完整躁狂发作,也可以依据类型被分为欣快型躁狂发作(euphoric mania)与心境恶劣型躁狂发作(dysphoric mania)。虽然欣快型躁狂发作确实会让人感到快乐甚至上头,但现实生活中这种过分夸大的欣快可能演变为自恋与侵略倾向,而且所有的感觉良好完全是因为神经递质失调所致。换句话说,这是一种矫造的快乐。

与前者相反,心境恶劣型躁狂发作则是一种交织了抑郁、焦虑的兴奋状态,患者会会感到格外悲观、绝望、疲惫、不能全神贯注,但同时也仍感到兴奋、焦急、急躁、有紧迫感、缺乏睡眠,而且思维飞速转动。有的患者视其为最危殆的一种心境状态,因为处于这种状态中,个体更容易发生暴力或自杀行为,意外致伤、致死率也远高于其他情况。

迷思5: 不管怎么样,吃药就行了吧

“药物治疗是双相障碍的唯一出路”似乎已经是教科书一般的共识了。说它是一种迷思并不是说吃药没用,相反,药物的确是治疗双相障碍的基石。但仅仅依靠药物是难以完全平复心境变化的。要真正驯服双相障碍,大多数人还必须规律睡眠、发展健康的人际关系,以及避免某些触发行为,比如说走就走、毫无计划的旅行,工作三班倒,选修太多的课程等。

如果仅仅是服药而不改变可能加剧病情的生活方式,那么药物的作用也仅仅是扬汤止沸而已。更重要的是,药物的副作用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有意识地修正自己的生活方式可以对病情起到缓冲作用,这样一来患者对药物的需求会相应有所减少,而因此被动承受的药物副作用也便随之减轻了。

总的说来,药物的确很重要,但生活方式的改变也是必不可少的。

补充阅读:

1.米克罗兹. (2018).双相情感障碍:你和你家人需要知道的(陈幼堂 译). 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

2.Fast, J., M.(2019, Jul15).10 Top Myths About Bipolar Disorder . HealthCentral.  Retrieved from https://www.healthcentral.com/slideshow/bipolar-myths-exposed?ic=obnet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