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认为的不一定是你所认为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0
        同事推荐《想见你》,我一听说是台湾的电视剧时,浑身每个细胞都在拒绝:“不要,我不要看台剧。”印象中台湾的偶像剧都是那种假假的、腻腻的,就连当年火爆的《流星花园》我都没有看完。同事说:“去看,绝对颠覆你对台剧的认知。”我将信将疑地点开剧集,竟然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边看边赞叹这是一部良心剧。

      中午,丫头听到我看剧的声音,很兴奋地说:“你在看《想见你》啊?我也看过了,刚刚出来的时候一个星期两集,把我着急得不行!”于是,我们开始热火朝天地讨论起这部剧的演员、剧情来。警察叔叔好奇地问了一句:“什么?我不知道啊?”我们不约而同嫌弃地说:“你当然不知道了。”

        聊着聊着,我突然想起了两年前教过的一个孩子,她在随笔里兴致勃勃地和我讨论“同性恋”的话题,我毫不犹豫地在底下写上了自己的看法。没想到,她完全不赞同,第二天又写了一篇更长的文章来阐述她的观点。这一次,我竟然被她说服了,因为她说“存在的事物都是合理的,你不能因为自己不喜欢而否定它的存在。”我将这件事情写成说说发在QQ空间里,多年前的一位学生看到后也在下面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大意是:你看到的并不一定是真实的,你认为正确的也不一定是对的。看到两个孩子的论点,我竟然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很多曾经想不明白的疙瘩一刹那都解开了的感觉。

        当时我们并没有觉察到,我是在和两个孩子进行着一场生命言说的对话啊!第一个孩子,为了说服我,一定翻阅了很多资料,然后形成自己的观点,写成了一篇极具思考价值的文章;第二个孩子,尽管比前面那个学生大许多,但是两人之间的共鸣再一次影响了我。于是,我们三个人之间的这场对话,超越了年龄、职业,甚至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我的脑海里成为了永恒的一瞬。真好!

        的确,很多时候我们会用自己一贯的观点去看待事物,评价他人。殊不知,你以为的以为,就一定是正确的吗?当然不是。

        就在那一次“三方对话”后的一天,我和丫头还有我的两个好朋友一起驾车出行。路上,我们聊起了关于“同性恋”的话题,我的朋友们纷纷表示出嫌弃的态度,而丫头则以包容的心态来看待:“我们自己不去同性恋,但是也不要对同性恋人群加以抵触和诽谤,他们应该拥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无关对错。”我的好朋友听了,赶紧加以劝告:“哎呀,你有这种想法不对呀!”她们又转过头提醒我要当心丫头的想法。我只是笑了笑,赞同丫头的看法,要以慈悲心态对待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哪怕他是一个同性恋者。朋友不说话了,车内一片沉默。回来后,丫头激动地抱着我说:“妈妈,没想到你这么宽容大度。”我告诉丫头,这是一种接纳,我也是在不断的思考中明白的——悦纳其实可以让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拥有更多的可能性。

        跳出思维固定的框架,改变自我固有的认知,是真的可以让自己的世界更加广阔、更加明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