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人格形成和培养》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3
20190306儿童进入学校时遭遇失败,将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与其说是学习的失败,不如说是心理上的失败。这些儿童开始对自己丧失信心,气馁情绪开始扩展,回避有意义的行动和任务,总是尽可能地逃避,寻求自由自在之道和便捷的成功。他们不走社会所确定的认可的大道,而是选择能获取某种优越来补偿其自卑感的私人小道。对于这些丧失信心的儿童来说,选择最为迅捷的成功之道,最具吸引力。这显示了他们内在的怯懦和虚弱,尽管他们外在行为表现出相当勇敢无畏。例如,我们经常看到有些儿童在站立的时候不是挺直腰杆,而总是要依靠什么东西。传统的治疗方法对这种现象的理解均只针对这种症状本身,并没有注意到更为根本的环境问题。人们总是对这样的孩子说,“站直了!”但事实上,孩子依靠在什么上,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总渴求得到帮助和支持的心理。通过惩罚或奖励,工们固然可以很快使这类孩子消除这种软弱的表现,但他们强烈的渴求帮助的心理并没有得到满足。毛病的根源依然存在!只有好老师才能读懂孩子的这些迹象,并以同情和理解去帮助孩子消除这种毛病的根源。

如果一个孩子表现出渴求依傍某种东西的行为,我们马上就可以知道,这孩子肯定会有诸如焦虑、依赖等特征,而且不需要太费气力就可以确定,这个孩子属于被妖宠过甚的一类。

人们对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问题(社会关系问题、职业问题、两性问题)的态度,要比对其他任何别的问题的态度更能表现其真正的自我。

第一个问题涉及社会关系。社会关系的问题具体表现为这样一个任务,即结交朋友和与人相处。个体如何面对这一问题?他又如何回应这一问题?此外,社会关系不仅限于如何赢得朋友和与人交往,还包括关于这些关系抽象观念诸如友谊、同志关系,信任和忠诚等。

第二个问题涉及个体如何投入和运用自已的一生,也就是说,他想在普遍的社会分工之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这是一个涉及人和世界的关系问题,源于对客观现实的关系。个体对这个问题的回答高度地反映其人格及其对生活的态度。

第三个问题是涉及如何与异性相处?这个问题的解决必须和两性的内在客观逻辑一致,只有细致权衡所有与两性关系相关的问题,我们才能获得解决之道。任何偏离都体现了人格的缺陷和缺失。

如果一个人的目标是合作进取的,指向生活的建设性一面,那么,我们就会在这个人的所有问题的解决方法中发现这一印记,发现他所有的问题解决方法中建设性的一面,人体也会因此感受到幸福和快乐,并在这种建设性和有益的活动中感受到一种价值和力量。相反,如果一个人目标是指向生活中消极的一面,那么,个体就不能解决这些基本问题,自然也就不能获得妥善解决这些问题所带来的欢乐。

这些基本问题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由于在社会生活中,这些基本问题还会派生出一些特定的任务,而这些特定的任务又必须在一种或总体的社会背景下即在社会感情的基础上才可以恰当完成,这反过来又强化了这些基本问题之间的关系。实际上,这些任务在儿童早期时候就开始出现了,我们的感官发展就与看、听和说等社会生活方面的刺激是一致的,我们是在与兄弟、姐妹、亲戚、熟人、伙伴、朋友和老师的关系中成长。这些任务还以同样的方式伴随一个人的一生。谁脱离了与其同伴的社会接触,谁就注定要失败。

20190312上午:

治好男孩口吃的毛病,可以通过鼓励和教育他学会独立。要给他一些他能完成的任务,这样,他可以对自己树立信心。男孩承认弟弟的出生对于他是一件不愉快的事情。我们要让这男孩明白:他的嫉妒驱使他走入了岔路。

思考:这是对问题孩子的心教育和行为教育。这一次数学没考好,在心上一味找数学老师不好,同样也会让我们走入岔路。这些娃娃应该相对于清北、火箭班的娃娃来讲,本来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上要弱一些。以对温镐民的了解,我感觉,从内在学习动力和学习习惯上来引导和规范是首要而且迫切的。昨晚他跟我说数学考得不好,没及格,随即跟我说当晚他因为发烧,状态不好。我没有责备他,但是问他,下来后对错的地方进行思考和整理没有。我一直这样提示他,但是效果不好。我觉得,家长百句话不数老师坚定有力一句话,如果老师能够把这一点作为平时学习习惯转变和养成的抓手,假以时日,娃娃们会在这上面找到成就感后,情形可能会更好。

20190316下午:

孩子在家庭子女中的位次对其人格的影响。

长子的“王子”位置在弟弟妹妹出现后受到挑战,幺子为获得优越感,要从各方面超越长子。无论是长子还是幺子,他们想方设法要寻求家人的好评。

男孩子放到女孩群里养,女孩子放到男孩群里养,对其人格发展也有深刻的影响。

观察后的结论:孩子的性格特征、感情和生活方式都无一例外地服务和服从于追求优越感,提高自己的价值感和获取他人的尊重。

思考:面对孩子的这个内在需求,我们应该如何处理他的情感与社会情感各种各样的冲突?

在学校,我们经常遇见这样的一类孩子:他们好像和这里的描述不相符合。他们懒惰、内向、对学习、纪律和人们对他的批评教育一概无动于衷。他有自己的幻想世界;看不出他有追求优越感的迹象。但具备相当的经验就可以知道,这些只不过是孩子追求优越感的另一种形式而已——虽然这是一种荒谬的形式,这样的孩子对于运用正常手段去取得成功并不抱信心,结果就是他躲避所有帮助他进步的手段和机会。他远离众人,给人以性格冷漠的印象。但这种冷漠并不是他的全部人格;在他冷漠的背后,却是一个极度敏感的、颤动的心灵——它需要以外在产冷漠来避免受到伤害。他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外界的事情也就无法触动他了。

毫无疑问,一个孩子要接受现实生活,需具有想像力和意愿,但不能忘记,孩子们看待这些事情的方式与我们成年人有别;他们倾向于把这世界截然分为两个极端。要理解孩子,我们一定要记住:他们很强烈地倾向于把每样事情划分为泾渭分明的两类(上或者下;全部都好或者全部都坏;聪明或者愚蠢;优越或者卑下;要么全部都要,要么一点都没有)

如何培养小孩成为伟大人物,并没有法则可循,但是要记住,千万不要过分粗暴、唐突地处理孩子出现的问题;我们需要鼓励他们,千方百计地向他们解释真正生活的含意,这样就不至于拉大了现实和幻想之间的距离。

思考:上面一段话里回答了之前提出的问题。千方百计地向他们解释真正生活的含意,如何去做到?

20190314下午

孩子能否集中精神学习主要取决于孩子对他的教师是否感兴趣。教师的技巧之一就是要使孩子能够专注起来;如果孩子无法集中精社或者心不在焉,教师应能够及时发现。

学生记不住功课的原因并不是通常人们所认为的那么简单。因为记不住功课而受到教师指责的孩子往往对其他的东西却可以过目不忘。他甚至可以集中注意力——但那只是在他受到宠爱的家庭环境才行。他对别人满足自己的愿望非常留意,但对学校的功课则又是另一回事了。

如果孩子在学校难以适应,成绩不佳,考试又不及格,那么,批评和指责对他于事无补,不会改变他的生活方式。相反,这样做只会使他相信,他在学校难有作为,会因此形成一种悲观消极的态度。

但值得注意的是,一旦他们被教师争取过来,这些被宠惯了的孩子经常就会变得非常用功。只要对他们有好处,他们就能用功学习;不幸的是,我们无法确保这些孩子在学校总会得到足够的宠爱。小孩如果改换学校或老师,甚至如果他在某一特别的学科没有取得进步,他的成绩就会停滞不前。他无法通往直前,因为他已习惯了别人帮他把各样事情都准备轻松容易。他没有得到过丝毫的训练要去下苦功夫,也不知道怎样去下苦功夫。他没有耐性面对因难和克服困难。

现在,我们终于明白了帮助孩子为学校学习做充足准备倒底意味着什么。如果孩子的准备功夫很糟糕,我们就总能看母亲在其中发挥作用。

如果我们只根据孩子的学习成绩来评判孩子,这种做法将是愚不可及的。我们应该把孩子在学校取得的学习成绩看做是这个孩子心理状态的反映。重要的不是孩子得到的分数,而是这些分数告诉人们的有关这个孩子的智力、兴趣、专注能力等。

在学校,一个理想的班集是让这个学生感到自己是班上这个集体的一分子,教师应该确保孩子们的好胜心和竞争意识控制在一定程度。孩子们不愿意看到某些同学在学习上遥遥领先,他们要么是不惜一切代价追赶那些在学习上遥遥领先的同学,要么就陷入失望,带着主观情绪看待事物。这就是为什么教师的建议和引导为什么至关重要的缘故,他能够一句话就把全力对抗的竞争转化为相互合作。

在班里让学生们定下一套合适的学生自治计划,会帮助解决上面所说的问题。我们无需等到孩子们完全准备好怎样做,才定下自治计划。可以先让孩子们注意观察班里的情况,或者只是提出自己的建议。

在学校,孩子成绩有最好、最差和平均水平的,这些孩子——他们占学校学生的绝大多数——几乎总是定格在大致的类别上。这种格局的出现与其说反映了孩子的智力发育情况,不如说孩子的心理态度的静止惯性。这种迹象表明:孩子们局限了自己,经过几次挫折他们就不再抱乐观态度了。但学生成绩不时地会出现一些相对变动;这一事实很重要。它表明孩子的智力发展并不是命中注定,一成不变的。孩子们应该明了这个道理,并且能够把这道理具体应用到学习中去。

20190314上午:

我们不妨说通过了解学生的兴趣和发现他们擅长的科目,我们就可以知道应该如何对他们施教了。成功会令人继续成功。对孩子对某一个科目感到兴趣,并且在这个科目取得成功,他就会受到鼓舞,乘胜前进,学好其他科目,教师要利用孩子们取得的成功以激励他们追求更深的学问。学生本人并不清楚这个过程和做法,他不知道如何努力,偈们所有人从无知迈向有知都会遇到这一情况,但是教师知道该怎么做,如果教育得法,他就会发现学生会理解并给予合作。

思考:耿宁静老师关于的养志教育部分,是对上面这一道理的印证,当时给我的映象太深了。我在生活中如何具体应用好呢?

20190315上午:

但我们如何才能从理想过渡到现实?

仅仅构思理想的教育是不够的,我们要找到一种实现理想的办法。

学校成立孩子咨询和辅导诊所,这些诊所的目的就是把现代心理学的知识运用于教育制度。某一天,一个能干的心理学家——他不但懂得心理学,他对教师、父母的实际情形也有相当了解——到校给教师举行咨询活动。这一天,教师们聚在一起,他们谈论各自遇到的问题孩子。这些孩子懒惰、扰乱课堂纪律,或者偷窥他人物品等。每个教师都具体描述他碰到的情形,然后由心理学家提供心理学知识和他的具体经验。讨论也就开始了。讨论涉及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情况的发展形成的道理和今后该做的工作等。小孩的家庭生活及孩子本人的整个心理发展都得到逐一分析。最后综合各人的见解,大家得到了帮助孩子的具体做法。

小孩和他的母亲会出席第二次咨询。确定了跟孩子母亲做工作的具体方式以后,就首先跟母亲商谈。母亲先听取孩子遭遇挫折的原因解释,然后她讲述了小孩的情况。接下来母亲和心理学家订座。一般来说,别人关心她的孩子,母亲对此会很高兴,她也愿意合作。但如果这个母亲的态度不友好并显示出敌意,那么教师或心理学家就要转而谈论类似的孩子的情形,直到他的抵触情绪被化解。

最后,商定了说服教育孩子的方式以后,教师和心理学家就和小孩见面了。心理学家跟他攀谈,但绝口不提他的不足的地方。心理学家就像在课堂授课,他以这小孩能够把握的方式,客观地分析孩子遇到的问题,以及问题的成因,导致他遭受挫折的想法、见解等。心理学家帮助小孩了解清楚自己的心理现状——为何他总感觉受到委屈,而其他人都得到喜爱;为何他对成功已经不抱希望等等。

孩子们则通过这种咨询得到双重的收益。原来的问题孩子恢复了心理健康——他们学会了与人合作和勇敢精神。其他的不曾进行过心量咨询的孩子也得到了收益。当班里人别学生出现了某种隐藏的问题,教师会提议孩子们对些展开讨论。当然教师会引导讨论,孩子们参与其中,有充分的机会各抒己见。

例如,在课堂里有个别学生有懒惰表现。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分析讨论这一现象的成因。最后,他们会得出结论。班里的懒惰孩子,虽然并不知道他就是讨论的话题,但仍然从众人的讨论中获益不少。

上面大致的描述显示了把心理学和教充结合在一起所能发挥的作用。心量学和教育是同一现实和同一问题的两面。要指引心灵就要知道心灵运作的原理,而了解心灵和它的运作原理的人就可以运用他的知识把心灵导向更高、更恒久的目标。

思考:我一般周末才能去看孩子,第一次跟心理老师电话联系,他说他周末不上班,平时在,让娃娃自己去找他。当时感觉气场就不对。第二次是开学报名的时候跟他联系,他说开学后找他。我说周末他不在,在电话里暗示,可以付费,他很无所谓地说,休周末是他的权利。

我们应该让孩子得到一个印象:人的生命是有限的,重要的是过得有意义。健康和与人相处的能力比外表美更加重要。

适宜地训练孩子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以应付生活。

父母的责任不仅在于教育孩子读书、写字和计算,他们还得为孩子以后的成长打下一个适宜的心理基础。这样,他就不会比其他孩子承受更大的困难。因此,如果一个父亲是酒鬼、或者脾气暴烈,他就要记住这些都会影响他的孩子成长。如果父母的婚姻并不幸福,如果夫妇经常吵架,为此付出代价的是孩子。这些孩提的经历会长留在孩子的心灵里,他不会轻易地忘记它们。

青春期,可以更好地看出一个人对科学持有的态度,他对人是否友好,能否和他人相处以及对社会、他人是否感兴趣。

有时候,青春期的孩子一心只想着为他人牺牲自己的利益,他们对社会做出过度的兴趣,会妨碍他们的成长。如果一个人真的想对他人发生兴趣,想为社会和人们的共同目标工作,那么,他首先必须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他必须先有可供给予的东西,如果这给予真能总味着什么的话。但很多青春期的孩子,不知道如何与他的的社会交往。14岁的时候离开学校,同时也失去了与过去同学的联系,而建立新的关系刚需要很长时间,在这一段时间他们感觉到全然的孤独。

20190318上午:

孩子们理解事物的方式和成人迥然有别:他们根据自己的独特意趣去把握事物。如果他是一个生性腼腆的孩子,他就会在《圣经》及童话里面找到赞赏他这一性格特征的故事,他以后就更加胆小害怕。

(正确的方法)对童话故事和《圣经》的段落需上加上评语和阐释,这样,孩子才能领会故事的愿意;否则,孩子从这些读物里面读到的只是他个人的主观臆想。

思考:深有同感!几年前接触到的新教育电影课就深入细致地诠释了上面的道理。所以,在实际生活中,我会关注孩子关注的事物和电影,用电影课的方式跟他交流看法,告诉他大众和主流的生活观和价值观是什么样的?为什么是这样的?他的看法会有什么样的问题?3月16日去看他的时候,整理了一些新闻观察,在他闲的时候读给他听,他也觉得这样的方法好。

20190318下午:

青春期和性教育

防止孩子在青春期出现麻烦的最好办法是让孩子培养与他人的友谊。孩子们相互间应该成为好朋友。

思考:如何引导独生子女与同学建立象60年、70后青少年时代常见的那样的友谊?

在一个家庭里面,父母、孩子应该做到相互信任。父母和教师必须得到孩子的信任。事实上,到了孩子的青春期,也只有那些在此之前一直跟孩子保持着贴心、同伴的关系,并且能够同情、理解这个孩子的父母和教师,才可以继续发挥他们引导这个孩子的作用。除此之个的父母和教师,都一概遭到孩子的排斥,孩子不会信任这些父母或教师,他们形同陌路,甚至被视为敌人。

思考:《正面管教》里面的具体应用指导方法,就是上面一段话的心理学基础。

在青春期,每个孩子都感觉到面临着一个考验——他觉得他必须证明他不再是个孩子。这感觉当然害人不浅。因为我们每当感到需要证明某事时,我们就会做理过火或走得太远。青春期的孩子就是这种情形,这确实是青春期的孩子最常犯的毛病。解决的办法是向他们解释他不需要让别人相信他不再是个孩子:我们不需要这样的证明。告诉他这一点我们就或许可以避免他们做出上述的夸张行为。

父母多方压制他们的女儿,希望她们能成为乖女孩,但由于这些父母对人的心理缺乏洞察,最终却导致这些孩子变坏。在这种情况下,错误并不在女孩一方,错误在于父母,因为他们没有帮助女儿做好应付新处境的准备。在青春期到来之前,他们对女儿呵护备至,而结果就是他们没有培养出孩子的独立能力和是非判断力——而这些对于提防青春期的陷阱是必不可少的。

思考:山长的人生青春期女生专场,是我见过的最好的性教育培训教材。还有山长2016年对女生绑杀母亲一案的分析,从人性分析角度,让我明白了青春期教育的重要性。

性教育——如其他方面的教育——的关键是在家里形成一种合作、友好的精神。有了家庭合作的基础,从小就对自己的性别角色和男女平等有了了解。这样,孩子就能做好准备以应付他日后遇到的各种危险。起码,他已准备好以健康的态度迎接人生的工作。 

教育者的任务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父母或教师都不应让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使自己变得灰心丧气。不能够只是因为做出努力没有得到成功的回报就变得气馁;当孩子表现出冷淡、漠然的态度,或者他们只是相当被动地做出回应,不要因此就预感失败;也千万不要允许自己受到遗传这一迷信说法的影响。个体心理学家认为,对所有的孩子都要全力帮助、教育,要给予他们勇气和信念,以激发他们的思想和潜力;要教育孩子,不要把困难视为不可逾越的障碍,困难只是我们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成功并不总是伴随着我们的努力,有时候我们的努力没有获得卓然的成绩,但成功的例子足以补偿我们所做的一切。

这小孩不是通过成功完成别人交给他的力所能及的任务来获得对自己的肯定。

他的想法和表现似乎在表明他不如别的孩子那样获得充分成长,他相信无法与别人竞争。这种落后于他人的感觉,让他深信自己低人一等,他甚至试图调节他所有的活动以对应他的这种看法。

一旦他恢复信心,他就是一个正常的孩子。

你长大后想干什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有独特意义,可以看出孩子有无希望指引。如果没有一个具体想做的职业,那可能意味着他不想展望将来,他只是沉湎于过去。或者,他在回避将来和与将来有关的所有问题。对一切考验和检测他作为人的能力的处境,他都惟恐躲避不及。因此,他的活动范围变得越加狭窄。由此可看出,他追求别人的承认只是在他幼小、无助的时候别人给予他的那一种。)

思考:如何具体去做恢复信心?对于成年的人又如何做来帮助他具备能力?

对父母的教育

重新振作宁早勿迟

孩子的单个行为表现,一旦脱离了这个孩子的整体人格,就将变得毫无意义。只有当我们把孩子这一行为结合他整个人进行研究,才能明白他的单个行为的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