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太难管?利用好这七个维度,你也能成为时间管理高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0
文/子于ziyu

“时间是无法管理的,唯一能管的是自己。”——秋叶大叔

与其说时间管理高手能掌控时间,不如说是因为他懂得把时间利用到有价值、有产出的事情上。

相信很多人都跟我一样有过类似的经历:

为了成为高效、自律、管理时间的人,于是报了很多时间管理课程和买了很多时间管理书籍,比如《哈佛时间管理课》、《习惯的力量》、《每周工作4小时》等等。

人们常说: “听了那么多道理,依旧过不好这一生”,我们学了那么多时间管理技巧,依旧管不好时间。 与其说买课程、买书籍是为了自律、高效,不如说是为了填补我们内心的空虚、掌控不了时间的茫然感以及碌碌无为产生的不安全感!

其实课程、书籍不在于多、好与贵,只要适合你,你能认真去执行,去坚持10天、100天、1000天……这就足够了。

当看到朋友圈有朋友在发《时间管理七堂课》时,一时好奇忍不住便买来看,不看还好,一看便成了忠实粉。

看完这本书我最深的感受就是:

这本书虽有专业知识,却通俗易懂,不仅展示时间管理的七个维度,案例也是紧扣读者,让读者深陷其中,同时也兼顾了读者的阅读,可系统化学习、碎片化阅读、随机阅读。

“知识全,阅读易,操作快”是这本书最大的亮点了。

《时间管理七堂课》是武汉工程大学副教授、秋叶PPT创始人、网易云课堂十佳讲师、秋叶商学院创始人、中欧私享会导师——秋叶大叔所著,这本书的内容源于大叔开设的“时间管理特训营”课程。区别于那些晦涩难懂的自我管理书籍,这本书不仅教我们方法,更多的是诱发我们去思考、提问、操作以及记录我们近期的时间用处。

作者在前言提到:你为什么要学习时间管理?时间真的可以管理吗?

看完这句话,我忍不住想吐槽,大叔你书名叫《时间管理七堂课》,不就是要用七堂课来教我们管理时间吗?时间如果不能管理,那我学了有什么用。

当我继续读下去的时候,我庆幸我没有放弃阅读,大叔告诉了我一个答案:时间是无法管理的,唯一能管的是自己!

在看的过程中,我得出一个结论就是:

这本书实际上是在 教我们如何管理自己,把时间用在有产出的事情上,让时间更能被我们高效利用 ,所以,管理好大叔在书中所说的七个维度即目标管理、情绪管理、精力管理、日程管理、效率管理、碎片管理、外包管理,时间利用起来更加游刃有余!

有一类人,工作很忙很忙,想做的事又很多,于是定下很多目标,不管目标好坏,记下就对了,今天执行这个,明天执行那个,每天都过得很充实很忙的样子,也完成了很多事,可是到了检验结果的时候,没有一项任务是彻底完成的,不仅没奖金、加薪少,最后还落到被上司公开批评不会做事。

另一批人,平时看起来很闲、很懒散,每次只做一件事,但是受到表扬、加薪升职的总是他们。这是为什么?

我们惯性贪心,总想一口吃掉一只青蛙,一次完成多个目标,然而目标一旦超出我们自身所承受的能力时,就会导致目标执行失败,最后还白白浪费了很多时间。而那些看似懒散的人,他们每次只做一件事,并且做好做精,所以受表扬的永远都是别人。

大叔在文中说道: 普通人最合理的选择是一次集中精力,先完成一个关键目标,搞定一个再做下一个。

我们可以先检查一下自己的时间安排,合理分配时间安排目标任务,如果目标太多,我们可以利用SMART原则找到好的大目标,避免因为锁碎,从而导致徒劳无功。

大叔提到: 好目标要尽量符合SMART原则 (以初中生为例)。

Specific(具体)——我要过二中线

measurable(可以衡量)——中考要考过xx分

attainable(达到)——每门功课要达到xx分

relevant(相关性)——考高中,启动梦想

time—bound(截止日期)——中考时间

围绕着这个大目标,把大目标拆解成小目标,尽量每周能预留超过八小时的时间给大目标,用于有产出的事情上。明确了这背后的动机,清楚每个时间节点要完成的任务,这样才能方便我们做时间计划。

选好大目标后,我们可以用两个工具协助我们管理目标,人生九宫格和重要紧急度模型。九宫格围绕健康、工作、财务、家庭、社交、爱好、学习、休息八大领域,根据自己的情况给每个关键贴上一个紧急重要or紧急不重要or不紧急重要or不紧急不重要的标签。

在不同人生阶段,标签不一样,有时候为了完成一个任务,我们需要学会打破九宫格的平衡,懂得取舍,舍去爱好或休息等的时间,为完成目标争取更多的时间执行,主动牺牲一段时间内的平衡,这样一个目标很快就会完成了。

当一个目标完成后,我们可以继续同样的方法,继续下一个目标。

有时候因为心情压抑,任由情绪主导思想,从而导致工作效率低下,计划无法按时完成,慢慢的,焦虑、急躁、不安相继而来。

大叔说:我们决定不了什么是现实,唯一能管理的,是面对现实时的情绪。

那我们该如何告别情绪君,高效学习?

一、剖析时间管理不奏效的原因

是因为外部环境、任务本身,还是跟你性格、行为有关。你是“先完成再完美”的积极完美主义者,还是“要嘛不做,做就做好”的消极完美主义者,还是自我否定者,或是对任务无法解决不满者,还是拖延症患者?这些都会导致时间管理的无效。

二、客观识别非理性情绪

作者在文中提到了八种非理性情绪,总结如下

1、完成任务时渴望得到别人的“点赞”,会增大动力的赞赏型,可以增加奖励机制增加执行动力。

2、过高自我期许型,可以从失败者总结经验,不断反思并改进。

3、没事自己吓自己型,可以调整时间,调整工作难度,或者删除不重要不紧急的任务,或者请外援协助。

4、逃避型,可以训练自主选择能力,培养责任感,主动承担责任,克服内心的恐惧。

5、破罐子破摔型,学会客观理性地找出失败原因。

6、依赖型,学会独立,试着一个人做时间安排,从自己的感受出发,为自己安排好时间规划。

7、害怕被孤立,但丁先生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8、懒惰型,这个就一定要走出舒适区,克服恐惧,行动起来。

对于这八种非理性情绪,我们应该客观判断自己是哪一种情绪,做出相应的对策,从而掌控自己的情绪,高效利用时间。

三、理想决策与情感决策相辅相成

理性决策易被情感决策打败,比如当我们在期末复习备考的时候,情感决策经常出来作怪,不断教唆我们去玩手机,为了减少负罪感看了几页书,剩下的时间都在玩手机,事后理性决策恢复能力告诉你:主人,对不起,我来晚了,明天就要考试了,而您只看了几页书。这时候心里一万只草泥马在不断地蹦跳腾跃,焦虑渐渐占据整个思绪,即便垂死挣扎通宵看书,该挂科的还是挂科了。

为了让这些类似的经历不再出现,我们应该花时间权衡两者之间的关系,启动大脑经历“行动(复习做题)——喜悦(不挂科,还拿到奖学金)”正反馈关联,建立条件反射,并不断强化,否则这种正反馈关联会慢慢减弱直至消失,那么情感决策又会开始“作虎作威”了。

四、不同状态的时候,随机应变

不同性格、不同情绪的状态下,时间管理的方案不同,不要因为计划而计划,适时调整心态,调整适合自己的时间,做适合自己的计划,这样情绪君愉悦了,你也高效利用好了时间。

书中提到:精力管理的本质是找到自己的精力节奏,一天、一周、一个月、半年、一年的精力节奏。于是我在想,怎么找到自己的精力节奏游刃有余完成目标?熬夜?不眠?

当看完这一节,我总结了一个答案:吃好睡好,按时作息,精力满满。

那怎样才能保证长期的精力充沛?

喝茶?喝咖啡?做运动?不在昏暗环境中?这样做只会在作死路上越走越好!

那么问题来了,怎样才能变成一个精力充沛的人,怎样才能管理精力?

一、让灵魂hight起来,甩掉情绪君

生命的意义并不在闷头走路、埋头苦干,脑袋混乱、感觉整个身体被掏空的时候,暂停一下工作让灵魂hight起来,吃饭、逛街、约会、旅游、撸猫、睡觉走起,甩掉积压太久的压力与焦虑的情绪,让情绪得到解脱,让灵魂与身体同在,心情愉悦了,精力就会乖乖回来了,这时候我们再去管理,时间才奏效。

二、早上按时吃得香香,晚上按时睡得饱饱

一日之计在于晨,早上一份充满仪式感的早餐不仅能为你补充能量,让身体得到恢复,还能使心情愉悦,心情一好,做什么事都感觉精力满满。

晚上睡得饱饱指的是提高睡眠质量非睡眠长度。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种感受,有时候凌晨三四点睡觉,第二天午后才醒,明明睡挺久的却感觉好累,有时候按时作息,即便睡了四五个小时,却精力很充沛。

所以按时作息,制定作息时间表,建立一个好好吃饭、好好工作、精进学习、好好休息的体系,并让机体建立起一个“习惯性时间做某事”的正反馈关联,这样精力才能得到充分利用。同时这个作息要灵活运用,我们可以预留一部分时间给有复利的事,这样才能改变现有的生活状态。

有一天,医院里来了一个病患,他在舞会上被人捅了ー刀,医生按照常规的故法做了处理,却没有解决问题。原来这位伤者参加由,是化装舞会,捅他的凶器是长军刀,造成的伤口很深、伤害很大。按照一般刀伤处理,深度太浅,而伤者的身体内部已经受伤严重,医生的流程清单上没有询问伤害来源这一项,造成疏忽给他们很大的教训。

清单能帮助我们避免错误,也能帮助我们规划时间,所以时间管理的一个重要维度就是日程管理,制定每日日程。

因为计划跟不上变化,感觉做了日程表也没有用,于是我便省去了日程管理,有时候是列计划清单,有时候直接在脑海里搜索一遍今天待办事项。

然而真正执行工作的时候,却发现不知道该优先完成哪一项工作,甚至还出现了一些工作安排上的失误,导致浪费了很多时间。

看了大叔的《时间管理七堂课》后制作了日程表,不经感慨即便时间变数大,计划跟不上变化,日程表依旧要做。先把大目标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再把这些小目标按优先级的事项安排进去,留一些空余时间做调整,这样就不怕计划赶不上变化。

当计划赶不上变化时,可以动态调整日程表,计划是死的,人是活的,如果在某个时间段不符合自己的时间安排,那就适当调整一下计划,让当天的事项能合理规划得以完成。

心流指的是在心理学中是一种某者在专注进行某行为时所表现的心理状态

那什么才是高效率?

我认为是在对的方向,单位时间内产生的高能与高效,对比同种工作的人,你的产出比他们高。比如一个学生用十分钟做好五道题,只对两道,这是低效;另一个学生用十分钟结果全对,这就是高效。

经常听到有家长说:我家明明很努力,每天晚上为了完成作业,写到凌晨眼皮子都粘在一起了,还不肯去睡,为什么每次考试总是考个倒数!

你家孩子高效了吗?我们先来看看别人家的孩子,一旦进入状态便只专注学习和写作业。你再观察一下自家孩子,是不是一有什么风吹草动就开始转移注意力,作业写着写着就去走走、玩玩小东西、看看手机、发发呆。

高效的孩子完成作业后,吃喝玩乐够了已经躺床上睡大觉了,而自家还要继续操心,都凌晨了,作业还没写完!

那要怎么办才能做到高效呢?大叔在书中提了几个建议,我总结如下:

1、建立心流环境,营造好氛围

2、开启心流开关,告诉自己要学习了,要工作了,比如你可以固定在某个地方学习工作,一旦进入这个环境就意味着你要开启心流开关,专注学习;或者你可以拿一根橡皮筋绑在手上,当你要进入心流状态时,你弹一下橡皮筋告诉自己开启专注时间。开启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只有能让你进入心流状态就可以了。

3、寻找外部监督

4、从简单的开始

如何做到高能?

找多重目标,利用复利思维提升价值。

比如一个学生在做一道数学题,他可以举一反三,学套路、做类型题强化知识、教会同学得到崇拜、考试高分最后考到理想学校,这就是多重目标。

同时他教其他同学做题,这样既巩固记忆又教会同学,得到同学的崇拜,还会得到老师的表扬,考试还能考高分,这就是复利思维。

碎片时间是那些我们安排好的日程表,很难被整体利用,但又不得不花费的时间。比如你在排队等外卖,比如你在等车,这些都是不得不花费的时间。那这些碎片时间可以来做什么呢?

于是拿出一页纸,写出我所有的碎片时间段,然后写出所有可行的解决方法,并开始尝试应用在日常生活中。

比如等车的时候我可以听歌、看一篇文章、看个小视频、学习一个新技能;比如我在带宝宝睡觉的时候,我可以带着耳机听书或者听音乐;比如我在做饭做家务的时候,我会带着蓝牙耳机听着大叔在网易云课堂的网课……

当然我们也可以 串联这些时间,完成我们的复杂工作,为这项复杂工作做准备。

比如一个学生学习了一节新课,在排队做操的时候回顾大概内容,在排队上厕所的时候和同学讨论解题思维,然后用一两分钟的时间思考你哪些内容还没掌握,到了写作业的时候他已经完成了复习和题型的掌握,只需要把不会的着重去学会就好了,这时候他已经高效完成作业的一半了,而其他同学才刚刚起步。

想象一下,你上了10+h的班还要去挤地铁,回到家时精疲力尽想好好休息一下,却发现地还没拖,衣服还没洗,桌上一堆杂物,工作还没完成,孩子闹着要你抱抱举高高……想到这里,很想哭,生活处处是折磨,这也是我以前的生活常态,真的很想轻松一下,做自己想做的事。

后来看到《时间管理七堂课》的外包管理,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我们可以借力,让时间多出几小时,这时候看电影、学习、逛某宝,任君挑选。

比如借力扫地机器人,帮助我们扫地拖地;借力洗衣机为我们洗衣服;借力家人,让他们帮忙带孩子;工作太难,可以借力同事、上司,让他们帮忙解决,事后要告诉他们自己的感受以及感激之情,相信下一次他们依旧很乐意帮助你……

学会借力,让时间更加充裕,做自己想做的事。

《时间管理七堂课》与其说在教我们时间管理,不如说是在教我们学会管理自己。

目标混乱、情绪不稳定、精力不足,这些都会导致时间管理失效,唯有管理好自己的目标、情绪、精力,日程管理、效率管理、碎片管理、外包管理才能有效进行。而这些管理都需要我们先管好自己。

如果你想获得更多的时间管理技巧,建议你亲自去看一下《时间管理七堂课》这本书,相信你看完后收获不比我少。

最后建议大家, 知行合一,立刻行动。

利用好这七个维度,执行、反思、改进,并坚持10天、100天、1000天……说不定下一个时间管理高手就是你了。

我是子于ziyu,如果你有更好的时间管理方法,欢迎评论区留言一起交流讨论。

(,侵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