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融入生活-《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1
《非暴力沟通》是2009年1月华夏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马歇尔·卢森堡 。著名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发现了一种沟通方式,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能使人们情意相通,和谐相处,这就是“非暴力沟通”。

当我们说起暴力,第一反应是打人、杀人以及战争等,其实我们日常生活中存在着非暴力现象,它们激怒受害者而作出暴力的反应。比如,当我们辛苦完成工作而面对上级的指责时,当我们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看到孩子并没有按照我们的指定做事情时,这时候最容易爆发语言上的暴力。

非暴力意味着让爱、尊重、理解、欣赏、感激、慈悲和友情融入我们的生活。非暴力沟通指导我们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我们不再条件反射式反应,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地使用语言。我们既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又尊重与倾听他人。这样,在每一次互动中,我们都能聆听到自己和他人心灵深处的呼声。同时,它还促使我们仔细观察,发现正影响我们的行为和事件,并提出明确的请求。听到批评时,我们一般会申辩、退缩或反击,一旦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以及需求,而不反驳他人,我们便能发现内心的柔情,对自己和他人产生全新的体会。这将最大限度避免暴力。通过强调倾听-倾听自己及他人,非暴力沟通培育彼此的尊重、关注与爱,使人乐于互助。

非暴力沟通模式的四个要素,首先,留意发生的事情。我们此刻观察发生到什么?不管是否喜欢,只是说出人们所做的事情。要点是,清晰地表达观察结果,而不判断或评估。接着,表达感受,例如受伤、害怕、喜悦、气愤等。然后,说出哪些需要导致那样的感受。非暴力沟通的第四个要素-具体的请求,明确告知他人我们期待他采取何种行动,来满足我们。典型的例子,一位母亲可能对她处于青春期的儿子说:“我看到咖啡桌下的两只脏袜子和电视机旁的三只,我不太高兴,因为我看重整洁,你是否愿意把袜子拿到房间或者放进洗衣机。”

关于非暴力的四个要素详细解释如下,

1、区分观察和评论

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要素是观察。我们仔细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并清楚地说出观察结果。注意区分观察和评论的重要性,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人们倾向于听到批评,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观察和评论的典型案例,

第一组:

他是一个懒惰的人;——评论

他有时在下午睡觉,在雨天不出门。——观察

第二组:

他是一个愚蠢的孩子;——评论

他有时做的事我不理解,或不按我的吩咐去做。——观察

2、体会和表达感受

非暴力沟通的第二个要素是感受。但我们自小到大认为感受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各种权威主张的“正确思想”。于是,我们被鼓励服从权威而非倾听自己。渐渐地,我们习惯于考虑“人们期待我怎么做?”在非暴力沟通中,我们注意区分感受和想法。

A.想法

我觉得我吉他弹得不好。

B.感受

作为吉他手,我有些失落。

作为吉他手,我很郁闷。

作为吉他手,我烦透了。

3、感受的根源

非暴力沟通强调,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我们的需求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看法。听到不中听的话时,我们有四种抉择,

第一种是认为自己犯了错。

第二种是指责多方。

第三种是了解我们的感受和需求。

第四种是用心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通过了解我们的需要、愿望、期待以及想法,我们不再指责他人,而承认我们的感受源于自身。

例子

甲:你昨晚没来令我很失望。

乙:昨晚你没来,我很失望,因为我想和你说一些烦心事。

在上面的例句中,甲认为,她的感受是由他人的行为引起的。而乙认为,她感到失望,是因为她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

我们可以通过“我(感到).......因为我.......”这种表达方式来认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

大多数人并不习惯从需要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在不顺心时,我们倾向于考虑别人有什么错。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反之,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其他人就有可能作出积极的回应。但是社会文化并不鼓励我们揭示个人需要。

4、请求帮助

在表达观察、感受和需要之后,我们请求他人的帮助。我们告诉人们,为了改善生活,我们希望他们做什么。我们避免使用抽象的语言,而借助具体的描述提出具体的请求。

当他人遭到不幸时,我们常常急于提建议,安慰,或表达我们的态度和感受。为了倾听他人,我们需要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全心全意地体会对方。倾听他人有助于对他人的理解和接纳。

与此同时,不论别人用怎样的词语表达自己,我们都可以用心体会他们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有时,我们可以主动表达我们的理解,来帮助对方了解我们在何种程度上明白了他的意思。

非暴力沟通最重要的应用也许在于培育对自己的爱。当我们的表现不完美时,我们可以通过体会忧伤和自我宽恕,来看清个人成长的方向,以及避免自我惩罚。评价自己的行为时,我们专注于尚未满足的需要;这样,我们不再依赖羞愧、内疚、恼怒或沮丧的心理来寻求改变,而让爱主导我们的学习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