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家岛街道办事处的社会事业建设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31

清末,境内有私塾6处。1898年私塾改“蒙养学堂”,有学生200余人。1929年境内有小学10处, 私塾13处。至1944年,境内小学10处,私塾17处,在校生1156人,适龄儿童入学率50%。建国后,教育事业空前发展,幼儿教育、普通教育、成人教育全面展开。建国初境内举办农民夜校38处,至1953年基本完成青壮年扫盲任务。1955年境内有幼儿园29处。至1980年,境内入学率、普及率、巩固率、毕业率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1988年全镇学校房舍设备达到省级标准。1994年至1997年投资170万元, 建起2处高标准的小学教学楼、1处中学教学楼以及“烛光园”教师宿舍区1处。1986年成立成人教育中心。90年代始,镇每年筹资奖励模范教师。2000年有小学6所,在校生2516人,中学1所,在校生831人,学生入学率100%。
1980年以后,共取得各类科技成果20余项。1984年承担省科委山东南部沿岸浅海栉孔扇贝筏式人工养殖试验项目,1985年通过了省级鉴定。1987年鲍鱼人工育苗和试养成功,国家水产总局在境内设鲍鱼养殖基地。1995年网箱养鱼自然越冬试养成功,成为青岛市海水网箱养鱼发源地。薛家岛办事处依靠科技进步,加快高效水产养殖业的发展,1997年12月成为青岛市第一个被命名的科技兴海基地,有国家和市级科技兴海示范区2处。 1989年春,推广玉米旱地大面积高产技术,是年被评为“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先进单位“。1983年科学饲养水貂,获青岛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00年,全处有科技人员380人。
数百年来,薛家岛人在社会实践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诸如地方戏、书法、绘画等民间艺术代代相继。1935年设“民众教育馆”。建国后,群众文化更加活跃和繁荣。1950年成立薛家岛业余剧团,1958年建广播站,1970年建电影队,1980年文化站改文化中心,设图书阅览室。1982年12月成立史志办公室。1991年12月,《薛家岛镇组织史资料》 内部出版,成为境内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199 7年12月,经史志工作者的辛勤劳动,薛家岛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新方志--《薛家岛镇志》 内部出版。全书3.5万字,着力记述了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境内发生的巨大变化,薛家岛人民的革命斗争历程和创造的光辉业绩。
境内传统体育活动主要有武术、游泳、踢毽子、跳绳等。1932~1937年,薛家岛村设民众武术馆1个。建国后,体育活动空前活跃。1953年成立薛家岛区(镇) 体育运动委员会。镇村两级成立了篮球队、排球队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镇体委每年春秋两季组织篮球、长跑比赛。学校体育活动也空前活跃,体育竞赛形成制度,中小学均实行体育达标制。 1932年设青岛市立第六医院。 1945年,大村、薛家岛先后设中药铺4处,小医院2处,有中医4人、西医2人。建国后,群众的医疗条件逐步改善。1950年,境内设国办大众诊所1处。 1953年成立联合诊所,卫生技术人员增加到20余人。1958年,联合诊所改为卫生院。各村成立卫生室,配备卫生员。1968年改为赤脚医生,实行合作医疗制度。 1984年4月,卫生院改为黄岛区第二人民医院。1993年该医院被国家卫生部认定为“一等甲级医院”。同年更名为薛家岛医院。至2000年,医院占地面积9671平方米, 建筑面积5466平方米,有门诊、病房、医务人员居住楼3幢,床位30余张, 医务工作者63人,设临床、医技等科室18个,拥有B超、心电图机、多功能微波治疗仪等总值60余万元的医疗设备。此外,全处有村卫生室33处,乡村医生和卫生员40余人。2000年,薛家岛医院通过了国家试点中医区验收,农村初级卫生保健通过市、区验收。
人民生活 建国前, 广大群众过着半年糠菜半年粮的生活,年均粮食100公斤,经济收入人均不足40元。 建国后,随着经济的恢复发展,农民生活不断提高。195 7年人均粮食170公斤, 经济收入80元。70年代,农村以玉米、地瓜为主粮,80年代改以小麦为主粮,90年代鸡、鱼、肉、蛋成为群众的寻常菜肴。穿着方面,70年代穿青、蓝、白单调衣服,如今穿着多姿多彩,逐步向高档发展。100%的农户建设砖石结构的新居, 60%以上的村建立了居民楼区。薛家岛一村31户农民进住二层高档小康楼。全处人均住房面积25平方米。 电话装机总量1.1万余部,移动电话1000余部,闭路电视普及率100%。80年代普及自行车,90年代摩托车、机动三轮车、各种汽车已逐步成为代步工具。 1996年户户通电,村村通程控电话,90%以上的村通自来水,通柏油路。全处33个村5个街办企业5651人办理了农工商养老保险。 1992年10月,镇敬老院被评为省级敬老院,有30多位无儿无女的老人在此欢度晚年。1993年,该镇创省经济强镇、省级文明单位。200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183元。 1989~1991年先后投资300余万元, 拓宽镇驻地主街道,改建镇文化中心, 建集贸市场、商业街各1处以及镇敬老院、教师居住园区等。获青岛市首批小城镇建设“标杆乡镇”称号。1992年以后,先后投资1400余万元,新建和拓宽改造道路10条,总长20余公里,安装美国产万门电话程控交换机1台,铺设自来水管线85 80米, 新建镇幼儿园1所,达到“双基”教育标准。实现了竹岔岛通电。镇驻地新建凤凰园、梧桐园、兰东3个居民楼区,建筑面积392400余平方米;工业园1处,规划面积364433平方米。 1994年5月,委托上海规划设计院设计薛家岛小城镇规划,合理确定人口和用地规模,统筹安排工业、商业、居住、文化、旅游、市政和环境保护等各项建设,充分利用保护比较完整的古迹名胜10余处发展观光旅游,优化城镇投资环境。2000年,投资5052万元的连三岛海洋科研综合养殖旅游观光园破土动工,自后岔湾至渔鸣嘴22公里旅游环岛路工程路基土路面修筑完成,春季一次植黑松、樱花等15万株,处驻地主要街道实行一天一扫。薛家岛镇1993年被列为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并被评为省级小城镇建设先进单位。
2012年薛家岛街道办事处实际利用外资1.1亿美元,实际利用内资34.3亿元,内外资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2012年居民人均收入18031元,同比增长13%。街道办事处33个农村社区集体经济纯收入全部过百万元。为55岁以上和老人和1000多名残疾人全部建立健康档案;积极引导辖区居民转产就业;辖区内33个农村社区中已经有31个社区实施了搬迁改造;投资7000多万元,对辖区内主要道路两侧门头牌编和六个居民楼院进行集中整治;投资7000多万元,对辖区内城区、农村和林地进行了高标准绿化,并顺利完成退耕还林任务13000多亩,林地占有率达到56%;在基层党组织和街居党员干部建设中,深入开展基层党组织建设年、“办实事、进社区、连民心”和“五进”等主题教育活动 。
一、突出经济发展增实力
重点推进武汉光谷联合软件园、圣戈班汽车玻璃、中创物流、凤凰岛温泉度假酒店、希尔顿酒店等项目建设进度,确保超额完成招商引资任务;确保办事处实现财政收入增长25%以上;确保办事处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385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亿元;确保完成社区集体经济纯收入4.1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0679元;确保落户辖区内项目100%按时开工。
二、加开城市化建设处精品
树立“精品”意识,加快推进办事处旧村改造工作步伐。确保2013年7月前完成南北屯、烟台前、山里(造船区)高层建设并实现分配,南岛、甘水湾多层主题竣工。进一步完善辖区商业、公共服务、旅游等功能和旅游岛各项旅游设施,积极开发特色旅游纪念品,扩大品牌知名度。
扎实开展“倡导文明新生活”活动,协调各方面力量集中清理辖区内100多万立方土堆;下大力气守绿护绿,爱海护海,确保辖区内实现“无新违章建筑,无新卫生死角和无新土堆”的新“三无”目标。
三、加强社会管理在创新
不断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坚持重心下移和服务下沉,切实推动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不断完善各项体系,扩大社会管理覆盖面,建立涵盖社区居民、企业、工商业、高校等各个高层面的综合管理体系,形成既自我又和谐又共同和谐的社会管理新局面。
抓好民计民生工作。全面提升学前教育水平;重视做到城乡保和困难权重的救助工作;加强劳动力培训,进一步扩大在就业能力;继续施行局面免费义务查体服务,加强计划生育、公共卫生、食品安全的监控。深入开展“五进”、创先争优、“联户、结对、帮扶”等主题实践活动。切实加强政治生态建设,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做到干部清蒸、政府清廉、政治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