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医科普|孩子抑郁了,家长和家庭要同时接受治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7

《 健康 中国行动(2019—2030年)》数据显示,我国抑郁症患病率高达2.1%,近年来患者数量呈上升趋势,而且患病年龄越来越小。每年接受精神心理疾病治疗的人群中,青少年约占1/4。

抑郁的孩子为何越来越多?

一方面,大众对抑郁症的认识更加深入,家长们开始重视孩子的情绪问题,一旦觉察到不对劲,会主动就医。另一方面,孩子们面临的压力增多,快速变化的 社会 环境、学习压力、不合理的教养方式等,都导致孩子抑郁症发病率逐年上升。很多情况下,不是孩子病了,而是家庭出现了问题。

孩子出现抑郁,家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抑郁的表现形式复杂多样,有些孩子最开始可能只是身体不舒服,如恶心、肚子疼、头疼、头晕等;有些可能表现为情绪问题,比如容易哭泣、易发脾气。如果这些不典型的表现没有得到家长的及时关注或加以干预,孩子的病情会进一步加重,出现特别不开心、长期情绪低落、觉得生活没有意义、跟家人冲突逐渐增多、长期睡眠不佳、 社会 关系和 社会 功能逐渐减弱,甚至无法上学、有自残行为和自杀想法等严重表现。

抑郁的孩子大多呈现什么特点?

1.青春期孩子多。 60%~70%的孩子集中在12~18岁年龄段,男女比例约1:2 。初中之前,男女孩发病率差不多,但从初中开始,女孩发病率明显高于男孩。

2.持续时间长。 很多家长往往是在孩子出现厌学后,才发现孩子有抑郁情绪的。门诊中,很多孩子的抑郁情绪基本持续了半年到一年,有的孩子甚至持续两三年。

3.教养环境严苛。 比较专制的家庭,家长控制欲较强,孩子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难以发展自主性。“什么都是父母来做主,我自己好像没什么用”,一个孩子在门诊中说道。长期生活在压抑的家庭中,孩子容易不自信,引发抑郁情绪。

4.人际关系不佳。 孩子跟同龄人关系不好,常受到同伴排挤,或者他欺负别人。无论哪种情况,孩子出现抑郁的可能性都会增加。

5.先天性因素影响。 父母或爷爷奶奶曾有过抑郁、早产或营养不良,孩子抑郁的可能性会增高。另外,母亲在孕期情绪是否稳定,对孩子未来情绪也有影响。

如何预防儿童抑郁症

孩子发病年龄越早,治疗难度相对越高。抑郁情绪出现得越早,提示孩子早年的养育环境或先天影响因素更大,后面治疗难度也会越大。从预防角度说,家长要给孩子更多包容性,及时给予孩子各方面的支持,真正理解和尊重孩子。

当孩子遇到问题时,及时出现在孩子身边,并给予孩子心理支持。平常,积极为孩子搭建社交渠道,让孩子多交朋友,多运动。对于已经抑郁的孩子,家长千万记住,不要责备孩子,最重要的是改变对孩子的态度和家庭教养模式,从病根上祛除孩子的抑郁因素。

医生简介

杨兴洁,现任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心理科儿童心理病区主治医师,刘华清教授儿童青少年心理障碍知名专家团队成员。

专业特长: 擅长儿童、青少年抑郁症、情绪障碍诊断和治疗;对多动症、抽动症、孤独症等儿童心理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心理疏导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出诊时间: 星期三全天

文章转自 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