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十大认知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3
做完题目,我怀疑自己是得了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做这些题目就像长跑,有一个极点,在到达极点之前,非常难受,可是当你跨过那个极点,就好很多,当然也是很难受的。之前在《心理学和生活》的课后习题,每日花3个小时,觉得已经是痛苦至极,可是《社会心理学》每天150的英文题目,看到密密麻麻的英文就头大,每天至少要4个小时,因为错题很多,每天的时间都花在查单词,对答案,找出处,焦头烂额慌乱不已,每天早上起床都觉得欠s老师好几百道题,感觉自己都要被抽干了。可是做完之后,真的是对全书有了更深刻的复习,看英文也顺溜了许多,我想市面上没有一种学习方式这么让读者受虐后却又收获满满。读了这两本大部头,基本可以防诈骗。虐不死你的,终究让你更强大。

1.原有的偏见:爱情是命中注定,婚姻是千里有缘,爱一个人不用门当户对。

修正后的看法:爱人、朋友不是你最喜欢的人,而是他们仅仅是近在眼前的人。相似导致喜欢。

修正的依据与论述:2006年皮尤研究中心发现:已婚或是处于长期亲密关系的人,38%是在工作中或在学校遇到的,剩下的也是因为他们经常相遇。事实上,人们的生活轨迹相交的频率,才是关键。相似性导致喜欢的效应已经在现实生活中得到验证。

2.原有的偏见:好看能当饭吃吗?不能。

修正后的看法:好看可以当饭吃。

修正的依据与论述:罗瑟尔等人在加拿大取样研究,吸引力每增加一个单位,男士可多挣2600美元,女士则可多挣2150美元。经济学家丹尼尔·哈默梅西说:“对一个男人来说,英俊的外貌相当于多上了一年半的学”

3.原有的偏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修正后的看法:法律是平等的,可是人是主观的,都会受到各种因素影响。

修正的依据与论述:美的就是好的,漂亮的人看起来更像好人。在庭审过程中,存在很多误导信息效应。对问题措辞、指导用语、自信心、事后信息、态度与期望、种族偏见、被告的相貌特征、与陪审员的相似性等都会影响对目击者证词看法。

4.原有的偏见:做了也没用,少数派是弱势。

修正后的看法:个体也具有力量,少数派也可以赢得市场。

修正的依据与论述:一致性、自信和背叛可以证实少数派的影响力,坚持己见的少数派会打破任何的一致同意错觉。一致性和坚持性是自信的表现。

5.原有的偏见:你是焦点。

修正后的看法:对大多数人来说,你连过客都算不算。

修正的依据与论述:人类往往会把自己看做一切的中心,直觉高估了别人对我们的关注程度。就算在舞台,讲台上,大家都不会那么在意你。人常常出现透明度错觉。

6.原有的偏见:宣泄可以改善情绪。

修正后的看法:攻击行为增强了攻击性。

修正的依据与论述:报复从短期看可以减少张力,甚至提供快乐。像吵架,一时间是很爽的,可是发泄或者排除敌意时会增加敌意。人们会一步步使其进一步的攻击合理化,非暴力教育,积极而非消极地表达观点。

7.原有的偏见:我早就知道。

修正后的看法:人人都是事后诸葛亮,贴标签可自我证实。

修正的依据与论述:你脑子里想的是什么,你就会去寻找什么。你将会得到你期盼的结果。印第安纳大学的法齐奥通过实验发现我们对他人的假设能诱发对方做出我们所期盼的行为。贴标签好可怕。

8.原有的偏见:心静自然凉。

修正后的看法:凉了才能心静。

修正的依据与论述:气候对人类有影响。实验发现炎热还可以引发报复行为。

9.原有的偏见:人多力量大。

修正后的看法:扶贫扶的是社会懈怠。

修正的依据与论述:当人们结成小组工作而个人努力又无法单独评价时,就会产生社会懈怠——除非任务具有挑战性、吸引力或引人入胜的特点,或者小组成员都是朋友。因此想扶贫,就要让扶贫的项目具有挑战性、吸引力或者引人入胜,而且最好让一些好朋友扶贫。

10.原有的偏见:立flag没用。

修正后的看法:公开承诺能让人们坚持承诺不从众。

修正的依据与论述:裁判在做出判决后,很少改变判罚。个体一旦对自己的立场做出了承诺,就很少屈服于社会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