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重叠问题

三年级数学重叠问题

第1个回答  2017-10-0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借助直观图体会、理解重叠问题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正确解答重叠现象中的相关数量。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活动过程,在猜想、验证、思考、交流等探究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与探究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探究生活中的重叠问题过程中,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悟到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知集合的思想,并能初步用集合的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对重复部分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
1、同学们家里都有电脑吧?你们都用电脑做什么呢?
(聊天、查资料、看视频、听歌等)
2、现场做调查,分别统计用电脑“聊天”和“看视频”的人数。
提出问题:用电脑“聊天”和“看视频”的一共有多少人?
(课前预设:大多数学生会简单地将2个数相加。)
3、孩子们有问题吗?(有的同学重复举手)
【评析:电脑是孩子们地最爱,一上课就以这个话题展开谈话,从课堂上孩子们地参与情绪上看,开局很成功。在计算“用电脑‘聊天’和‘看视频’一共有多少人”后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不漏痕迹,学生也顺利地进入了探究学习地情境中。】
二、探究新知
1、互动交流:这样计算(两数直接相加)为什么不行?
让举手2次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意见
重复举手的这部分同学,你觉得应该怎么处理?
(学生汇报:有部分学生重复了,既参与了“聊天”的统计,又参与了“看视频”的统计,加了两次,要把重复的减去,这是问题的关键。)
【评析:问题是学生发现的,怎么解决?再交给孩子们。学生是火把需要点燃,教师的任务就是在最适宜的火候把他点燃。学生的思维一旦被点燃,能量不可估量。从课堂呈现来看,也印证了这一点。】
2、学生重新列算式
老师强调:要把重复的去掉。
3、引出课题并板书。
4、大屏幕出示例一,学生尝试解决。
例一:三年级2班有8名同学参加语文课外小组,有9名同学参加数学课外小组,(有4名同学重复),问两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⑴学生汇报,解答思路。
⑵引导学生小结:应该提醒同学们要注意什么?(明确有没有重复现象,有几个重复的)
【评析:先让学生用学到的方法尝试解答,再引导学生主动反思总结,明确“重叠问题”的解题关键,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做的不是细致到位的讲解,而是恰到好处的点拨和引导。所谓: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5、除了刚才这种方法外,还有一种方法。
⑴出示韦恩图(针对例一),让学生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⑵学生汇报交流。(中间部分代表重叠部分)
⑶试着用韦恩图解决例二。
三、巩固练习
出示两个例题,让学生用刚才学过的两种方法解决问题。
四、拓展提升
小明过生日,好朋友小刚送给他4种礼物,小强送给他3种礼物。用本节课所学的“重叠问题”的知识,思考:小明可能会收到几种礼物。
【评析:这是一个稍微开放性的例题,有多重答案,关键还是要让学生考虑到“重叠问题”的现象,并对“重叠问题”有一个全面的整体的认识,意识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总结
【评析: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和孩子们的表现做了总结和点评,建议让孩子们自己总结和反思,从课堂上孩子们的表现看,应该没问题。我们要相信孩子、大胆放手,孩子们只有在主动参与、积极经历中才能不断成长。】